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伯9:10)
|
聽到了比勒達的言論後, 約伯對他的話作出回應(1-21), 然後約伯又作了一個總結發言(22-35), 像前一次對話中, 先有回應以利法(6:1-30), 然後有總結發言(7:1-10)。
A. 回應比勒達的話。1-21
A1. 確是這樣, 神發怒無人知道, 1-13
A2. 既是這樣, 約伯不敢回答神, 14-21
B. 對辯論作出總結。22-35
B1. 世界不仁, 因為神交給惡人, 22-24
B2. 身命短暫, 唯願神不加苦難, 25-35
A1. 確是這樣, 神發怒無人知道, 1-13
A2. 既是這樣, 約伯不敢回答神, 14-21
B. 對辯論作出總結。22-35
B1. 世界不仁, 因為神交給惡人, 22-24
B2. 身命短暫, 唯願神不加苦難, 25-35
「我真知道是這樣;但人在神面前怎能成為義呢?」(2), 約伯完全同意比勒達的言論, 但人要怎樣做才可以做合神心意的事呢?[1] 因為神發怒沒有人知道(5), 因為日月星晨都任他擺佈(6-9), 他行大事, 不可測度(10), 就是神做任何事, 也沒有人會過問(11-13)。
「既是這樣,我怎敢回答他,怎敢選擇言語與他辯論呢?」(14), 既然無人能夠明白神, 約伯就選擇對神的作為不回答。不過, 約伯接著作出這樣的補充:「即使回應了, 神會聽我說的話嗎?」(15-19)。約伯繼續埋怨:「即使世界交在惡人手中, 審判官被蒙蔽了, 神也是不說話!」 (20-21), 這實在是他對當下處境的怨言。對於約伯那樣的回應, 比勒達無言以對。又再靜默了。
「善惡無分,都是一樣…」(22), 稍作停頓後, 約伯又再發言, 22-35節可看作是與比勒達對話的總結, 22-24節是總結的引言, 約伯以自己的情況斷言其實在神眼中, 善惡是一樣的, 因為約伯看見善人和惡人都被神滅絕。
「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25), 在總結的引言後, 25-35節是這總結的主體, 約伯首先用跑信的快(25)和快船飛快而過(26)說明生命的短暫, 藉此說明自己在短暫且苦的人生中不能夠為自己辯屈。然後30-35節則說明自己沒有機會對神表白自己的無辜, 就已經落得這樣的苦況。雖然沒有明說,
這總結隱隱然流露了約伯認為神沒有行公義, 起碼對他是這樣。
面對朋友的義正詞嚴, 約伯作為落在苦難中的人, 他的回應和總結都呈現了苦難者的情緒, 即使朋友言論正確, 但痛苦難當的約伯被情緒困擾同樣真實! 那些關於神的教導, 阻不了約伯那些痛苦的呻吟。
喜樂與哀愁許多時候不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 有人可以在成功的時候感觸落淚, 甚至在人看為生命高峰時自殺; 有人卻可以在苦難面前仍然有喜樂, 甚至在人看為生命低谷時感恩讚美神。這是生命的態度, 是一種選擇。我們擁有甚麼生命態度, 作出甚麼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