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太14:29) |
門徒雖然已經多次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 但都是做在別人身上的, 這一次, 他們一同經驗耶穌的神蹟做在他們身上。
A. 耶穌叫眾人散開, 耶穌上山禱告, 22-23
B. 門徒遇風浪, 耶穌在水面上走, 24-29
B’ 門徒得拯救, 認耶穌是神兒子, 30-33
A’. 眾人都來找耶穌, 摸耶穌得醫治, 34-36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22),[1]
耶穌催促他們, 大概因為天色已晚, 到對岸去需時。為甚麼耶穌沒有同眾門徒一起上船呢?因為他想到山上祈禱。也許這本來就是他要到這裏來的原因, 為約翰之死禱告, 也為自己在「後約翰時期」的事工禱告。
「那時船在海中」(24), 因為這一晚的風不順, 浪又大, 幾個小時過去, 天已經全黑(四更天), 當門徒經過整夜與湖上風浪搏鬥,
已經筋疲力竭時, 忽然見水上有個黑影走來, 眾人都以為看見了鬼怪, 所以他們驚呼:「是個鬼怪」(26)。原來那向船走來的黑影竟然是耶穌!大概是耶穌在山上祈禱以後要與門徒會合, 但見門徒被風浪折騰甚苦, 於是想要過去幫忙, 才會走在湖的水面上。
「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27), 聽到門徒驚呼見鬼時, 耶穌就這樣回應。彼得喜見耶穌在水面上行走, 就提出是否自己也可以在水面上走, 彼得可以嗎?
「你來吧」(29), 當聽到這回應後, 彼得就踏出船外, 彼得竟然也可以在水面上走, 誰會相信呢?就是彼得也不敢相信, 不過, 當再看見那搏鬥了一整晚的風浪時, 他就害怕, 然後就沉下去…
「主啊, 救我」(30), 這是聖經裏最短的一個祈禱, 耶穌聽到了, 就伸手把他拉起來!為甚麼彼得開始時可以走在水上,
後來卻沉下去呢?「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31), 耶穌這樣說, 指出是因為彼得的小信所產生的疑惑使他沉下去!
「你真是神的兒子了」(33),
當耶穌和彼得都上了船, 一整夜的風浪就停住了, 門徒都向耶穌下拜, 並說出這樣的話。他們這樣說,
因為他們才經歷了五餅二魚的神蹟, 現在既見耶穌走在水面上, 又見風浪在耶穌上船後止住, 在在都說明耶穌與神有特別關係, 所以就有這樣的呼叫和對耶穌下拜的做法。(參附錄:神的兒子的意義)。
「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36), 馬太福音沒有報告門徒向耶穌下拜後再有甚麼對話, 卻接著報告當他們下船後, 那裏的人就把週圍的病人帶到耶穌那裏, 他們也許聽說那個血漏病婦人只摸了耶穌的衣裳繸子就得了醫治, 所以他們也只要求能摸耶穌的繸子, 結果這些病人都得了醫治!
約翰的死叫耶穌神傷, 卻叫許多人發現原來耶穌的能力比約翰更大的事實, 他們把從前對約翰的期望都投放在耶穌身上, 他們沒有失望, 甚至喜出望外。然而, 多數人卻就只停留耶穌可以給人幫忙這個層面上, 而沒有真正體會耶穌宣講的福音的意義。
「你來吧」, 這是耶穌對彼得的呼籲, 彼得於是行在水面上, 耶穌這個呼喚只對彼得發出嗎?豈不是也對船上的其他門徒發出嗎?不也對加利利湖兩岸的人發出嗎?不也對今天我們讀這經的人發出嗎?當日的彼得回應了, 就走水面上, 雖然只那麼一陣子, 而其他的人呢?他們大多數都只是滿足於靠耶穌有吃的, 有平穩的生活, 有病得醫治, 卻沒有回應這呼喚, 也就沒有走在水面上。
「你來吧」, 耶穌今天也是這樣呼喚我們, 我們有聽到嗎, 我們會回應嗎?甚麼時候呢?當日彼得在風浪大作的時候回應了。
耶穌說:「你來吧。」(太14:29) |
【附錄: 神的兒子的意義】
神的兒子可以理解為眾人認為耶穌像神一樣有能力。就如稱呼人為悖逆之子, 可怒之子(弗2:2, 3), 智慧之子(太11:19), 和光明之子(路16:8)等都是說明人有那些方面的特質, 而不一定有父與子的關係。下拜可以理解為對一個聖人或偉人的尊敬和佩服, 猶太人社會有這樣的習慣(如2:2, 這裏的14:33, 28:9, 17等,另見啟19:10,
22:8), 但在這段文字裡表示的自然不只是社會習俗。馬太福音的讀者都理解「神的兒子」說明耶穌與神的特殊關係。不過除去這樣的理解外, 這個稱呼也可以視為人們在超自然力量面前的一種本能反應。門徒們很想用恰當的字眼來稱呼耶穌,表明他們確實知道耶穌並非常人, 但怎麼稱呼呢?可能因為神的兒子就有彌賽亞的意思,[2]
所以這一稱呼便脫口而出了。門徒們的這種反應,並不能代替16:16彼得稱耶穌為基督時,對這一稱呼的清楚和肯定的宣告, 可以說這一刻只能是為那時的宣告作準備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