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5) |
為了說明外邦人不需守猶太人律法就可以成為神的兒女這事實,保羅在這裏用了孩童成長的比喻作說明。古代近東不少民族都有成人禮,那是當孩童長大後,在正式被看為成人時所經過的一個禮儀,保羅這裏用這觀念作比喻。
A. 奴僕信主成兒子。1-4
A1 小時要聽師傅管,1-2
A2 等待時候的滿足,3-4
A3 得著兒子的名份,5-7
B. 外邦人因信稱義。8-11
B1 本是假神的奴僕,8
B2 信主後要作兒子,9-11
小時要聽師傅管(1-2):
為了說明這個比喻,保羅提出一個將要承受全業的小主人當他仍是孩童時,要像家中其他奴僕一樣,跟隨著師傅和管家學習和工作,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成人禮時候來到,然後,他就可以成為嗣子,不用再像奴僕那樣聽從管家。(參附錄: 以色列人的成人禮)
等待時候的滿足(3-4):
「我們為孩童的時候,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也是如此」(3),這語句指出這比喻的重點,猶太人在基督來到前都要受師傅和管家轄管,也即是前文提及的要受律法規管的事實(見3:21-24的講論)。 “及至時候滿足”指的當然是基督出生時候,並且是猶太女子所生(所謂 “生在律法以下”的意涵),這兩節實是為前文的講論作解說的,因此保羅認為猶太人要求外邦人都要守律法才可以得救實是不合宜的。
得著兒子的名份(5-7):
照著前面的論說,猶太人因信耶穌可以得著兒子的名份了,也因此聖靈也進入他們的心,於是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用
“阿爸”這個兒子呼叫父親的稱謂向天父上帝祈禱了,因為他們與上主的關係不再是主人與奴僕的關係,而是父子的關係,可以成為天父上帝的後嗣,可以承受產業。
本是假神的奴僕(8):
外邦人信徒信主前只知拜外邦人的偶像,或只知追求錢財名利權勢,這些行動都說明他們從前都是那些「不是神的」東西的奴僕。
信主後要作兒子(9-11):
外邦人既然都因為信耶穌而成為了神的兒子了,他們若然聽信那些攻擊保羅的猶太人的言論,然後像猶太人那樣去守日子、月份、節期和年份等事情和禮儀,那麼保羅為他們所做的就是徒然了,保羅為此擔心,並且十分忿怒。
不少人信主以前用盡心思只想建立自己的財富,權力和地位等事,好了,當他們信主以後,就把那些世俗的追求都放下了;然而當他/她在教會一段時日後,卻再一次在教會中追逐權力和地位,以為如此教會的問題才會得解決。這樣的人很多時以幫助教會己任,卻窒礙教會成長,叫許多弟兄姊妹受傷,求主憐憫,叫我們教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更求主憐憫叫我們自己不要做這樣的人。
【祈禱】
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他來。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7-8)
主啊,教導我不要被傳統和習慣阻礙,以致我把那些東西看作是真理,叫我不認識真理,甚至敵擋真理,阿們。
【附錄: 以色列人的成人禮】
在猶太人中,兒童到了十二歲後的第一個安息日,父親要帶他到會堂,在那裡他成了律法的兒子。那時父親要祝福說:「哦,上帝呀,求你賜福,此後你從我接受照顧這孩子的責任。」那孩子隨即獻上禱告說,「哦,我的上帝和我列祖的上帝!在這莊嚴神聖的日子,我從童年進入了成年。我謙卑地舉目仰視你,衷誠地,真實地宣告,此後我要守你的命令,一切舉止行動我要向你負責。」
在這兒童的生命中,這個禮儀成為一清楚的分界線,自此他就開始過成人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