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28. 《人怎能稱義?》(伯25:1-26:14)

這樣在神面前,人怎能稱義?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伯25:4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1),聽到了約伯第三回合辯第二次對話的引言後,在前兩回合都是第二人發言的比勒達又再在這第三回合中作第二人出場了,他的回應很簡短25:1-6),然後約伯對他的講話作出回應(26:1-14)。

A. 比勒達對約伯的回應。25:1-6
 
A1 神給每人都有一份,25:1-3
  A2
在神面前沒有義人,4-6
B.
約伯對比勒達的回應。26:1-14
  B1
比勒達的膚淺言論,26:1-4
  B2
耶和華的創造奇妙,5-14

神給每人都有一份(25:1-3):
約伯有關惡人沒有惡報的言說,比勒達作出了兩方面的回應,這是第一方面,他在2-3節指出沒有人可以挑戰神的主權,沒有人明白神的作為,人只能夠相信神在高處施行和平」,神有數不盡的天軍,可以監察每一個人,其實可以蒙神光照比較耶穌指出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太5:45)。

在神面前沒有義人(4-6):
這是比勒達作出的第二方面的回應4節和第5節都提及在神面前,前者是「沒有人能稱義,都是不潔淨的」,後者是「月亮也無光亮,及星宿不清潔」(5),這是比喻手法人與月亮星宿相比何等渺小既然後者在神面前都無光和不清潔,何況如蟲的人呢!比勒達藉這番論說支持他在2-3節的論點。

比勒達的膚淺言論(26:1-4):
約伯回答說」(26:1),比勒達的簡短發言才停下來,約伯就26:1-4節的話譏諷比勒達,譏諷他實在枉以神話語的代言人自居(8:218:2),卻根本不是代表神說話!第3節的意思實是: 「無智慧的人真是多虧你的指教領受你的高論了」,當然這是嘲諷之語,「究竟你在代表誰發言?」(4[1]約伯這提問直指比勒達根本不是講說從神而來的教導!

耶和華的創造奇妙(5-14):
這裏講論神曾經把撒但打敗的連串事例包括5-6節的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陰魂戰兢」和「陰間顯露,滅亡也不得遮掩」;7-11節的神將北極鋪在雲中將水包在密雲中」和「在水面上的周圍劃出界限」;12-13神以能力「平靜大海」、「打傷拉哈伯」(12),和「刺殺快蛇」(13)等等。(注意希伯來文化把水看作惡的根源,撒但的居所[2]
看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26:14),約伯稱5-13節為「神工作的些微但卻都是他聽到神的細微的聲音」,正是沖著比勒達自以為代表神說話者而說出的 (比較第4節論及比勒達的言說根本並非神的教導)

人怎能稱義?中國人傳統觀念認為:多做善事多積公德的都是好人,這也是古代以色列人常有的對義人的觀念(參羅3:10,另參詩53:3);其實約伯和他的朋友都說得對,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做些甚麼得稱為義,因為在神面前,人人都是罪人,沒有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學問,善心或是善行可以稱為義,只有神可以拯救人,只有福音有大能,只有因信耶穌,得耶穌的寶血潔淨者才可以得稱為義。

【祈禱】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3:28
主啊,藉著認識你,人就可以與相交,可以得稱為義,可以得永生,感謝你給我的救贖恩典,阿們。

 



[1] “With whose help have you uttered wordsand whose breath has come out from you?”(ESV 16:4)

[2] 古代近東的文化都總是把海和水看為邪惡,然後海中的拉哈伯和蛇等都是惡魔的化身,所以有學者5-14節實是用巴比倫的創造故事為框架,藉說明神怎樣把惡者制服,創造秩序,說明神的創造過程。

27. 《善惡都有報, 為何見不到?》(伯24:1-25)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24:1)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1),這是以利法之前的講論22:16),約伯提及以利法這論點,因為他要在與以利法對話的結論中談論時間的事(1-17然後接著說出第三回合第二次對話的開場白(18-25)。

A. 與以利法對話的結論。1-17
  A1 惡人迫窮人隱藏1-12
  A2
行兇作惡事13-17
B.
這回合第二對話引言。18-25
 
B1 惡人本該有惡報,18-21
  B2
神出手保護惡人! 22-25

惡人迫窮人隱藏(1-12):
約伯在2-17節列舉了多個惡人行惡的事件,首先用2-8說明當日窮人的缺乏苦況2-3節指出他們受苦源於惡人的搶奪既有土地被奪(「挪移地界的意義),又有孤兒和寡婦被欺。第4說窮人「離開正道不是說他們行惡,而是指出他們不能如常人般生活盡都隱藏則指出因為窮人不能正常生活,所以他們不會在日常社交生活中出現的事實!接著的5-8節講述他們怎樣為兒女找食糊口、摘取惡人餘剩的葡萄在冷天沒有衣物,雨天沒有避身之處的淒慘實況。

行兇作惡事(9-17):
9-12
節提及更多惡人行惡事例,既有孤兒被搶走,又有困苦人被強取抵押品,餓著肚做苦工,受傷人哀號等,神卻任由這些狂妄事發生。13-17節提及一系列惡人在黑暗行惡的事件,他們在黑暗殺害困苦人和作盜賊(13-14),姦夫和盜賊夜間的行為等(15-16),這些惡人行惡只因為他們習慣了這些幽暗的事(「熟悉死蔭的驚駭」,參和修)[1]


惡人本該有惡報(18-21):
約伯的話至此又停下來了,然後這一回合的第二次對話出現了,約伯說出這一段話,提及惡人猶如浮萍快快飄去,他們在世所得到的只有被咒詛,他們不能再走葡萄園的路,18-21節的這一段話讓回歸的以色列人再一次聽到弦外之音,離開神的以色列人被擄,不能再走葡萄園的路

神出手保護惡人(22-25):
約伯在這裏進一步說明:「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他們被高舉,不過片時就沒有了;」(22-24),以色列人曾經被高舉,但都成為過去了,回歸的以色列人只有無盡的哀愁,沒有希望的長期活在苦難中,所以他們「降為卑,被除滅,與眾人一樣,又如穀穗被割」(24),這是當時的以色列人的困局。「若不是這樣,誰能證實我是說謊的,將我的言語駁為虛空呢?」(25),是的,惡人本該有惡報,但他們可以存留,可以高升,因為有神,然後他們降卑,也是因為神的看顧。這是信心的宣告,藉此約伯要說明「若這不是我所相信的,我就是在說謊,我講的都是廢話。」

教會裡聚集的不是聖人,都是罪人,這是加入教會的人公開承認的,就和不相信耶穌不去教會的人有一樣的本質,但為甚麼這些人可以成為神的子民,因他們做了很多功德嗎?不是的,只因為神的保守和憐憫,只因為神偏心,偏愛他的兒女,有這樣一位偏愛我們的神,我們還以為人生滿是不幸,還要埋怨嗎?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伯24:1),因為「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提前1:15)。阿們

【祈禱】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
主啊,感謝你降世,為了我們的罪作我們中保,叫我的罪得以塗抺,可以聽到你的聲音,可以活出新生,阿們。



[1]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1),這是約伯在這段結語要回應的問題,表面上這是一個問話,實際上卻是約伯心底裡的慨嘆,是的,約伯始終相信神,但卻對神的作事方式不明白,甚至不認同(這是約伯記這些重覆對話的根本原因)。

26. 《試煉之後, 必如精金》(伯23:1-17)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23:10)

「約伯回答說」1),本章是約伯對以利法的回應,可分作兩部份: 期望盡快尋見神(1-7),和說明神的難以接近(8-17)。

A.
盼知何處可尋見神。1-7
  A1 只想尋見神,在神面前申訴,1-4
  A2
只想找到神,信神必聽辯論,5-7
B.
約伯尋不見神實況。8-17
  B1
即使追隨神腳步,尋不見神,8-10
  B2 即使聽從神話語,尋不見神,11-17

只想尋見神,在神面前申訴(1-4):
在回應以利法的話中,約伯再沒有像之前二次那麼激烈,只在此處提及上主的責罰比自己的埋怨重得多,然後在3-4節說出自己的卑微要求,他深切盼望可以尋得見神,好在神面前陳明自己的案件,可以為自己辯白。

只想找到神,信神必聽辯論(5-7):
約伯進一步說明自己想在神前面陳明自己案件的原因,因為上主會給他回應,又不會只用大能訓斥自己,而對他的言語不加理會。這正是三友這時的行為!此刻他只想永遠不再聽到他們的審判他的理論和言說。[1]

即使追隨神腳步,尋不見神(8-10):
約伯在這段言說的下半說明自己尋不見神的實況,這裏是第一段的說明,8-9節先是說明神不與他同行(他往前行或後退都不能見神,也未能在左面或在右面看見神的蹤影),雖然如此,他卻深信神仍然看見他的行為,所以堅稱在這些試煉以後,自己必會更堅強(「我必如精金」的意涵)。

即使聽從神話語,尋不見神(11-17):
約伯在此談論尋不見神的第二個實況。他當然明白要看見神,先決的條件就是聽從神(22:21),所以他11-12節說明自己常聽從神話語去行的事實,甚至凡是神的吩咐,他必做好(「他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14的意涵)。約伯既然凡事遵行神的旨意做為甚麼會有目前的苦難發生在他身上?這是以利法的律法傳統不能解釋的!約伯在15-17節指出自己驚惶,但不是因為黑暗(以利法在22:11提及的),而是因為不能理解神作這些事的原因,這是約伯對神認識的限制

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10,約伯在講論未能尋見神的實況中說出這樣的話,實是說明他並沒有像朋友們以為的那樣,在兩輪打擊以後放棄倚靠上主,相反約伯在本章的講論中強調,即使未能尋見神,即使不明白為何有這些苦難臨到,他仍然深信上主清楚知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所以他如此宣告。上帝的作為是出人意外的,是叫人驚惶的,是無人能夠明白的,兩千年的教會歷史裡有無數的生命見證告訴我們基督徒沒有因苦難被打敗,倒反成為精金,成為萬千生命的祝福。

【祈禱】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主啊,感謝你賜給我夠用的恩典,並且藉著你的話語和聖靈的加力,叫我在軟弱的時候更剛強,更深經歷你的恩典,阿們。


後記:上帝的男高音】
2008
年享譽國際的韓國男高音裴宰徹應邀去日本獻唱,但他只是免為其難,因為2006他患癌病失聲,後雖然經歷醫治,可以恢復唱歌,但已經大不如前,他自知再不能像從前那樣唱歌,所以已經推卻無數邀請,甚至作為基督徒,在教會裡唱詩敬拜也是不能。只因各方友好鼓勵,那一次他去了日本,但演出前一刻,他仍然想要推卻,因他深知道自己不能像從前唱得那麼好,然而這時有一把聲音對他說:「不能唱是你的意思,但這一次是上帝為你預備的舞台」裴宰徹於是清楚知道,這是上帝的旨意,便鼓起勇氣回應上帝的召命。站在日本的演唱台上,雖然他仍因擔心害怕而發抖,但當他在心中默默向上帝禱告:「主啊!我把這首詩歌獻給你!」,勇敢唱了出來。那一夜的演出被樂評稱為是神蹟,因為全場都被他的歌聲感動,他們聽到上帝的男高音在歌唱,自此,裴宰徹經常被邀出席演唱,見證上帝在他生命中的奇異恩典。---電影《上帝的男高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UoQ6qeqIg



[1] 如此,他會分辨出同他爭論的是個正直人,也許我可永久不再受裁判!(7,思高譯本)



25. 《你要認識神, 福氣必臨到你》(伯22:1-30)

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22:21)
你要與神和好,要和平,這樣,福氣必臨到你。(和修本)

聽到約伯聲稱三友論都沒有安慰,都是徒然後,提幔人以利法(意為「耶和華是好的」)又再開口了,這第三回合的對談中再次首先發言。

A.
約伯行惡遭苦難是活該1-11
B.
在高天能懲奸除惡12-20
C.
跟從神的人必得神拯救21-30

約伯行惡遭苦難是活該(1-11):
以利法這次發言1-10節重申神的賞善罰惡。2-4節申明神不審罰行善,以利法在5約伯的罪惡極大後,用6-9節列舉約伯的惡行: 諸如無故剝去貧寒人的衣服、不給困乏人喝水、不給飢餓的人吃食物和打發寡婦空手回去等[1]10-11節用「因此有網羅環繞你」、有洪水淹沒你作結論正是表明約伯當下的苦難是活該的

在高天能懲奸除惡(12-20):
指出了約伯的罪過,並斷言他的受苦是恰如其份後,以利法接著12-30節說明那控訴的所以然。13-20節是離開神必有惡報的必然性,21-30節則是跟從神蒙福的必然性。12-14節是對神的超越性說明,15-18節則指出神的超越無阻他對惡人的監察,然後是19-20節有關惡人被神滅絕時,義人歡喜的陳述所以有結束語:那起來攻擊我們的果然被剪除,其餘的都被火燒滅」(20

跟從神的人必得神拯救(21-30):
你要與神和好,要和平,這樣,福氣必臨到你」(21,和修),注意和合本把這一節讀作「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是不準確的,「認識神」這詞的希伯來文是sakan,意思是跟從神(或和好),而接著的要和平指人神的關係,[2] 22-23節是進一步說明sakan(跟從神的實踐那就是把領受的教訓藏在心裡,又把不義從住處除去,這樣的人必得建立。24-30節是進一步說明跟從神必蒙福的事實於是24-26節說明人若把珍寶視作塵土,而把上主視作珍寶,就可以常常喜樂26),禱告必蒙垂聽27);行事必得成就28因常有亮光照耀;即使被人降卑也終必得高陞29),落在苦難裡必蒙拯救(30)。

因你無故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6-9),約伯記是回歸以色列人唱頌的歌曲(劇),約伯記這些歌詞給當時以色列人很多反省,斥責約伯犯罪的語句正是先知書對以色列人的指責,雖然以色列人都深明離開神行惡要受審判,跟從神行善有平安蒙福,雖然以色列人都說要敬畏神,又常常按律法規定獻祭,然而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從不關心有需要的人,即使他們再怎麼說敬畏神,再怎麼獻祭,都是徒然的。因為他們只關心和自己利益有關的事,他們沒有關心那些神關心的人和事,他們沒有跟從神。你要與神和好,要和平,這樣,福氣必臨到你」(21)。約伯記告訴我們得著神賜福的起點是跟從神,與神和好,今天我們與神的關係怎樣神的福氣有臨到我們嗎?

【祈禱】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主啊,感謝你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叫我可以藉著寶血的大能與父神相交,可以成為神的兒女,可以使人和睦,阿們。

 



[1] 這番言說與耶穌講的山羊和綿羊比喻相似(見太25:32-46)

[2] "Agree with Godand be at peace; thereby good will come to you. (ESV)


24. 《徒然安慰, 誰能安慰?》(伯21:1-34)

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21:34)

約伯回答說」(1),約伯這一章的說話分作三個部份,先是對瑣法的回應(1-18),然後是第二回合第三次對話的結語(19-26),最後就是約伯為第三個回合的第一次對話說出的引言(27-34)。

A. 約伯回應瑣法的說話(1-18
  A1
斥瑣法不聽他的話,1-6
  A2
惡人為何多有亨通?7-18
B.
第回合這次對話結語(19-26
  B1
神不擊打惡者兒女,19-21
  B2
為惡人能享逸嘆息,22-26
C.
第三回合對話的引言(27-34
  C1 埋怨朋友無憑指控,27-29
  C2
惡人結局證友人錯,30-34

斥瑣法不聽他的話(1-6):
「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2),聽過瑣法說話後,約伯這樣激動地說,因為連瑣法在內,朋友們接二連三地大談惡人的命運,他們語詞中的惡人,豈不就是現在受苦的約伯嗎?約伯為此大表不滿。

惡人為何多有亨通(7-18):
在回應瑣法言論的下半,約伯一口氣從惡人存活,大享歲數說起,大談惡人不見得像三友所言的不濟,他們還家宅平安,他們的公牛母牛都健壯,他們的兒女都快樂,他們度日諸事亨通,即使他們狂言「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15),他們仍然甚是亨通,所以末了,「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稓,如暴風颳去的糠秕呢?」17-18),約伯這樣說著結束對瑣法的回應。

神不擊打惡者兒女(19-21):
「(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19,[1] 這是約伯為第二回合談論的總結之一,「自己作孽自己當」,因為若非如此,作惡的人不會知所悔改;此外,惡人氣數將盡之時,也實在顧不了家中人。

為惡人能享逸嘆息(22-26):
這是第二個總結,說明禍福得失其實都出於神,人不能以人的際遇決定那人是否行善行惡所致,就如有人「至死身體強壯,盡得平靖安逸」(23-24),而有人卻是「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25-26),這些事實不能說明人的善惡。三友無言以對,他們都沉默下來。

埋怨朋友無憑指控(27-29):
經過了一段沉默以後,約伯又再開聲,展開了第三回合的談論,同樣是由約伯先開腔,但不像前二次說的都是關於埋怨神的話(見3:1-2614:1-22),這次他說的是埋怨眼前朋友們的話,首先埋怨他們根本沒有搞清楚約伯的情況,這一段是一個比喻,有人指控人霸佔房屋,卻拿不出證據,就胡亂指控!

惡人結局證友人錯(30-34):
對朋友們的第二個埋怨是有關惡人的命運,既然看見惡人也有好的結局,那麼他們的甚麼賞善罰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等的言說,就不攻自破,就有錯謬,所以他們所謂的安慰言論實在是徒然!所以末了說出「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34)。

誰能安慰約呢?約伯對瑣法說: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2),約伯埋怨朋友們說: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34),三個朋友代表著以色列人的宗教禮儀(祭司傳統),神話語宣講(先知傳統)及神學知識(智慧傳統),不過,他們的長篇論說徒然加增約伯的愁苦,不能帶來安慰。聽到關於神的知識的人不可以得著安慰,人要怎樣才可以得安慰唯有聽到神說話的人才可以!唯有聽到耶穌才可以!唯有聖靈的感動才可以!

【祈禱】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
主啊,唯有藉著聖靈的工作人才可以聽到你的話,求聖靈常來充滿我,好叫我常聽到你的話,得著安慰,阿們。

【後記: 誰能安慰我呢?】
誰能安慰我呢?今天有人在教會裡常埋怨得不著安慰,沒有牧養,沒有人關心,然後就說教會不能安慰我,牧者不能安慰我,神不能安慰我。是這樣嗎?
誰能安慰我呢?如果我們相信耶穌只學會了宗教禮儀,讀過聖經,和神學知識,這樣的神不能安慰約伯,也不能安慰我們。
誰能安慰我們呢?當我們憂傷苦惱時,來安慰我們的人也許不一定字字鏗鏘,句句有力,但神可以用有限的人,甚至話語中有錯謬的人去安慰人,因為使人得安慰的是神,感謝主,當我們在傷心難過時,神用保惠師聖靈來安慰我們,叫我們能聽到主耶穌的話,得著安慰,阿們。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14:26-27



[1] 注意這一節經文,希伯來原文沒有你們說我說」等字詞。雖然朋友們曾提及惡人的兒女要承受罪孽一類的言說,見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