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賽6:9) |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1a), 這是本書的第一個時間標記,是6-8章的以賽亞回憶錄的起始點, 是關於先知蒙召的見證, 1-7節經文常被用以說明敬拜讚美的典範, 歷代教會都不同程度上參考這裏的報告建構崇拜的安排。
A. 先知見異像 (1-7)
A1. 寶座榮耀, 天使讚頌, 1-3
A2. 先知說話, 恐要滅亡, 4-5
A3. 天使說話, 罪得赦免, 6-7
B. 先知聽差遣 (8-13)
B1. 我在這裏, 請差遣我, 8
B2. 聽不明白, 看不曉得, 9-10
B3. 解說使命, 餘民存留, 11-13
「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1b), 以賽亞的故事由這樣的一個異像開始, 他看見許多像著了火的天使飛舞(撒拉弗意思是「焚燒者」),
大聲唱頌「聖哉! 聖哉! 聖哉」來讚美大能的上主, 主的榮光充滿了聖殿。[1]
「禍哉!我滅亡了!…」(5), 在主的榮光中, 先知因感受到門檻根基因讚美大響聲震動起來就害怕, 甚至發出這樣的呼喊聲, 因為在敬拜中他看見自己的罪和不潔, 更因為在這異像中他看見了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不少人都曾經歷在敬拜中被更新的經驗, 因為敬拜引領人去到神面前, 人會因此感受到自己的不潔和不配。
「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7), 燒紅的炭沾了人的嘴本應是十分痛楚的事, 但在這異像中, 先知卻因此得了潔淨。[2]
「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8上), 被潔淨以後, 先知就聽到了這從寶座而來的呼籲, 於是他如此回應: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8下), 先知得潔淨後, 既聽到神的聲音, 又樂於回應神的呼召。不過這異像的重點並非因此先知蒙召, 而是說明先知的使命。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9-10), 上主如此告訴先知, 並不是要先知講這樣的內容, 而是指出這是先知傳講時將會遇到的情況, 因此這些百姓將會因先知的話心蒙脂油, 耳朵發沉, 以致他們沒有回轉, 也不能得到醫治。
「主啊, 這到幾時為止呢?」(11上), 聽到這樣的情況, 先知就急著如此提問。
「直到城邑荒涼…」(11下), 主的如此回應叫先知稍感欣慰, 原來當苦難過去以後, 人是會覺悟的, 原來當國亡家破, 土地荒凉, 人民被擄, 這地絕大部份的人都不復存留時(比十份之一還要少得多, 13上), 神仍會拯救, 因為…
「如同大樹與橡樹,雖被砍伐,殘幹卻仍存留,聖潔的苗裔是它的殘幹。」(和合本修訂版6:13下), 所以先知傳講的不是絕望信息, 是帶來希望的宣告。[3]
「聽見不明白, 看見不曉得」就是那時代的以色列人的寫照, 他們從來都不缺乏神的話語,[4]
他們也從不缺乏神蹟的看見, 但他們就是心剛硬, 就是眼昏迷; 這話語也是以賽亞書在新約聖經中最多被引的經文之一,[5]
為甚麼呢? 因為當耶穌基督來到時同樣的事情仍然繼續發生!
人要怎樣才會改變, 才會更新? 歷史事件不會叫人從中學到功課, 歷史只會不斷重演, 人的努力不會改變人的心剛硬, 那只會叫人更剛硬, 人的知識學問也不會使人曉得神的救恩, 那只會使人變得驕傲, 以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事實是:知識愈發達, 人只會愈遠離神!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
【後記】「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6:7),
那叫先知的罪得赦的炭火, 那聖靈充滿的經歷才是叫人生命得著更生和改變的根本原因, 所以新約聖經的作者不斷向我們見證: 「若有人在基督裏, 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後5:17), 「現在活著的, 不再是我, 乃是耶穌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2:20), 「叫一切信他的, 不至滅亡, 反得永生」(約3:16),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神的奇妙救恩, 不是新的知識, 更不是方程式, 是人要全心順服, 被聖靈充滿, 被聖靈的火煉淨(賽4:4), 被聖靈吹拂, 被聖靈浸透以後的改變, 以賽亞先知經歷了, 無數的人都經歷了, 我們都可以經歷, 我們都可以被使用讓更多的人都有一樣的經歷。
[1] 王的死本應是哀傷滿城的時候, 但先知卻看見主的榮光充滿, 這異像說明錫安的拯救非因君王而來, 全是神的恩典。
[2] 撒拉弗取下火炭潔淨先知是一個生命復興的經歷。贖罪祭中除罪的媒介與認罪者接觸而得潔淨的過程除了像利未記第4章所述者之外, 因應不同情況, 也常有不同的接觸方式讓人的罪得赦的報告, 如摩西在曠野舉蛇(民21:5-9)等。
[3] 這是全卷以賽亞書的信息, 在不同的部份不斷重覆, 審判是為了拯救, 神的懲罰是為了挽回, 這是1-5章不斷重覆的信息, 是先知蒙召的使命。
[4] 藉著不同時代不同地方, 神興起了眾多先知,
他們聽了又聽。
[5] 見於太13:14-15, 可4:11-12, 路8:10, 約12:40, 徒28:26-27, 羅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