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33.《撒種的比喻》(太13:1-23)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13:8)

 當那一天(1), 這裏說明, 就在耶穌的家人來找他的同一天, 當耶穌才從房子出來, 又有很多人去找耶穌, 於是他走到海邊坐上船, 然後對著站在海邊的人講話, 這是耶穌在本書中的第三篇講論, 主題是天國的奧秘。[1]

A. 撒種比喻的講述, 1-9
   B.
用比喻的目的, 叫人不明白, 10-15
   B’
用比喻的目的, 叫門徒得福, 16-17
A’
撒種比喻的解明, 18-2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
(3), 耶穌這一天共講了八個比喻, 第一個是撒種的比喻, 表面上這比喻只是說明種子要撒在好土裏才會有好的收成, 耶穌為甚麼在此講出這個簡單的農耕道理?並強調人人都要記好這教導(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10),  門徒知道耶穌的講論應是另有所指的, 所以就向耶穌提問。「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 不叫他們知道(11), 原來這是與有關天國奧秘的比喻, 而用比喻的目的是為了把天國的知識加給已經有的人, 使他更深明白天國的真理(「叫他有餘」的意涵); 而對於缺乏天國認知的, 就要把他原來有的認知都要奪!為要說明原因, 耶穌用以賽亞書的話作出解說, 原來用比喻講論天國的事, 目的是要叫那些因為「油蒙了心、耶朵發沉、眼睛閉著(15)的人終於可以看見和聽見, 並且可以明白過來, 得到拯救。[2]所以耶穌用16-17節告訴門徒說, 他們是有福的, 因為他們看見了又聽見了從前許多先知和義人所沒有看見和聽見的。所謂看見和聽見的大概是指耶穌所作的事和耶穌所講的話。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18), 然後耶穌在18-23節說明這比喻的意義,原來比喻中的種子是「天國的道理」(真道/福音),四種情況說明福音在人心裏的不同反應及結果。第一種說明的是當惡者來到時那落在不明白的人心裏的福音會輕易被奪了去,因為福音沒有生根;然而,第二種情況卻指出, 即使人表面上接受了,但若真道沒有在心中生根,當患難來到時,還是會立刻會跌倒的!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真道沒有在人心裏生根。然而即使生了根,也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於是有第三種情況的, 若然真道撒在荊棘所喻表的,生活的挑戰或引誘來到時,福音還是不能結出子粒來的;唯有撒在好地上,既生了根,就會結出子粒來,有數十倍甚至一百倍收成。

撒種的比喻說明,福音在人心裏的兩種狀況的四種結果,沒有生根的就不會有結果,那是顯而然易見的;然而即使生了根,但還要看外在環境,人心裏的世上思慮或錢財迷惑都會阻攔真道的成長。為甚麼一樣的福音一樣的領受真道在一些人生命沒有結果卻在一些人生命中結出許多子粒。

撒種比喻說明, 神的道是活潑的, 人的心是可以變的, 耶穌用這比喻提醒門徒, 即使四種情況中只有一種有果效, 門徒都要做撒種(傳福音)的人, 這正是以賽亞書那引文要說明的, 因為神的道可以改變人心, 這是天國的奧秘。

耶穌用這比喻告訴我們, 不是要選擇環境去傳福音, 四種情況表示四種心態,耶穌的福音不會變但人的心會變,我們的心會變, 福音在我的心裏有改變我嗎, 有怎樣的改變?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4:12)
【祈禱】 主啊, 感謝你用我去傳天國的福音, 求你讓我先被你的道改變, 然後看見你的道怎樣改變人心, 哈利路亞。

 【後記】要曉得天國的奧秘, 重點不在於人要完全明白福音的原理, 重點在於悔改,[3] 從抗拒耶穌至接受耶穌, 從一個局外人成為神家裏的一員,[4] 信心的建立不在於明白了多少, 畢竟有限的人始終都無法全然了解神國的奧秘,[5] 信心的建立在於經驗福音的大能, 當人願意謙卑順服來到神面前, 就能明白天國的奧秘, 神學家稱這過程為「信以致知」, 相信然後才會明白。[6]



[1] 雖然馬太福音在前文已經報告過耶穌講的好些比喻, 但比喻這個詞語在這一章在第一次出現, 談及八個比喻, 成為馬太福音的第三次的講論(參馬太福音五段講論結構)
[2] 耶穌的使命當然是叫人悔改信福音(4:17), 為甚麼耶穌會說出這樣的話?因為藉著引用以賽亞書的話, 耶穌想要說明當下的猶太人的心態, 其實與從前以賽亞書時代的以色列人心態相同, 6:9-10
[3] 所以耶穌說:「你們要悔改, 信福音」, 不是「要明白, 信福音」。
[4] 正如前文才提及「誰是我的母親? 誰是我的弟兄?(12:48)
[5] 甚至有愈是了解就愈抗拒福音的情況, 不少所謂的文化基督徒, 或聖經研究者, 他們以為自己對聖經認識很多很深, 卻不接受福音!
[6] 明白不是相信的起點, 反而是信心的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