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使徒的保羅,和一切與我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1-2),保羅寫此信的目的,是要回應有人在加拉太地區的教會挑戰保羅的使徒身分,又挑戰保羅有關福音的教導。(參附錄:南北加拉太)
A. 身份說明與祝福。1-5
A1 耶穌使徒的說明,1-2
A2 寫信目的與祝福,3-5
B. 單刀直入提問題。6-10
B1 為何從別的福音,6-8
B2 重申純正的福音,9-10
耶穌使徒的說明(1-2):
「作使徒的保羅」 (1),這樣對自己作使徒身分的說明是加拉太書這信獨有的,[1]為甚會這樣呢?因為有人在加拉太教會質疑保羅的使徒的身分及其權柄,所以保羅一開始就單刀直入,陳明自己作使徒的職分是主耶穌自己的揀選和父神的任命。[2]
寫信目的與祝福(3-5):
「願恩惠、平安從父神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3),「但願榮耀歸於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5),這兩節都是保羅書信慣常使用的祝福語,然而在這兩個語句中間插入的「基督照我們父神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4)卻不尋常,這一個插句其實是要藉此說明他寫這信給加拉太教會的目的。
為何從別的福音(6-8):
祝福的語句才結束,從第6節開始,書信的調子就顯得有點激動,為甚麼保羅會那樣激動呢?保羅的激動是因為有人聽從「別的福音」,激動是因為有自詡位份比保羅高的人在加拉太批評論斷他(第8節所謂的「天上來的使者」所影射的)。
重申純正的福音(9-10):
保羅的激動是因為保羅早已對他們提及此事(9),激動是因為加拉太教會是保羅用血與淚建立起來的(參4:15),激動更因為加拉太教會竟然輕易相信別人對保羅的挑戰。「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10),行文至此,保羅沉重地說出這話,因為他曉得前面的幾句也許會叫加拉太的收信人感覺不愉快,但他還是那樣說了,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務,他要聽從神的心意行(所謂「得神的心」),因為他是基督的僕人,所以即使不討人喜歡的話,若那是神的心意,他還是要說。「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10),這也是神今天要對我們說的話,神要藉此提醒我們,「因為我們是基督的僕人」,所以我們做事的目的不要以討人喜歡為先,而是要討主喜悅為先。
「去從別的福音」(6),有人把福音簡化和異化,於是福音只是叫人得了天堂入場券,與今天的生活無關,加拉太書卻要嚴正指出,福音是要反轉人的生命的,信耶穌而沒有生命改變,不是因為福音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實,因為他們雖然靠聖靈得生,卻沒有靠聖靈行事(加5:25),於是就沒有聖靈感動,沒有生命改變,那不是保羅傳講的福音,那是保羅在這信中痛斥的「別的福音」,求主帶領我們讀好這書,好叫我們得著生命的豐盛,活出福音的大能,阿們。
「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10下)!今天當我們照著聖靈感動行事時,若因此不能討人喜悅,我們要怎樣選擇?我們要順服人還是順服神?
【祈禱】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1:16)
主啊,提醒我無論做何事都要討你喜悅,幫助我活出悔改的新生命,用我的生命見證福音的大能,阿們。
【附錄】南北加拉太之說
加拉太書的開頭指明,這封信是寫給「加拉太的各教會」。然而,「加拉太」一詞在保羅時代具有雙重意涵,引發了學界著名的「北加拉太說」與「南加拉太說」之爭,並直接影響對本書寫作年代與歷史背景的理解。
一、地理與歷史背景
「加拉太」最初是一個民族與地域概念,指小亞細亞中北部由高盧人於主前三世紀建立的加拉太王國。至主前25年,該王國被羅馬帝國吞併,改設為加拉太行省。奧古斯都皇帝將周邊的本都、弗呂家、呂高尼和彼西底等地區部分劃入此省,使其疆域大幅向南擴展。值得注意的是,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所建立的教會,如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均位於這個羅馬行省的南部。因此,保羅所說的「加拉太各教會」,究竟是指民族意義上的北部舊王國地區,還是行政區劃上的整個行省(尤其包括南部地區),便成了關鍵問題。
二、北加拉太說與南加拉太說
1. 北加拉太說
此說認為收信對象是位於舊王國地區(即行省北部)的教會。其論據主要有四:
- 使徒行傳的記載:徒16:6與徒18:23記載了保羅在第二次及第三次旅行佈道時,曾到訪並堅固「加拉太」地區,這被解讀為他建立並探望了北部的教會。
- 「無知的加拉太人」:保羅在加3:1使用此稱呼,支持者認為這更符合對具有加拉太民族血統之人的稱謂,而非對南部複雜的各族群。
- 保羅的疾病:加4:13提及保羅因身體疾病首次在他們中間傳福音。然而,記錄詳盡的第一次旅行佈道(徒13-14章)並未記載保羅在南部生病。
- 稱呼慣例:使徒行傳中常用種族名稱標示地區(如「彼西底的安提阿」),因此「加拉太的各教會」理應指種族上的加拉太人。
2. 南加拉太說
此說主張收信者是保羅在加拉太行省南部所建立的教會。其理由如下:
- 清晰的教會建立記錄:相對於北部記載的模糊,使徒行傳詳細記錄了保羅和巴拿巴在南部建立教會的過程(徒13:14-14:23)。
- 行省稱謂的合理性:南部城市種族構成複雜(弗呂家人、呂高尼人、猶太人、希利尼人等),使用羅馬行省的名稱「加拉太人」來統稱他們,更為自然且便利。
- 巴拿巴的熟悉度:加2:13提到巴拿巴,暗示讀者對他熟悉且敬重。而巴拿巴僅在第一次旅行佈道中與保羅同行前往南部。
- 地理與交通因素:南部地處交通要衝,便於往來,而北部相對偏僻。保羅多次到訪南部的記錄(徒16:1-5; 18:23)在行程安排上更為順理成章。
三、加拉太教會的特質與寫作時地
這封信是寫給「各教會」的群體,是保羅書信中唯一明確寫給一批教會的共同書信。這些教會由保羅親手建立,他視之為「屬靈的兒女」,雙方關係親密。教會成員主要為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但保羅書信中大量引用舊約,顯示讀者對猶太經典有一定熟悉度,可能包括部分「敬畏神」的外邦歸信者或猶太基督徒。
寫作時間與地點的推定,高度依賴於對「南北之爭」的立場:
若採北加拉太說,則本書信可能寫於主後57年左右,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期間。
若採南加拉太說,則有兩種主要可能:
- 早期說:寫於主後48年,耶路撒冷大會之前,這將使加拉太書成為保羅最早寫成的書信。但此說對保羅「兩次」到訪的解釋較為勉強。
- 中期說:寫於主後52年,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後期。此觀點將加2:1-10對應於徒15章的耶路撒冷大會,並認為保羅不提大會是因其論證焦點在於自身使職的獨立性與福音真理,而非大會決議。此說為當代多數學者所接受,並將加拉太書的寫作順序置於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之後。
總而言之,「南北加拉太」的爭議雖不影響加拉太書的神學核心,但為我們深入理解保羅事工的歷史脈絡、寫作動機以及早期教會的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視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