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9 《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士5:1-31)


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奈山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士5:5

「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作歌」(1),本章被稱為底波拉之歌,可看作是底波拉故事的一個補充,[1] 補充了故事中一些細節,包括當時以色列人的苦況,各支派的參與及不參與情況,以至幾個主要人物的評價等。

A.
讚美神興起拯救。1-18
  A1
讚美神的拯救,1-11
  A2
神興起的勇士,12-18
B.
說明神進入歷史。19-31
  B1
神要親自爭戰,19-23
  B2
雅億勇敢行動,24-31

讚美神的拯救(5:1-11):
底波拉與巴拉在勝利後唱歌讚美,不僅為了慶賀戰爭勝利,更是宣告神的作為。歌中強調「以色列的首領居首,百姓甘心奉獻」,顯示得勝並非人的力量,而是神的恩典與百姓的順服。底波拉呼籲百姓要記念神的作為,並在井旁、城門口述說祂的拯,為要提醒神的百姓勝利不應歸功於自己,而要歸榮耀給神,並在群體中彼此傳揚神的恩典。

神興起的勇士(5:12-18):
「底波拉啊,興起!巴拉啊,興起!」,這是神對底波拉的呼召。各支派的反應成為對照:有的勇敢出征,有的卻退縮旁觀。以薩迦與底波拉同心,流便卻猶豫不決,迦得與但留在原地,亞設安於海邊。這些事實提醒我們,各人對神的呼召有不同的回應。勇敢回應的人成為得勝的器皿,退縮的則失去參與神作為的機會。這個事實說明,我們不要因為安逸或恐懼而錯過回應神的呼召。

神要親自爭戰(5:19-23):
詩歌描述列王爭戰,卻無法得勝;因為神親自出手,天上的星宿都與西西拉為敵,基順河沖刷敵軍。這是超自然的拯救,顯示神是戰爭的主宰。詩歌特別提到米羅斯城因不來幫助耶和華而受咒詛,這事年說明在面對爭戰時,中立或冷漠等同於背叛。神的子民若不站在神的一邊,就會失去祝福。這段經文強調,真正的勝利不是靠兵器,而是靠與人同在的神在爭戰中施展的奇妙作為。

雅億勇敢行動(5:24-31):
詩歌最後讚美基尼人之妻雅億,她用錘子擊打西西拉的頭,成為戰爭的轉折點。雖然她不是士兵,卻在關鍵時刻勇敢行動,成為神手中的器皿。詩歌描繪西西拉母親在窗邊等待兒子歸來,卻不知他已倒在雅億的手中。這形成強烈的對比:神的拯救往往出人意料,神常使用卑微的人完成自己的計劃。雅億的勇敢提醒我們,無論身份地位,只要願意順服神,就能成為祂的器皿。

底波拉之歌見證神的拯救與百姓的回應。這歌提醒我們,勝利要歸榮耀給神,而不是歸於自己。神的呼召需要人的勇敢回應,不可退縮。神親自進入人的歷史,因著神的同在,這是得勝的根基,什麼人可以享有這福分?每一個願意順服神的人都可以,你都可以。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爭戰:工作的壓力、家庭和教會的挑戰,時時都成人的信仰考驗。底波拉的歌告訴我們,選擇勇敢回應神的呼召,並在群體中彼此鼓勵和讚美,我們都能夠經歷神的大能拯救。願我們像底波拉一樣歌唱,像巴拉一樣出征,像雅億一樣勇敢,神要用你我的生命去見證生命的豐盛,阿們。


【祈禱】
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前6:12
主啊,感謝你不因為我的卑微,更不因為我的罪惡過犯,揀選我作你的兒女,求你用我的生命為真道打美好的仗,無負你的恩典揀選,阿們。



[1] 事實上, 聖經學者告訴我們, 也許這才是底波拉故事的原本傳流方式, 是後人在這詩歌基礎上把編寫出4:1-24的故事。



8 《這樣, 敵人被制伏了》(士4:17-24)

這樣,神使迦南王耶賓被以色列人制伏了。(4:23)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17),為甚麼逃跑的西西拉會逃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億的帳棚」?因為雅億的丈夫希百與夏瑣王耶賓友好,結果他卻在此喪命!為甚麼雅億會出手殺死西西拉?

A.
雅億接待西西拉,17-21
B.
雅億的接待巴拉,22-24

雅億接待西西拉(17-21):
「摩西岳父何巴的後裔,基尼人希百曾離開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樹旁支搭帳棚」(11),當讀者對之前這一語句的出現大惑不解時,這一段有關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故事的下半為這語句作出了解釋,說明了為甚麼雅億會出手殺死西西拉的原因,原來她的丈夫希百是摩西岳父的後人,所以即使希伯與夏瑣王耶賓有交往(17),雅億卻選擇幫助以色列人。[1]於是就出現了18-21節的報告,可憐那個大將軍西西拉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在睡夢中死去!

雅億的接待巴拉(22-24):
「來吧,我將你所尋找的人給你看」22),當巴拉窮追西西拉去到雅億的帳棚時,他也被雅億接待雅億隨即向巴拉說出這樣的話。然後向他展示已經死在地上的西西他。第24節更報告這事以後,迦南王耶賓的力量被徹底滅絕。

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手裡」(4:9),當大將軍巴拉當日被底波拉呼召領軍對抗西西拉的鐵甲軍團時,巴拉請求底波拉同行,底波拉這樣回答他,大概讀者都以為所謂「西西拉交在一婦人手裏」所指的就是底波拉,原來使巴拉得不著榮耀者,不是底波拉,而是雅億,一個寂寂無聞的外邦女子得了這榮耀![2]

按士師記七個循環的報告,士師都是被神興起把敵人打敗或殺死的人,俄陀聶,以笏和珊迦都是這樣的人,現在的底波拉呢?領軍打敗敵人的是巴拉,殺死西西拉的是雅億

「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4),這個時候被神興起作以色列的士師是底波拉,即使她不領軍,即使她沒有殺敵,她只是傳講神的話語,然後神用不同的人把鐵甲兵團打敗了,把西西拉殺死了,把以色列人拯救了。

今天我們也讀了神的話語,我們以為我們不能做些甚麼嗎?底波拉、巴拉和雅億的故事見證神的話語有大能,當神的話語發出,就不會徒然返回,[3] 即使在眾人眼中,我們也認為自己沒有力量可以把神交托的工做好,做了以後也沒有得著甚麼榮耀,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此以色列人得了幫助,如此我們的弟兄姊妹、我們的教會得了幫助。

「這樣,敵人被制伏了」,今天,我們面對困難也大到我們不能克服嗎?我們的敵人也強到我們不能面對嗎?不要怕,神今天也給了我們麼說話嗎?也感動我們去說話嗎?來吧,我們也要說話,因為神的話語可以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聽到的每一個人,可以改變我們的家,我們的教會,我們這個世界。哈利路亞!

【祈禱】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林後:4:13
主啊,讓我常聽到你的話,開心讀你的話,查考你的話,背記你的話,常想起你的話,把你話活出來,叫你的榮耀顯明,阿們。



[1] 經文沒有交待雅億為何如此選擇, 顯然第11節提及希百是摩西岳父的後裔, 是促成雅億如此做的根本原因。

[2] 「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5:24), 不這是下一章的底波拉之歌, 歌中這一句說明雅億這一個婦人才是巴拉得不著榮耀的原因, 因為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

[3] 「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55:10-11)




7 《主正在帶領你前行》(士4:1-16)

底波拉對巴拉說:「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4:14)

底波拉的故事是士師故事七個循環的第三個,基本上這個故事在第四章已經結束,但作者插入了第五章的底波拉之歌,然後才在5:31附上那「太平」的結束句式(參附錄,底波拉的士師循環)。

A.
以色列人犯罪。1-5
  A1 被交在夏琑王手中,1-2
 
A2 底波拉作士師拯救,2-5
B.
耶和華的拯救。6-16
  B1 底波拉召把拉前來,5-11
  B2 巴拉的大破西西拉,12-16

被交在夏琑王手中(1-2):
這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只是這一次的敵人換作是夏瑣王耶賓和他的將軍西西拉在二十年的欺壓期間以色列人十分痛苦直到他們想起向耶和華呼求,他們就得到拯救

底波拉作士師拯救(3-4):
面對耶賓王的九百輛鐵車,在這樣強大的軍隊面前,以色列人不斷被壓迫。「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4)。因為神興起士師去拯救他們,這一次的士師是一個女性她叫作底波拉可能是一個以法蓮人。[1]神用她作先知宣講,並且施行審判。

底波拉召巴拉前來(6-11):
當以色列人呼求神,底波拉就把拿弗他利支派的巴拉將軍召來,請他領軍一萬(由拿弗他利和西布倫支派組成的),[2] 不過巴拉卻要求底波拉同行才願意領軍,結果底波拉就和巴拉一同帶領拿弗他利和西布倫的聯軍。第11節插在這裏有點不知所謂,實是作者的寫作技巧,其意義是故事發展的關鍵,詳見下文講論。

巴拉的大破西西拉(12-16):
當西西拉知道巴拉已經上了他泊山後,就把鐵車九百輛和全軍都開到了基順河。底波拉這時告訴巴拉:「上主已經把西西拉交給你了」(14),巴拉就帶領著以色列一萬大軍從他泊山下去挑戰西西拉的鐵甲兵團。雖然沒有說明西西拉手下軍隊有多少,但由九百輛鐵車組成的絕對是一個龐大兵團(比較所羅門全盛時期擁有鐵車一千四百輛,所以九百輛鐵車實是一個鐵甲兵團王上10:26)士1:19曾報告過,強大的猶大軍隊也打不過鐵車兵團巴拉率領的一萬人在這鐵甲兵團面前,其實是以擊石!要想得勝實是異想天開。

你起來」(14a),鐵車不能上山,巴拉帶領的一萬人若守在他泊山上本是不錯選擇,當時巴拉可能正有此打算,但聽了底波拉的呼喚,巴拉就領軍下山,結果竟然可以把鐵甲兵團打敗,甚至第16節更報告說西西拉的全軍都倒在刀下,沒有留下一人!這是甚麼原因?

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14b),這是惟一的原因。底波拉的話實是叫巴拉用屬靈的眼睛去看見一個事實,率領那兩支派的一萬聯軍者不是巴拉,而耶和華上主這正是「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的意義(14c)!於是,靠著神的大能即使在平原,以色列人竟然可以擊潰鐵車大軍!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事?第五章的底波拉之歌告訴我們,因為神的靈降臨,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没(5:21)!

去,主正在帶領你前行」(Go The Lord is leading youGNB)今天我們也面對甚麼鐵甲兵團嗎?我們已經被那些龐大集團壓得透不過氣來多時,甚至不能抬起頭來了嗎?當聽到神這樣的話後,巴拉當日用信心的眼睛看見上主的帶領,藉著聖靈的大能(5:21),不可能的事就發生了。主今天也要如此對我們說話我們都要被聖靈感動,經驗聖靈的大能,也可以看見神為我們開路,不可能的事今天要繼續發生,哈利路亞!

【祈禱】
底波拉對巴拉說:「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士4:14
主啊,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靠你的名,我們必能得勝,因為你是大能的主,永活的神,常與我們同行,是你的恩手施行拯救,阿們。

【附錄】底波拉的士師循環
A.
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4:1
  B.
奴役「耶和華把他們交在夏瑣王手中」,4:2-3
    C.
呼求「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4:3
  B’ 拯救「耶和華興起底波拉作士師作拯救」,4:4-24
D.
底波拉之歌,5:1-31
A’
太平「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5:31



[1] 比較俄陀聶是猶大人, 以笏是便雅憫人。以法蓮山地的範圍很廣, 狹義說就是包括以法蓮支派所得地業的山地, 但廣義說可以包括從伯特利以北的山地, 即包括便雅憫和瑪拿西支派的地業, 甚至是亞設, 拿弗他利, 西布倫和以薩迦等支派的地業。所以以法蓮山地居住的不一定是以法蓮人, 可以是其它北方支派的人。

[2] 這裏顯示以法蓮支派早已在北方支派中有領導地位, 所以以法蓮的女先知被拿弗他利和西布倫的人敬重。



6. 《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3:12- 31)


以笏之後,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3:31

以笏的故事是士師故事七個循環的第二個,珊迦的簡短報告可以看作是以笏事蹟的參照,邀請讀者作出反省。

A. 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12
  B. 奴役:「耶和華把他們交在摩押王手中」,13-14
    C. 呼求:「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15a
  B’ 拯救:「耶和華興起以笏作拯救者」,15b-29
A’ 太平:「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太平八十年」,30
D. 珊迦:用趕牛棍,也救了以色列人,31

犯罪12):
,這故事緊接俄陀聶死後開始,因為他們行惡,於是上主用「摩押王伊磯倫」攻擊以色列人,這是士師記循環的典型格局。

奴役13-14):
一樣的被奴役,只是這一次的敵人換了名字,他叫伊磯倫(可能只是暱稱,因為伊磯倫其實就是小肥牛的意思),這一次奴役以色列人十八年。

呼求、拯救15-29):
再一次,當以色列人在苦難極大時向上主呼求(15a),然後,15b-29節報告神就為他們興起士師拯救他們。這士師叫作以笏,是一個便雅憫人,經文強調他是一個左手便利的人 (有趣的是便雅憫的意思卻是右手之子,見創35:18)。可能因此,伊磯倫不虞他會用左手從右腿拿刀,以致被殺,畢竟伊磯倫雖肥,卻不至於如此不濟。

太平30):
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太平八十年」,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這些以色列民就迎來了太平的八十年。注意所謂「國中太平」芸芸不準確,原文指的是「這地」(參和修本),事實上,聖經學者告訴我們,士師記報告的十二支派被迦南人逼迫,並非逐一發生,而更可能發生在重疊的時間,只是地點不同。

珊迦31):
聖經學者稱珊迦作小士師(因為篇幅短),他是在以笏死後,以色列人又再被迦南人奴役時,神興起來拯救以色列的人,因為只有一節經文,沒有那典型的士師循環,但他的名字可能也是暱稱,因為珊迦的意思是刀劍,而當時以色列人卻沒有刀劍可用(參後記:無名的傳道者)。

這個發生在便雅憫地業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當人在苦難中向神呼求,神就為他們興起拯救,一個左手便利的人在當日社會顯然是被輕視的人(有解經家甚至認為以笏是右手有殘缺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把那小肥牛殺了,就如珊迦在以色列人被奴役時,他們沒有兵器可用,神就叫珊迦用他手上的趕牛棍殺敗非利士人…

今天我們也有甚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困擾我們多時,叫我們十分沮喪,苦無出路嗎?我們也沒有人慣常擁有的才幹和職份以致以為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那些難題嗎?我們手上也沒有甚麼工具或資材可以運用嗎?以笏和珊迦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相信神,只要開口向主呼求,神要來拯救我們,所以,
來吧,我們一起禱告吧,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祈禱】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3:6
主啊,感謝你叫我不要只看見自己的軟弱和缺乏,常常想起你的名字,靠著聖靈的加力,活出愛和你給我的生命,助人走生命的道路,阿們。

【後記1】:《無名的傳道者》3:31
以笏之後,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3:31

珊迦用趕牛棍打死六百非利士人,從而也救了以色列人,這個叫作珊迦的人,對很多人都很陌生,對他做過的事也不太關心,就是聖經也只有這麼一句話,為甚麼他會用趕牛棍打死非利士人?不是因為他武功過人,只因為他手中沒有兵器,只因為他甚麼都沒有…

珊迦用趕牛棍的事實讓筆者想起使徒行傳的一幕:「金和銀我都沒有,我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徒3:6)彼得和約翰當時身上沒有錢,卻只因為靠著耶穌的名,聖靈的大能叫一個生來瘸腿的人起來行走。

珊迦沒有被稱作士師,研究士師記的人會把他和另外的5個人稱作小士師。珊迦只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小人物,但神卻使用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1948年,邊文波於上海大學畢業後因感在戰火期間西北地區基督生命見證,作長詩《獻給無名的傳道者》後毅然去中國西南地區傳福音,後於文革時候受逼迫去美國生活。

珊迦生長在甚麼年代?「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5:6),在底波拉的歌中有這樣的一句歌詞,告訴我們珊迦是與底波拉是同時代的人,或者更具體的說珊迦該是生在在底波拉和巴拉打敗迦南王耶賓(非利士人的王)以前的年代中。

在那個年代,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逼迫,他們甚至不敢走大道,他們只能走小路,因為在大道上以色列人會遇上走大道的非利士人,由此可知當時的以色列人境況何等淒涼!

珊迦的名字(Shamgar)更告訴我們,他不是生長在甚麼大富人家,或是敬虔愛主之家,因為這是一個非利士人中稱作「刀劍」的詞語,他的父親亞拿給他起了這樣的一個非利士人的名字,因為他也像當時許多的以色列人一樣,被非利士人的威勢所懾,或是仰慕非利士人的神明。

「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5:8)底波拉之歌這一句歌詞還告訴我們,當時的以色列人被非利士的人奴役,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許多人都去拜非利士人的神(新神),於是四萬的以色列人中竟沒有盾牌槍矛,他們就是要起來對抗非利士人都沒有兵器可用,他們要掙脫非利士人的奴役,有甚麼武器可以用呢? 沒有!

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直到珊迦被神興起,他也只能用趕牛棍對抗非利士人,結果,就是用那些用來趕牛的棍,珊迦竟然能夠戰勝非利士人,這是甚麼原因?因為有神與他同在……
他也救了以色列人」(3:31),珊迦戰勝的是六百非利士人,他沒有像之前的以笏那樣擊殺一萬摩押人,也沒有像之後的底波拉和巴拉,基甸,參孫等殺敗非利士人,米甸人等千千萬萬軍隊,他只是打敗了六百非利士,但《士師記》清楚告訴我們,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今天,我們能做的可能也很有限,我們手上沒有甚麼金銀,沒有權力,我們也不是甚麼按立的牧師,長老執事,不是傳道人,教會的領袖,我們只是一個每天為著生活而忙碌工作的普通人,我們只像珊迦一樣,甚麼都不是,手上沒有金銀,沒有武器,有的只是一顆願意被主使用的心…

奉耶穌的名祝福你,神今天也要使用你去為真道打美好的仗,見證神話語的大能,去救那些你在生活中遇上的人,雖然你手上沒有金銀,沒有過人本領,沒有勢力才能,你只需要有一顆願意被主使用的心,你只需要靠著禱告出來的能力,你只需要有順服聖靈的感動,你,你,你都可以是傳道人,無名的傳道人,可以榮神益人,阿們。

【後記2】《上帝是紅色的》
來自北京的孫xx1967年隨紅衛兵上山下鄉,在雲南每天都見到批鬥和爾虞我詐的事,卻在一小村見基督徒群體彼此相愛,深受感動,但卻認為信耶穌是不科學,不能救人。1978年改革開放後回北京讀醫,後在北京行醫救人,卻嘆醫學不能救人靈魂,後雲南舊友來領他信主,於是孫醫生離開北京是非地去南京醫院工作,未幾因醫術和醫德獲高升,甚至要升作院長,唯要成為共產黨員,經祈禱後決定放棄高薪厚職,回到雲南鄉間行醫,雖有昆明醫院重金禮𦖛他寧選擇到鄉間行醫,藉此醫人病患,更領人得生命。真人故事詳見《上帝是紅色的》(北京: 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附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
人世間便越顯得黝黑、艱難、幽暗………
秋風和秋雨 打碎了你的睡夢;
迷茫和惆悵的網卻織滿了你的心胸;
回顧過來的路途上處處都是坎坷和不平。
幾次的失敗,幾次的得勝,
多少次的心灰意冷,也有多少次的歡呼歌頌;
日子像風掣電馳般地過來了,
如今,誠然如你所想地,
實在需要片刻的沉思和安靜;
因為,在前面的路途上還有更多的坎坷和不平,
更多的荊棘,困苦,和泥濘。
是的,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
人世間便越顯得黝黑,艱難,幽暗;
但是,你卻這樣地說過: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
相反地 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