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
|
「願耶和華在你遭難的日子應允你」(1上),提及「遭難的日子」說明這詩歌的背景是一個非常危急的時候,當時敵人大軍壓境,[1] 為了保家衛國,君王領兵出戰在即唱頌的歌。這是一首啟應歌,上半是百姓的唱頌祈願,下半是王的回應祝福。
A. 民眾為王祝福,願馬到功成 (1-5)
A1. 願神高舉王,籌算成就,1-4
A2. 民眾的心願,王所求成就,5
B. 王的回應,6-8
B1. 受膏者得救護的宣告,6
B2. 民眾的祈盼,神必然成就,7-8
C. 民眾為王祝福,願施行拯救,9
願神高舉王,籌算成就(1-4):
「願名為雅各神的高舉你」(1下),第一節的「你」應是出征在即的王,唱頌的是眾民,他們看著王站在軍隊馬兵中間時,同心為王祝願,[2] 願神從聖所幫助王,堅固軍隊,記念他們獻上的祭,照著王的計畫成就(2-4)。
民眾的心願,王所求成就(5):
「我們要因你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神的名豎立旌旗」(5上),這一段祝願的結束時,百姓向王宣示自己這心願,再次祝福「願耶和華成就你一切所求的!」(5下)。
受膏者得救護的宣告(6):
「現在我知道耶和華救護他的受膏者…」(6),聽到了民眾前面的祝願以後,王滿懷信心的這樣宣告,因為他們萬眾一心,王與軍隊在前線與敵人對陣,民眾在他們後面不住禱告。神必應允受膏者的禱告,必賜大能力給受膏者(「彌賽亞」)。
民眾的祈盼,神必然成就(7-8):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7),王繼續用這詩句回應民眾的祝願,意思是告訴民眾: 「只要我們同心向耶和華呼求,我們必然可以站立得穩」,來攻擊的敵人必要「屈身仆倒」(8)。這是甚麼道理?只因為神的名有大能,因為他們想起,從前出埃及時,埃及的戰車馬兵追趕神的百姓到紅海,當神的百姓提到耶和華的名,戰車馬兵都仆倒…
民眾為王祝福,願施行拯救(9):
「上主啊,求你使君王得勝,我們呼求的時候,求你答應」(9,現代中文譯本[3]),詩歌結束時,民眾再一次為王祝福,也宣告將要繼續為王祈禱。
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雖然當時是「遭難的日子」,敵人已經大軍壓境,有大量的戰車馬兵,本來人心惶惶,灰心喪志的錫安人民,此際變成萬眾一心,他們不再懼怕,不再灰心,因為有以色列的神保護,因為神興起了基督(受膏者)來帶領他們,因此他們相信必蒙救護。
藉著向神禱告,向神呼求,因為基督在前引領,神的百姓可以同心向神呼求,一同認定神必然拯救,即使傷心過,失望過,甚至關係撕裂過,有人離開過,神仍然要拯救,因為靠著基督耶穌(受膏者)可以得勝。
提到埃及的戰車馬兵怎樣在紅海屈身仆倒,以色列人就相信可以戰勝當日的敵人。今天當我們提到神的名,我們可以得勝。即使戰爭還沒有完,神的兒女可以歡呼得勝,因為我們是靠著耶穌得勝。
【祈禱】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
天父啊,在強敵面前,百姓提起你的名字就奮勇向前,叫我在挑戰和困難面前提起耶穌基督的名,靠主得勝,阿們。
【靠著耶穌得勝】
在祢愛裡我要宣告軟弱已得改變
在祢愛裡我要宣告祢是王
在祢愛裡我要宣告我不必罪中打轉
是祢帶領著我得勝
靠著耶穌得勝 靠著耶穌得勝
終此生要靠著主愛去得勝
靠著耶穌得勝 靠著耶穌得勝
不必驚怕挫敗 確知主恩更廣闊
是祢帶領著我得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