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路12:56)
|
「你們腰裏束上帶…」(35), 既見眾人都用心聽了有關要先求神的國的教導後, 耶穌繼續在數萬人面前向門徒說話, 好讓那大群人也都繼續聽到他的教導。耶穌在35-48節講了兩個有關時間緊迫的比喻, 然後用49-59節告訴那些群眾得不著和平的原因。
A. 時間緊迫的比喻。35-48
A1 等候主人回來的比喻, 35-40
A2 誰是忠心管家的比喻, 41-48
B. 沒有和平的原因。49-59
B1 不帶來太平而是分爭, 49-53
B2 分辨天色與分辨時候, 54-56
B3 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 57-59
等候主人回來的比喻 (35-37):這是第一個比喻。比喻中提及僕人等主人回家, 主人來的時候看見僕人點著燈等他, 就讚賞僕人, 甚至叫僕人坐席, 自己親自伺候僕人, 當時怎會有這樣的主人?[1]耶穌接著說, 因為夜半或會有賊來到, 但僕人點著燈等主人的行動, 有效阻止賊人挖穿房屋進入, 並且最終等到主人回來, 誰是比喻中的主人?是人子(40),
人子就是耶穌, 耶穌是基督, 就是百姓等待多時的救主。耶穌用這比喻說明, 百姓若能像比喻中的僕人那樣等待基督, 他們必能等到, 並且得著稱讚, 更重要的是得到主人(耶穌基督)的服事。
誰是忠心管家的比喻 (41-48):彼得的提問說明耶穌實是用這些比喻教導群眾, 所以耶穌又講了42-48節的比喻, 這個比喻是比較兩種管家, 其一是忠心有見識的, 照主人吩咐做的; 其二是不忠心的, 會動手打僕人和使女, 只管吃喝的。知道卻仍然犯錯的僕人必要被定罪, 因不知道而犯錯的僕人會少受責打, 這個道理不難明白, 但這兩種僕人所指是誰呢?
不帶來太平而是分爭 (49-53):第49節說明耶穌來的使命本來就是要震動這個世代(火丟在地上的意義), 所以現在這幾萬人來反對他, 本來就「我所願意的」。耶穌在第50節提及自己快將在耶路撒冷被害受死的事件(「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的意思), 所以他的心很迫切。51-53節是說明因為「火丟在地上」的使命, 所以耶穌沒有「叫地上太平」, 反而「叫人分爭」。耶穌的使命當然是帶來和平和除去分爭, 但為甚麼耶穌會在這時說出相反的話? 甚至一家五個人將會產生分爭。[2]
分辨天色與分辨時候 (54-56):在沒有再進一步解釋前面那些隱晦的比喻下, 耶穌又再轉向眾人, 第三次向那數萬群眾說出了54-56節的話,[3] 並向群眾提問,
為什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56),
「這時候」指的正是前述那兩個比喻的「時候」。
「主啊,這比喻是為我們說的呢?還是為眾人呢?」(41),
是的, 彼得這個提問實是說明, 那兩個比喻實在是說給那批群眾聽的。猶太人早知道基督要來,
要點燈等待,
要聽吩咐作預備,
現在人子來了,
他們卻不知道!拒絕接受耶穌是基督。
所以耶穌的第三次面向群眾講話就是指出猶太人不接受耶穌是基督這事實,
他們曉得看天起了雲彩將要下雨的預兆, 看起了南風知到將要燥熱的預兆, 就是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基督臨在他們中間的時候,
以色列人得拯救的時候, 所以耶穌帶來的太平卻成了分爭, 耶穌帶來的平安卻成了不安(見太2:3)。面對來勢汹汹的群眾, 耶穌沒有懼怕,
他只是把握機會清楚說明自己的使命, 叫他們知道基督已經來到這事實。(詳見後記:
【這時候】)。
「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事實上,
這幾萬人就是耶穌要得著的人, 就是他要走遍各城各鄉要迫切得著的,
就是耶穌上耶路撒冷去,
要赴那當受的洗所要得著的人。今天在跟從主的路上, 我們也面對甚麼人的挑戰嗎? 主要我們退去嗎?
還是要我們得著他們呢?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1:11) |
【後記: 這時候, 12:54-59】
「這時候」揭露了祂所說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耶穌曾對門徒說:「看見你們所看見的,那眼睛就有福了…」(10:23), 「這時候」就是那些君王和先知想要看,卻看不見的時候;「這時候」所說到的事,就是君王和先知想要聽,卻聽不見的事。換句話說,耶穌深切體認到,群眾也要認識「這時候」。
當時全世界都在羅馬帝國的鐵軛之下,整個帝國的大權都集中在一個帝王手中,他還聲稱自己的大權是天賜的[4]。耶穌降生在當時的世代,具有什麼意義?沒有任何人(包括他的門徒)能明白這個事實所具有的深刻意義。但是耶穌知道,所以他說到「這時候」, 所以有12:54-56的言說。
耶穌聲明他們知道分辨天色,他們對一般天色的觀察十分正確。他們在分辨天色的事上「很內行」,但在屬靈的事上你們卻是「很外行」。他們能準確地觀察天空,卻不能看見天空上面那屬天的事。那就是他們的光景。
他們在分辨天色的事上有智慧,在屬靈的事上卻是愚昧、盲目、遲鈍的。所以耶穌接著指責「假冒為善的人」的偽善,他們只知分辨天色,卻不識分辨「這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假冒為善。[5] 當然假冒為善者不是這一批群眾, 而是在背後鼓動他們嚇唬耶穌這小群的文士和法利賽人。
所以, 在結束這段「這時候」的論說時, 耶穌向眾人發出邀請, 藉著比喻呼籲眾人要趁收監接受審判以前, 趕快「盡力和告你的人了結」。怎樣了結呢? 就是悔改相信耶穌(這是13:1-9的主旨)。
【附錄: 耶穌的獨白, 12:49-53】
12:49-53是一個偉大的獨白。馬太、馬可和約翰都沒有記載,獨有路加記了下來。不要忘了當時的氣氛:官長滿懷敵意,群眾興奮激昂,門徒困惑不解。在這段心聲裡,我首先發現祂有意表明祂對這世界的目的,「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施洗約翰說,『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3:16)。使徒行傳提到,聖靈好像火焰降下(徒2:3)。其次,這獨白也啟示了祂生命中的熱望,「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祂最熱切期望的,就是完成祂的目的。然後,這獨白更宣示了耶穌把火丟在地上的方法。「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祂正定睛望向祂那死亡的洗禮。當祂望著這一切的時候,祂感覺到一種限制,「我是何等的迫切呢?」基督實際上說,有些事我今日無法行。我是如此迫切。我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火著起來。但是,要一直等到我受了死難的洗,這火才能丟下來,在這事末成就之前,我是何等迫切阿!然後,祂對門徒這樣宣告「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麼?我告訴你們,不是。我來是要叫人分爭。那些歸向我的人將和拒絕我的人起分爭。」-- Campbell
Morgan, a Luke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