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3.《報福音, 傳喜信, 佳美腳蹤》(羅10:9-21)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10:15)

口裏承認和心裏相信是基督教的信仰宣告,[1]這宣告總結了前文有關神的義使人得救的講論,說明了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可以領受因信稱義的救恩,在這基礎上,作者在這一段提出因此而出現的兩種結果。其一是要有人去傳福音,其二是以色列人為何在救恩門外的原因。

A. 人要起來傳福音。9-15
  A1 要口承認心相信,9-13
  A2 沒人傳沒有人信,14-15
B. 以色列人失救恩16-21
  B1 拒絕福音的原因,16-18
  B2 悖逆的以色列人,19-21

要口承認心相信(9-13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9),作者用這語句承接前文提及人不需要上天下地去取得神的義之說,然後又補充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是賽28:16的講論,雖然原來的說法是「不至於驚惶」);既然猶太人和外邦人都一樣可以因信耶穌得稱為義,所以所有心裏相信和口裏承認的人都可以得到這救恩。至此,保羅在這講論結束前,又再引用另一聖經的話「凡求告主名的人就必得救」(13,參珥2:32),作為這番講論的結語。

沒人傳沒有人信(14-15):
雖然神給人有這美好恩典,然而,人若沒有聽過福音便不能得著福音的好處,就不會向主呼求,所以福音要有人傳講,於是保羅又寫上「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15,參賽52:7),這是以賽亞書有關呼籲被擄的以色列人要回應重回耶路撒冷的呼喚。

拒絕福音的原因(16-18):
歷史說明,當先知作出回歸宣告時,踏上回歸路的百姓卻只是少數,那是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聽到這好消息嗎?不是的,「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18),這是詩19:4的詩句,保羅要藉此提醒讀者,即使是被擄回歸這大好消息,並且這消息當日已經傳遍天下,回應這好消息的以色列人只是少數!

悖逆的以色列人(19-21):
回歸的百姓只是少數是因為知道的人少嗎?不是的,他們的不接受,其實就像摩西當日帶領的以色列民一樣,一樣的對上主小信(19,參申32:21),保羅接著又用以賽亞書當日曾經描述的情況一樣,一樣的悖逆(20-21,參賽65:1-2)。你的神作王了」,這是賽52:7本來的宣告,這是當日的羅馬教會信徒所熟知的,當他們聽到保羅引用這經文時,他們會記得起「佳美的腳蹤」是舊日看見主在錫安作王的人留下的生命見證。

在羅馬的信徒都熟知當時的錢幣上都刻著「凱撒是主」(凱撒是當時羅馬王帝),所以在羅馬書這裏,當保羅先引用「耶穌是主」這信仰宣告,然後再提到「佳美的腳蹤」所談及的福音時,讀者都會明白保羅要宣講的就是那坐著為王的不是凱撒,而是耶穌基督。看見「耶穌是主」的保羅當日按著主的帶領把福音傳遍天下,留下的佳美腳蹤。今天,當我們也宣告「耶穌是主」時,我們有沒有都看見「耶穌是主」?然後因著這樣的看見,在我們所到之處活出這樣的生命,留下佳美的腳蹤?

【祈禱】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
聖靈啊,我是小信和軟弱的,求你常常來充滿我,好叫我更有力量每天跟隨你的腳蹤行,雖然十分困難,我仍然要跟隨,阿們。



[1] 有學者稱這是初代信徒的信仰宣言,這信仰宣言說明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心口如一的相信神,而這宣告的意義正是「律法的目標是基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