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1. 《可以祈求, 所以喜樂》(腓1:1-11)

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1:4)


腓立比書告訴我們相信耶穌可以有喜樂,歷代信徒都從這信中得到鼓勵和啟迪,不過,寫此信時,作者保羅正在牢獄中,面對殉道危機,他怎可以叫人喜樂呢?

A.
問安,1-2
B.
感恩,3-8
C.
祈禱,9-11

問安(1-2):當時的書信都會有一個問安語作為書信開始的格式,這問安語有效說明寫信人和收信人是誰及其關係,[1] 所以「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說明這信是給當日在腓立比的所有信徒看的,特別是教會的領袖。

感恩(3-8):保羅書信經常會有這樣的一段感恩說話作開始,[2] 藉著感恩的話,說明雙方的關係,也導引書信的主體內容,於是保羅為他們感恩(感謝神的恩典),因為從頭一天認識他們開始已經看見神在他們裏面動了善工,[3] 所以保羅相信腓立比各處聖徒必能直到主耶穌回來的時候仍然事奉主。[4]

祈禱(9-11):保羅「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甚麼呢? 他為腓立比信徒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5] 這裏的愛心指向的是「彼此相愛的心」保羅知道腓立比信徒當時既承受不信世界的攻擊,又有內部的磨擦,所以為他們如此代求,好叫他們能夠分別是非,可以更有力量消解教會裏的磨擦和不信世界的挑戰。[6](參附錄:為甚麼愛心祈禱?)

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4),為甚麼保羅要告訴收信人這樣的事呢,因為保羅現在各樣事情都很順利,所以如此嗎?不是的,剛好相反,保羅要用他的生命作見證,即使有困難的時候仍然有喜樂,像他此際身陷牢獄,也可以喜樂(「歡歡喜喜」更應讀作「喜樂」,全文其它4次都譯作「喜樂」)

常是喜樂的祈求」,保羅見證即使環境不理想,我們仍然可以喜樂,很多人因為人際的問題,健康的原因,事工的開展等等而愁煩,越是不如意,或越懸而未決時,即使禱告了事情仍未能解決就越是苦惱。但保羅在獄中可以喜樂祈求,是最美好的生命見證,環境不會使我們失去喜樂。

因為我們可以喜樂祈求,因為祈求就與神結連就可以因著神的愛經驗喜樂,信仰群體因此可以在困難中仍然靠著神的愛活出彼此相愛的生命。可以祈求,所以喜樂。

【祈禱】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14:17)
主啊,感謝你賜下喜樂這個聖靈果子給我,叫我可以在順境和逆境中都可以常連結於你,照真道前行,阿們。


【附錄: 保羅為甚麼「愛心」(1:8)祈禱?】
保羅在此沒有明說他所指的是何種的「愛心」,因此有些釋經者認為應按其最廣闊的意思來解釋:作為基督徒生命中的首要質素,這愛包括對上帝、基督、使徒保羅、彼此及眾人的愛。不過,有幾點提示我們,保羅想及的主要是弟兄之間彼此的相愛:(一)「愛心」這字在本書另外出現了三次(1:162:12),每次皆指基督徒之間的愛。(二)保羅為馬其頓另一個教會作相似的祈禱時,所求的是他們「彼此相愛的心,和愛眾人的心」的增長(帖前3:12);「彼此相愛」也是該書勸勉信徒的一個題目(帖前4:10)。(三)在大致上與腓立比書屬同一時期的其餘三卷監獄書信中,保羅亦有明顯提及「對眾聖徒」的愛心(弗1:15;西1:4;門5)。-- 馮蔭坤,《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



[1] 不像今天的信, 當時的信由人送去, 並且往往一封信不單給一個人看, 而給許多人看的, 所以寫在前頭, 讓讀的人知道自己是預期讀者。

[2] 同樣這也是當日希羅書信的格式, 寫信人會提及一些過去的事情對收信人說出感謝之情, 目的是藉此建立與收信人的關係, 並且為書信的主題作導引。

[3] 藉此叫讀者想起保羅初到腓立比時怎樣在河邊領呂底亞信主, 怎樣釋放了被鬼附的女奴(傳統相信她也信了主), 及獄卒全家信主的事。

[4] 保羅寫下這樣的感恩語其實是預備在信中鼓勵讀信者繼續靠主喜樂, 就像他即使在羅馬的牢獄中, 每當想起他們, 就會為他們禱告, 每當想起他們, 就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

[5] 比較英譯 your love may abound more and more, with knowledge and all discernment,”(ESV)

[6] 從書信內文可見, 當時腓立比教會面臨內裏紛爭, 和外面不信世界的挑戰, 叫當時的信徒甚是苦惱, 當保羅了解這些情況, 就為他們祈禱, 並且寫了這信給他們鼓勵, 即使自己身陷牢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