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伯21:34)
|
「約伯回答說」(1),約伯這一章的說話分作三個部份,先是對瑣法的回應(1-18),然後是第二回合第三次對話的結語(19-26),最後就是約伯為第三個回合的第一次對話說出的引言(27-34)。
A. 約伯回應瑣法的說話(1-18)
A1 斥瑣法不聽他的話,1-6
A2
惡人為何多有亨通?7-18
B. 第二回合對話的結語(19-26)
B1 神不擊打惡者兒女,19-21
B2
為惡人能享逸嘆息,22-26
C. 第三回合對話的引言(27-34)
C1 埋怨朋友無憑指控,27-29
C2 惡人結局證友人錯,30-34
斥瑣法不聽他的話(1-6):
「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2),聽過瑣法說話後,約伯這樣激動地說,因為連瑣法在內,朋友們接二連三地大談惡人的命運,他們語詞中的惡人,豈不就是現在受苦的約伯嗎?約伯為此大表不滿。
惡人為何多有亨通(7-18):
在回應瑣法言論的下半,約伯一口氣從惡人存活,大享歲數說起,大談惡人不見得像三友所言的不濟,他們還家宅平安,他們的公牛母牛都健壯,他們的兒女都快樂,他們度日諸事亨通,即使他們狂言「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15),他們仍然甚是亨通,所以末了,「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稓,如暴風颳去的糠秕呢?」(17-18),約伯這樣說著結束對瑣法的回應。
神不擊打惡者兒女(19-21):
「(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19),[1]
這是約伯為第二回合談論的總結之一,「自己作孽自己當」,因為若非如此,作惡的人不會知所悔改;此外,惡人氣數將盡之時,也實在顧不了家中人。
為惡人能享逸嘆息(22-26):
這是第二個總結,說明禍福得失其實都出於神,人不能以人的際遇決定那人是否行善行惡所致,就如有人「至死身體強壯,盡得平靖安逸…」(23-24),而有人卻是「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25-26),這些事實不能說明人的善惡。三友無言以對,他們都沉默下來。
埋怨朋友無憑指控(27-29):
經過了一段沉默以後,約伯又再開聲,展開了第三回合的談論,同樣是由約伯先開腔,但不像前二次說的都是關於埋怨神的話(見3:1-26,14:1-22),這次他說的是埋怨眼前朋友們的話,首先埋怨他們根本沒有搞清楚約伯的情況,這一段是一個比喻,有人指控人霸佔房屋,卻拿不出證據,就胡亂指控!
惡人結局證友人錯(30-34):
對朋友們的第二個埋怨是有關惡人的命運,既然看見惡人也有好的結局,那麼他們的甚麼賞善罰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等的言說,就不攻自破,就有錯謬,所以他們所謂的安慰言論實在是徒然!所以末了說出「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34)。
誰能安慰約伯呢?約伯對瑣法說:「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2),約伯埋怨朋友們說:「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34),三個朋友代表著以色列人的宗教禮儀(祭司傳統),神話語宣講(先知傳統)及神學知識(智慧傳統),不過,他們的長篇論說徒然加增約伯的愁苦,不能帶來安慰。聽到關於神的知識的人不可以得著安慰,人要怎樣才可以得安慰?唯有聽到神說話的人才可以!唯有聽到耶穌的話才可以!唯有聖靈的感動才可以!
【祈禱】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 |
【後記: 誰能安慰我呢?】
誰能安慰我呢?今天不人在教會裡也埋怨得不著安慰,沒有牧養,沒有人關心,然後就說教會不能安慰我,牧者不能安慰我,神不能安慰我。是這樣嗎?
誰能安慰我呢?如果我們相信耶穌只學會了宗教禮儀,讀過聖經,和神學知識,這樣的神不能安慰約伯,也不能安慰我們。
誰能安慰我們呢?當我們憂傷苦惱時,來安慰我們的人也許不一定字字鏗鏘,句句有力,但神可以用有限的人,甚至話語中有錯謬的人去安慰人,因為使人得安慰的是神,感謝主,當我們在傷心難過時,神用保惠師聖靈來安慰我們,叫我們能聽到主耶穌的話,得著安慰,阿們。
【約14:26-27】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