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他們。(結34:16)
|
以西結繼續向會眾宣講復興的信息, 這一次他用了牧人與羊的關係作比喻, 牧人喻指帶領百姓的領袖。這比喻先是指出從前的牧人的失職, 然後宣告上主會親自牧養自己的羊。
A. 斥責以色列的牧羊人。(1-10)
A1 責牧人不務本份, 1-6
A2 主救羊脫離虎口, 7-10
B. 上主必尋找四散的羊。(11-24)
B1 找回和牧養群羊, 11-16
B2 除滅與興起牧人, 17-24
C. 主必為民立平安的約。(25-31)
C1 上主與百姓立約, 25-27
C2 上主與百姓同在, 28-31
責牧人不務本份 (1-6):牧人指的是以色列國從前的君王, 所以2-6節狠批的以色列牧人實是以色列的列王, 因為他們只知自己享樂, 沒有牧養群羊, 導致主耶和華的羊(神的百姓)分散在全地, 各處流離, 因「無人去尋, 無人去找!」(6)。
主救羊脫離虎口 (7-10):因此, 先知鄭重宣告, 上主不會再用這些牧人去治理百姓了, 因為這些牧人只知自己享樂 (牧養自己), 因此上主要與那些牧人為敵(10)![1] 其實這正是被擄百姓現在的光景,
他們被擄至此, 正因為那些牧人失職所致。
找回和牧養群羊 (11-16):上主要親自尋找自己的羊, 所以12-14節宣告神要把失散的羊兒從萬民中找到, 並把他們領回以色列山上的溪水旁, 親自牧養他們。[2]
除滅與興起牧人 (17-24):神的牧養分開兩個層面, 其一是15-16節講論叫受傷的得纏裹, 有病的得醫治, 另一方面則是17-22節的審罰, 那些殘民自肥的羊意指百姓中有因有權勢和財富而欺壓其他人的, 上主要除滅他們。[3] 這些事真可以實現嗎?可以的, 因為神要興起像大衛一樣的牧人去治理群羊(23-24)。[4]
上主與百姓立約 (25-27):先知在25-31節進一步宣告神怎樣親自牧養他的民, 主要分作兩部份, 其一是25-27節的宣告, 那時神要與百姓立平安的約, 藉著這約, 百姓可以在「回故土安然居住」, 因為上主會折斷他們所負的軛!
上主與百姓同在 (28-31):藉著這約, 上主應許他們必不會再成為敵人的掠物, 不再有饑荒, 不再受外邦人羞辱。百姓要成為耶和華草場的羊, 因為上主必與他們同住。
有牧人才會有復興, 先知的宣講要翻轉百姓的觀念,
從前耶路撒冷的君王所不能的, 將來必要成為事實, 因為神要興起好牧人。許多年後, 因著神從大衛家中興起的眾牧人, 有所羅巴伯, 耶書亞, 以斯拉, 尼希米, 哈該, 撒加利亞, 瑪拉基等, 以色列人迎來第二聖殿時期, 迎來復興。再後來, 當道成了肉身, 耶穌從大衛的後人中降生, 成為以色列人的大牧者, 復興更擴展至全地。
復興從牧人開始, 神不單用上述的那些牧人, 先知如此宣講, 實是提醒會眾都要起來牧養, 每一個人?對, 每一個神的子民都可以成為牧人, 當百姓照著神的話語行, 他就是牧人, 當一個牧人沒有照著神的話語行, 他就不是牧人。這是先知這一次宣講的目的, 復興從牧人開始。有人說, 有甚麼牧者, 就有甚麼教會, 於是當牧者不務正業, 教會也就不務正業!牧者關心差傳, 教會就關心差傳, 牧者關心社會, 教會就關心社會。牧者關心的, 教會中的人都如此關心, 他們都成為牧人, 求主帶領我們的教會, 興起更多人照主話語行, 興起更多主的牧人。
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21:15, 16, 1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