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賽2:5) |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1), 為甚麼這裏重覆出現1:1的標題語? 這標題豈不已經用在全書的引言的第一章了嗎? 因為這一節是用作本書第一部份(1-12章)的標題。第二至第四章是一個整體, 參【附錄:2-4章的結構】。[1]
A. 二至十二章的標題, 1
B. 錫安被高舉的夢想, 2-4
C. 呼籲在光明中行走, 5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2), 2-4節的內容與彌迦書的宣講(4:1-3)完全相同,[2]
是關乎一個夢想, 這是一個夢, 因為這個夢告訴讀者關乎發生在末後的日子的事, 包括耶和華殿的山要超越週圍的諸山(「超乎諸山」所指), 甚至比世上的山嶺都要高(「過於萬嶺」的意義)! 還有世上各國的人都湧到這山來(「流」這動詞只發生在高向下流的水, 但這裏卻是萬民「流歸」這高高的錫安山!)。怎可能呢?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3), 這樣的事發生是因為許多國的民都湧去耶路撒冷的聖殿, 因為他們都盼望學習主的真道, 因為他們要行主的道, 因為他們都知道「訓悔」(Torah, 妥拉)出於錫安, 因為他們認定神的話語必出於耶路撒冷。為甚麼萬民會如此渴慕神的話?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4), 萬民爭相學習真道, 因為列國都經驗了耶和華在他們中間施行的審判, 都因耶和華的審判徹底轉化, 經驗復興, 他們都不再需要刀鎗, 只需要犁頭和鐮刀, 因為神的審判叫他們都不再學習戰事。
可能嗎? 對於活在當日的以色列人而言, 他們只會把這段話聽聽算了, 首先, 錫安山只是一個小山(聖殿就是建在這小山上), 無論如何都不可以高過萬嶺; 然後萬民都來朝拜耶和華, 聽耶和華的審判芸芸, 當下以色列人只是不斷被列國強鄰欺壓, 要他們來跟從耶和華, 簡直是痴人說夢, 今天不可能, 到了末後的日子都不可能實現, …
這些真的是夢, 但這些夢可以成真嗎? 這是誰的夢? 是先知的白日夢嗎? 不, 這是耶和華給以色列人的夢, 是鼓勵他們往前行的夢, 是叫他們不要因眼前的困難而灰心喪膽的夢, 更是指引他們的生活方向的夢…
「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5), 在引用過2-4節那段眾人熟知的夢想宣告後, 以賽亞書以這個呼籲來結束這段說話, 這個呼籲是告訴眾人, 這先知宣告不是白日夢, 是必然成就的事實, 所以各人要在今時, 聽到了先知的宣告後, 就要作好準備, 就要調整自己的生活, 就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就要改變自己的思想, 認定今天就可以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祝福你今天可以走在主耶穌的光中, 為主作見證。
因為隨著主耶穌的降生與升天, 死與復活, 賜人生命及聖靈, 神的話語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每一個基督徒今天都得著能力, 可以為主作見證。走在耶和華的光明中不是痴人說夢, 每天跟從主耶穌的腳蹤行是我們的生命寫照。
「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2:5)
我們有聽到這呼籲嗎? 我們走在光明中, 必然可以經驗主賜的生命豐盛,
可以為主作見證, 哈利路亞。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2:4) |
【後記】「到那日…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污穢洗去,又將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賽4:2-6), 以賽亞先知用這一段經文來結束2-4章的宣告, 提醒以色列人, 當救主來臨, 當聖靈降下來, 當人順服聖靈的帶領, 錫安的罪可以被洗去, 以色列人可以大有力量, 可以不再一樣。
因此,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 每一個人, 不再只是血緣上的以色列人, 都可以因信耶穌基督得稱為義, 並且從此以後都可以每天將身體獻上作活祭, 賜人盼望的神, 會把諸般的喜樂與平安賜下, 並且著著聖靈所賜的能力, 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大有盼望的人生。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希望】(以色列國歌, Rishon LeZion, 1878)
1948年5月14日, 無數猶太人站在耶路撒冷, 唱著《希望》這歌來慶祝他們已經等待了逾2500年的夢成真,
以色列國終於再次被建立起來, 但這歡樂還不到一天, 週圍的阿拉伯國家就出兵攻打這個新生的小國, 也從那一天開始, 直到今天,
以色列的戰火不斷, 他們的希望達成,
夢真的實現了嗎?
【附錄】以賽亞書2-4章的結構
A. 錫安必為萬國中心(在末後的日子) , 2:2-5
B. 錫安偶像的結局, 2:6-22
C. 耶路撒冷的審判, 3:1-15
B’ 錫安女子的結局, 3:16-4:1
A’ 錫安到那日的榮耀 , 4:2-6
[1] 讀者可以把這書卷看成分開幾個大段落的結集, 每一段落都有引言和重點, 而主題只有一個, 就是審判與拯救。所以當讀到「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巴比倫」(13:1)的時候, 讀者就知道, 那是另一個段落的起始點。2:2-5是這段落的起始語, 與這一單元結束語4:2-6相呼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