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31. 《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書24:19-33)

約書亞對百姓說:「看哪,這石頭可以向我們作見證;因為是聽見了耶和華所吩咐我們的一切話,倘或你們背棄你們的神,這石頭就可以向你們作見證。」(書24:27

19-27節是約書亞與百姓在示劍立約起誓的回顧下半。當百姓聽到約書亞呼籲他們要事奉耶和華時,他們都滿腔熱情回應說「我們必要事奉耶和華」18下)。然而,約書亞這時卻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19上),為什麼約書亞會說出這樣的話?為甚麼不能呢?

A.
事奉上主的要求。19-24
  A1
百姓不能事奉神,19-20
  A2
百姓要作出見證,21-22
  A3
百姓現在要行動,23-24
B.
立約並寫在石上,25-27
C.
約書亞離世簡說,28-33

百姓不能事奉神(19-20):
「因為他是聖潔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19下),約書亞要告訴以色列人,他們以為神幫助了他們,他們就可以事奉耶和華這種等價交易的事奉觀是錯的,甚麼時候,他們沒感覺到神幫助,就不再事奉神嗎?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還沒有搞清楚耶和華上帝要求每一個事奉者要聖潔,要在神面前除去所有的罪,才配事奉。[1]所以約書亞指出他們若要事奉耶和華,就不可拜別神。[2]

百姓要作出見證(21-22):
聽到約書亞的否定的話,百姓就高聲爭辯:「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21約書亞於是叫他們用行動證明,單單事奉耶和華。領袖們隨即回應:我們願意作見證」(22下)。  

百姓現在要行動(23-24):
約書亞要求他們當下就要除掉外幫假神,大概有人當即從身上摘下與偶像有關的物,甚或有人把營中的偶像拿出來除掉。然後他們又再高聲說出:「我們必事奉耶和華我們的神,聽從他的話」(24)。

立約並寫在石上(25-27):
於是約書亞當日就代表神與百姓在示劍立下盟約,大概就是當下把摩西定下的律例典章公開宣讀了,然後把宣讀過的律法都寫在橡樹下的大石頭上(見8:32-34

約書亞離世簡說(28-33):
「於是約書亞打發百姓各歸自己的地業去了」(28),當這語句出現,示劍立約起誓的插段結束了。這是作者的修辭技巧,引領讀者再回到約書亞遺訓的結束處(23:16),引領讀者看見以色列人徐徐回到自己的地業去,然後報告約書亞的死,和以利亞撒的死,還有就是交待約瑟的骸骨照著他的遺訓安放在示劍。[3]

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刻意用這一段示劍起誓作為全書結束,為要提醒讀者謹記要像約書亞一樣事奉耶和華,人人都要做約書亞,但不要以為經驗過神的幫助就可以事奉耶和華,更不要以為如此可以更多換取耶和華的幫助;約書亞要告訴他們,事奉耶和華就要不犯罪,要成為聖潔,才可以成為主合用的器皿。唯有這樣的人才可以事奉上主,才可以為主作見證,合乎主用,我們是這樣的人嗎?

【祈禱】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
主啊,求你潔淨我,叫我能夠成為你合用的器皿,可以被使用去盛載你的恩典和祝福,叫人從我身上看見你的榮耀,阿們。



[1] 就像今天我們相耶穌, 可以成為基督徒, 只知道主的幫助是不夠的, 相信耶穌的必要條件是承認自己的罪, 要主耶穌的十架寶血洗淨我們的罪。

[2] 約書亞雖然把亞干收藏的當滅之物消毀, 並在艾城戰事得勝了, 但他當然知道眼前這百萬百姓中仍然有很多人在私下裏拜假神, 即或不明明去拜, 但心裏面信的仍然是假神, 而不是耶和華神。

[3] 有點像一部電影結束時, 銀幕播放著各人回到自己的地業去, 然後有旁白讀出最後的幾節, 作為故事結束。約瑟的遺訓見創50:24-26, 雅各買的地見創33:18-20


回到本書目錄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30. 《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18)


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24:15


「約書亞將以色列的眾支派聚集在示劍」1),第二十四章是全書的結束,不過從時序上言,這一章的主體部份(1-27)其實是當日他們在示劍立約起誓的一個回顧(參8:30-35),就像電影結束時, 導演刻意插入一段之前已經發生卻沒有詳細報告過的卻十分重要的片段。用以叫讀者印像深刻。我們先來看這回顧的上半。(參附錄:第24章大綱)

A.
回顧百姓走過的路。1-3
  A1
百姓出埃及的路,1-7
  A2
過約但河的過程,11-13
B.
起誓立約事奉上主,14-18
  B1
約書亞作出呼籲,14-15
  B2
百姓回應事奉主,16-18

百姓出埃及的路(1-7):
聖經學者告訴我們24:1-27是按赫人宗主國與藩屬立盟約的格式寫成的,這格式有歷史回顧,誓詞,祝福與咒詛的內容,最後就是把盟約條文寫下。[1] 所以本章一開始就有1-13節的歷史回顧。從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在迦勒底生活講起,說明因為耶和華的帶領,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去到迦南地,生子孫以撒和雅各,後來雅各一家去了埃及,再由摩西和亞倫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之後神帶領他們過紅海和在曠野住了許多年日。

過約但河的過程(8-13):
回顧完出埃及的歷史後,約書亞就帶領眾人回顧百姓在約但河兩岸的經歷,提及戰勝兩個亞摩利王,得了他們的地土和葡萄園和橄欖園。這裏提及摩押王找了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結果反被上主用來祝福以色列人。

約書亞作出呼籲(14-15):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14),從這裏開始是立約的誓詞,示劍起誓立約共有四段誓詞,全都是先由約書亞提出一個呼籲,然後由百姓作出回應。[2]13-18節是第一段誓詞,14-15節是約書亞的呼籲,是叫以色列全體百姓除掉外邦假神,包括最原初的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的族人所拜的,在埃及地四百年生活習慣了的埃及人拜的,還有就是他們現在所站之地的亞摩利人所拜的。約書亞要他們當下決定單單事奉耶和華。「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15下),約書亞首先這樣說出自己的選擇。

百姓回應事奉主(16-18):
聽到約書亞的呼籲後,百姓隨即作出這裏的回應,他們都回應說要事奉耶和華,他們不敢不事奉耶和華,因為他們經驗了耶和華把他們從埃及的為奴之地領出來,因為神在他們眼前行了諸多大神蹟,因為神在他們所行的道上,所走過的的諸國,都保護了他們,因為耶和華把住在迦南地的亞摩利人從他們面前趕出去,所以他們認定耶和華是他們的神。

今天不少基督徒都是因為經驗了神的幫助然後決志信耶穌,有家庭問題得解決的,有因學業問題得幫忙的,有因身體重病得醫治的,這也是當日這些以色列人對約書亞的第一個呼籲的回應,是的,神果然我們的幫助,我們的力量和我們的避難所,就這樣,不少人成為基督徒了,去教會聚會了,不過,因為經驗了上帝的幫助就決志相信耶穌足夠嗎?就可以事奉耶和華嗎?有一天,當我們期望的幫助沒有在禱告後臨到,我們還會禱告嗎?我們仍然願意事奉主嗎?在人生路上,事奉的日子中,困難和失敗是不能避免的,這是約書亞親身經驗過的,但他相信主的恩典夠用,主的應許可以帶領他走過各種挑戰,所以他在眾人面前宣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求主帶領我們也以此為目標,永不後退。


【祈禱】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24:15
作我的幫助與避難所的主啊,叫我不單因為恩典而信,更要在艱難中堅定相信,教導我像約書亞一樣事奉你。阿們。

【附錄】24章概覽
全章大綱:

A.
歷史回顧,直到打敗兩王,1-13
B.
四段對話,百姓起誓宣告,14-27
  B1
事奉耶和華,百姓願意事奉,14-18
  B2
不能事奉神,百姓定要事奉,19-21
  B3
要作出見證,百姓願意見證,22
  B4
現在作見證,百姓必要事奉,23-24
C.
與神立約,寫律法在石為記,25-27
D.
約書亞死,其它事情的交待,28-331.

時間地點簡說:
「約書亞將以色列的眾支派聚集在示劍」1),這裏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立約起誓的地點在示劍,並且報告出席者有以色列的長老、族長、審判官,並官長等,以及在歷史回顧只到過約但河和兩個亞摩利王被打敗,而沒有提及南北爭戰打敗三十一王,也沒有提及分地等事,在在都說明這一個立約起誓的事件,不是在約書亞110歲快要死去前發生,而是在當日打敗耶利哥與艾城二王之後,全體百姓走到以巴路山起誓。注意,歷史回顧部份是先提及過了約但河才提及兩個亞摩利王被打敗,說明中提及打敗二王的事(12),並非一般以為的在河東打敗的希實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而是耶利哥王和艾城王。所以他是在以巴路山旁的示劍對著眾人振臂呼喚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14),當約書亞說出14-15節的話時,其中的慷慨激昂,顯示那時他還不是年紀老邁,而是精力旺盛,所以這一個立約起誓的背景是8:30-35,在以巴路山旁的示劍,而不在後來會幕所在地的示羅。



[1] 申命記的主體就是這樣的一個文本。

[2] 民中所謂百姓的回應其實是十二支派的領袖

回到本書目錄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9. 《人人都要做約書亞》(書23:1-16)


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因耶和華—你們的神照他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23:10

「約書亞年紀老邁」1),當這一片語再次出現時(之前在13:1已出現過),已經是約書亞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了,於是臨終前召集了以色列眾領袖,[1] 要給百姓留下遺訓,這遺訓有三個重點。

A.
雖然已經老邁,百姓可得分到地業,1-5
B.
緊緊跟從律法,人人都要做約書亞,6-10
C.
離開神的警告,速速在美地上滅亡,11-16

雖然已經老邁,百姓可得分到地業(1-5):
這是遺訓的第一個重點,約書亞提醒眾人雖然自己大限將至,但這些年間以色列人都看見耶和華上帝怎樣帶領他們爭戰得勝,所以即使他要離世了,他們不要擔心會得不到拈鬮所得的地,因為神必然會像從前那樣帶領以色列人爭戰得勝,因為分給他們的地是耶和華應許過要給他們的。

緊緊跟從律法,人人都要做約書亞(6-10):
約書亞遺訓的第二個重點,鼓勵百姓不要害怕,即使前面挑戰仍然很多,[2] 他們都要全心順服神,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不要拜別神。他們必須要做到的,就是照著約書亞這些日子所做繼續做,如此他們必然常有神助,可以一人追趕千人,因為神應許過要為他們爭戰。

離開神的警告,速速在美地上滅亡(11-16):
這是第三個重點,說明的剛好與第二個重點相反,若百姓不是緊緊跟從摩西的律法生活,即使只有一點點偏差,他們就要從神的恩典和福氣中墜下,不單不要期望可以把外邦人從應許地中趕走,相反即使那些他們已經得到了的地,也要失掉,而那些與他們結親的外邦人都要成為他們的網羅、機檻、肋上的鞭、眼中的刺。

為甚麼約書亞知自己死期將至時,要說出這些話?[3] 約書亞這一番話其實是把當日神告訴他的話轉告十二支派的領袖們(見1:6-9),並且期望這些領袖告訴眾百姓,為甚麼呢?因為他期望「人人都要成為約書亞」!包括今天的你和我。可能嗎?「我怎會有資格成為約書亞?」不!這不是我們要問的,我們要問的應是:「我們要怎樣做約書亞?」約書亞記的答案是:「所以,你們要大大壯膽」(6

怎樣才可以大大壯膽?約書亞的遺訓告訴我們的,第一是聽到神的說話,然後我們就相信神的話都必然成就。其二是聽到神說話後,就照神說話做,一點不疑惑; 其三是要大大壯膽,要入世不屬世(參附錄【Lottie Moon的見證】)。

所以,你們要大大壯膽」。約書亞記不是只為了報告以色列人怎樣爭戰得勝,得地為業,約書亞記實在是邀請每一個讀者成為約書亞,所以約書亞不單在當日這樣呼籲以色列人,也在今天如此呼籲我們,二千年來無數人回應了,我們有聽到嗎?我們會怎樣回應?

【祈禱】
所以,你們要大大壯膽,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23:6
天父啊,叫我學習約書亞,一樣的大大壯膽,專心聽從你的話,要入世卻不屬世,勇敢為你作見證。奉主名求,阿們。

【附錄: Lottie Moon,慕拉第的見證】
美國南浸信會女傳教士,33歲時來華,在蓬萊、平度、黃縣等地從事宣教、辦學長達39年之久。她反對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提高婦女的家庭和社會地位;賑災濟貧,深受當地民眾的愛戴。同時,為基督福音和近代科學在山東的傳播,以及幫助西方國家了解中國等方面有著很大影響與貢獻。最後為救助災民,自己反因飢餓而死。詳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5%95%E6%8B%89%E7%AC%AC

 



[1] 24章結束處雖有交待約書亞的死, 24章主體是有關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立約起誓的報告, 其背景很可能就是8:30-35

[2] 事實上, 如果我們知道士師記報告的就是約書亞記這些故事延續, 是得著應許地的未完戰事, 我們就知道要再過多二至三百年時間, 那些戰事才算基本結束, 事實上, 以色列人從沒有完全得著應許地!

[3] 聖經學者說指出這是典型的申典神學, 從文學結構上言, 可能這樣。

回到本書目錄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28. 《證明耶和華是神, 東西之爭二》(書22:10-34)

流便人、迦得人給壇起名叫證壇,意思說:這壇在我們中間證明耶和華是神。(22:34)

「在約但河那裡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10),河東兩個半支派的人在約但河邊築起的這一座壇差點釀成東西兩邊的以色列人大打出手,為甚麼呢?有人以為這是溝通不足的問題,其實其中有更重大原因。

A.
築壇起紛爭。10-20
  A1
河西支派威脅攻打,10-13
  A2
河西人去河東質問,14-20
B.
證壇記神恩。21-34
  B1
河東解釋築壇原因,21-29
  B2
危機消除起名證壇,30-34

河西支派威脅攻打(10-13):
河西的人聽說一個高大的壇在約但河邊建起來,就相約在示羅聚集,即時就有人提出要派兵去河東攻打河東的人。注意這壇其實建在迦南地而非約但河東,十支派的人大可將之拆去,他們如此憤怒,實因為他們以為那兩個半支派已經在那個壇獻了祭,得罪了上主,河西的人將會被連累受害。[1]

河西人去河東質問(14-20):
腓尼哈帶領的各支派代表去到河東,痛斥河東的人築壇干犯耶和華。為甚麼築壇是犯罪呢?因為按摩西的吩咐,以色列人只可以在耶和華會幕的壇前獻祭,若有人在別的地方築壇獻祭就是罪(申12:12-13),[2] 河西的人要如此興師問罪,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即使只有一個以色列人犯罪,以色列全體都要受累,河西代表提及那兩個例子都說明這原因首先以色列人拜毗珥的罪(17領隊的腓尼哈正是當日處理這危機的人)連累以色列人受瘟疫之災 而亞干犯罪使他們兵敗艾城更是猶有餘悸(20,另參書8章)。[3]

河東解釋築壇原因(21-30):
河東兩支派半的人向河西代表解釋說明他們沒有在那壇獻祭,那個壇也不是為了獻祭,更不是以為這個壇可以代替會幕前的壇,而只是為了讓日後河東和河西的後人知道,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的人都是全心相信耶和華,專心跟從摩西律法生活的為了讓每一個河東支派的後人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忘記守住摩西的律法,所以才會築起那個壇。非尼哈為首的河西眾首領聽到釋後,明白過來了,就以此事為美。

危機消除起名證壇(31-34):
危機終於得到化解了,既然明白河東支派築壇的原因,河西代表就回河西去了,並向河西眾支派的人告知河東支派建造這壇的目的,就都以此為美事。也就不再提上去攻打河東,毀壞他們的地了。於是呂便人和迦得人就給這壇起名叫證壇」,既是見證耶和華上帝是他們所信的神,也可用作提醒河西眾支派的人河東的人沒有悖逆上主。

為甚麼河西眾支派的人會如此小題大做因為他們十分清楚以色列人都要去會幕敬拜神(後來是耶路撒冷的聖殿),而不可以隨便自己築壇獻祭,那是耶和華上主所憎惡的。對於新約的基督徒言,這正是說明人只能到耶穌面前敬拜禱告獻上活祭),敬拜的對像絕不可以是別的神或偶像因為耶穌就是舊約聖經裏的會幕和聖殿(見約2:19-22等)。築壇獻祭到耶穌跟前是一件美事,但用來拜假神卻是壞事,今天我們生活中也有甚麼壇嗎?高大的壇會讓所有人都看見,心中的壇卻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應該不會拜黃大仙,不會拜觀音,但不少人會拜物質,會拜權力,我們的壇用來拜甚麼的呢?

【祈禱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主耶穌,唯有你配受敬拜,求你光照,叫我不要為物質、權力築壇,幫助我單單敬拜你,將生命活祭獻給你。阿們。



[1] 所以下文才會提及從前色列人犯罪連累其他支派的兩個事件注意這個高大的壇不在河東而在河西, 築的高大好讓在住在河東的人隔河可以見到。中譯作「約但河的一帶迦南地」(10), 其實應是「約但河的基利錄迦南地」, 不少聖經學者認為那是吉甲的別名。

[2] 有人稱這叫作唯一的壇」的誡命。

[3] 所以他們斥責河東人築壇, 並且指出若他們以為河東的地不潔, 可以到河西居住, 但斷不可悖逆耶和華,也不可得罪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神的壇以外為自己築壇(19)


回到本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