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歌1:5)
|
聖經學者告訴我們雅歌其實是一個六幕歌劇,[1] 第一幕是1:2-2:7,這一幕的上半是女聲獨唱和被稱作耶路撒冷的眾女子的合唱組成,說明這歌劇中佳偶與良人的愛情萌生之初。引領讀者回想對神的渴慕與追求。(參附錄)
A. 最美的歌,1
B. 佳偶與眾女對唱一。2-4
B1 佳偶:渴望良人早來,2-3
B2 眾女:稱讚你的愛情,4
C. 佳偶與眾女對唱二
C1 佳偶:嘆被兄弟欺負,5-6
C2 輪唱:想念情郎情懷,7-8
最美的歌(1):這是詩歌的標題,所謂所羅門的歌可以理解為所羅門寫的歌,也可以看作獻給所羅門的歌,[2] 所謂歌中的歌,即是最好的歌。[3]
佳偶:渴望良人早來(2-3)[4]:歌劇第一個出場的就是其後被男主角稱為「佳偶」(9)的女主角,她唱出待嫁女子的渴望情郎早日迎娶的情懷:好想情郎來把她擁抱入懷,親她的嘴,因為他的愛比美酒使她更陶醉,事實上,對於她,新郎的一切都是好的,他的膏油,他的名,所以耶路撒冷的眾童女都喜歡他。
眾女:稱讚你的愛情(4):談到眾童女,佳偶就瑕想新郎來到的情景,她和眾童女(我們在4上出現)可以快跑跟隨情郎去他預備好的地方(新居),[5]然後終可以被情郎帶入內室。4節下半是那些陪嫁的耶路撒冷眾女子合唱的歌,是和應有關新郎(王)來到的情景,[6] 他們必然歡喜至極,稱讚他們的愛情,這是理所當然的。
佳偶:嘆被兄弟欺負(5-6):也許良人久等未至,佳偶對眾女感嘆自己曬黑的皮膚,所以如此,實因家中兄弟常常強迫她去葡萄園工作,因此她的皮膚被曬黑。[7]不過她沒有擔心情郎因此不來見她,因雖然被曬黑,卻是秀美。[8]
輪唱:想念情郎情懷(7-8):情郎還沒有到,佳偶對想像他此刻可能在放羊,所以向眾說自己巴不得可以在他身旁。眾女於是回應:「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8),眾女鼓勵她現在跟隨羊群的腳踪去,必可找著良人(「把你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的意涵)。[9]
古今中外,最多人唱頌的歌是情歌,為愛人唱,為愛情唱,在猶太人回歸後,每逢逾越節就讀這卷書(唱這歌),逾越節是猶太人的新年,為甚麼新年要唱這歌?因為逾越節是記念猶太人民族的起源,他們怎樣經歷出埃及過紅海等的恩典拯救,逾越節更是提醒神的百姓神會再一次施展大能,解決所有問題,成就一切應許,雅歌帶領他們像待嫁女子等待情郎來到般,熱切等待神來臨。
啟示錄把新約教會比喻作等待新郎來迎娶的新婦,實與雅歌流露的情懷相同,我們都像當日的以色列民一樣等待。藉著這書卷中的六首情歌,我們可以細心再思想自己與主的關係:耶穌是那新郎,要來迎娶我們這新婦(新耶路撒冷,參啟19:7,21:2,另參賽49:18,61:10; 約3:29等),我們該有甚麼心情,要怎樣做好預備?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5),耶穌還沒有來到,因為他正在為我們預備地方(約14:2)。不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夠好,只要相信我們都是照著神的形像被造,我們都是好的,都是秀美的。
【祈禱】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14:2) |
【附錄:雅歌是六幕歌劇】
二千年多年來,人們對怎樣理解這書卷都沒有定論,看作是由六幕情歌組合而成的歌劇是現代學者主流進路。所以我們看見中文和合本聖經有第一首1:1-2:7,第二首2:8-3:5,第三首3:6-5:1,第四首5:2-6:3,第五首6:4-8:4,第六首8:5-14等的標註。又在多處加上(男)、(女)及(眾人)等三個標記,提醒讀者那一段唱頌者是誰。雅歌的主題是有關一個待嫁女子等待情郎來迎娶的情懷和思念,是猶太人新年裏同讀的詩歌。
[1] 二千年的釋經歷史裏, 其實直到今天對雅歌的解讀仍然沒有定論, 看作是歌劇是現代學者主流進路。中文和合本已經有註明六幕法。
[2] 於是這歌就不一定是所羅門時代寫的, 而是之後很久寫成的(不少聖經學者認為這是被擄回歸以後的作品)。
[3] 為甚麼這是最好的歌呢? 因為這是新年歌, 因為猶太人相信基督帶來新年, 這是最美好的時候, 所以這是美好的歌, 是歌中之歌。
[4] 願他用口中的熱吻與我親嘴,因為你的熱愛比酒更美(新譯本)。
[5] 等待新郎迎娶的猶太女子, 會有一群陪嫁女子(像今天新娘出嫁日的子妹團), 她們會陪著出嫁女子去到新郎家, 等到她入了內室才離去。
[6] 把新郎稱作王是一種文學表達方式。1:4下是眾童女唱的歌,參Tremper Longman III, Song of Songs (NICOT)。
[7] 譯作葡萄園一字在此節兩次出現,前者是眾數(כְּרָמִים)指是佳偶受兄弟惡待看管葡萄園,後者是單數(כַּרְמִי)應是喻指她因常在戶外工作被曬黑。
[8] 古代的觀念視被膚白晳為美,黑為不美。基達的帳棚和所羅門的幔子, 都是雖黑卻美好的例子。
[9] 和合本把第8節作新郎的話是受中世紀靈修傳統影響。綜觀1:5-7,佳偶向耶路撒冷的眾女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我雖然黑,卻是秀美」)。1:8 是眾女子對佳偶的回應,鼓勵她「跟隨羊群的腳蹤去」尋找良人。參Tremper Longman I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