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伯9:10) |
聽到了比勒達的言論後,約伯作出了回應(1-21),然後又作了一個總結發言(22-35),像前一次對話中,先有對以利法的回應(6:1-30),然後才有總結發言一樣(7:1-10)。
A. 回應比勒達的話。1-21
A1 確是這樣,神發怒無人知道,1-13
A2 既是這樣,約伯不敢回答神,14-21
B. 對回應作出總結。22-35
B1 世界不仁,因為神交給惡人,22-24
B2. 身命短暫,唯願神不加苦難,25-35
確是這樣,神發怒無人知道(1-13):
約伯完全同意比勒達的言論,但人要怎樣做才可以做合神心意的事呢?[1] 因為神發怒沒有人知道(5),因為日月星晨都任他擺佈(6-9),他行大事,不可測度(10),就是神做任何事,也沒有人會過問(11-13)。
既是這樣,約伯不敢回答神(14-21):
既然無人能夠明白神,約伯就選擇對神的作為不回答。不過,約伯接著作出這樣的補充:「即使回應了,神會聽我說的話嗎?」(15-19)。約伯繼續埋怨:「即使世界交在惡人手中,審判官被蒙蔽了,神也是不說話!」 (20-21),這實在是他對當下處境的怨言。對於約伯那樣的回應,比勒達無言以對。又再靜默了。
世界不仁,因為神交給惡人(22-24):
稍作停頓後,約伯又再發言,22-35節可看作是與比勒達對話的總結,22-24節是總結的引言,約伯以自己的情況斷言其實在神眼中,善惡是一樣的,因為約伯看見善人和惡人都被神滅絕。
身命短暫,唯願神不加苦難(25-35):
在總結的引言後,25-35節是這總結的主體,約伯首先用跑信的快(25)和快船飛快而過(26)說明生命的短暫,藉此說明自己在短暫且苦的人生中不能夠為自己辯屈。然後30-35節則說明自己沒有機會對神表白自己的無辜,就已經落得這樣的苦況。雖然沒有明說,這總結隱隱然流露了約伯認為神沒有行公義,起碼對他是這樣。
面對朋友的義正詞嚴,約伯作為落在苦難中的人,他的回應和總結都呈現了苦難者的情緒,即使朋友言論正確,但痛苦難當的約伯被情緒困擾同樣真實! 那些關於神的教導,阻不了約伯那些痛苦的呻吟。
喜樂與哀愁許多時候不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有人可以在成功的時候感觸落淚,甚至在人看為生命高峰時自殺;有人卻可以在苦難面前仍然有喜樂,甚至在人看為生命低谷時感恩讚美神。這是生命的態度,是一種選擇。我們擁有甚麼生命態度,作出甚麼選擇?
【祈禱】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4:4) |
【後記: 復活節記念主得勝】
基督徒在復活節都會記念耶穌復活得勝死亡,把死亡的毒鈎敗壞,把魔鬼踐踏在腳下,所以,我們不用怕生活環境仍然困難,人生仍然滿是挑戰,因為我們已經與耶穌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因為耶穌已經得勝,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最黑暗的時期,我們都可以靠著耶穌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