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主餐禮 (浸禮班 8)



一、聖經中記載主餐禮的相關經文
1.馬太福音26:26-29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2.馬可福音14:22-25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  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

3.路加福音22:19-20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4.哥林多前書11:23-25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捨有古卷作擘開﹞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喫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喫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喫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喫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喫喝自己的罪了。
二、關於主餐的不同見解
1.變體說(Transubstantiation):主餐用的餅及葡萄汁,經過主禮者的祝福後,馬上變成了主的肉和主的血。(根據:太 26:26,主說:「這是我的身體」;請另參林前 10:16)
2.混體說 (Consubstantiation):當主禮人祝福後,主的肉及主的血便混進餅和葡萄汁裏去。(根據:太26:26,林前 10:16)
3.能力同在說(Dynamic Presence):在主餐禮的時候,主的能力會特別彰顯,以恩寵及審判臨到與會者。(根據:林前 11:30-32)
4.紀念性質說(Memorial):主餐本身並沒有任何神秘作用或能力。有能力與否視乎聖靈是否充滿參與者,它純粹是為著主的身體被擘開,寶血流出為我們贖罪等而設。 (根據:路 22:19,主說:「為的是紀念我。」)
三、主餐的意義
1.主餐沒有拯救的力量。
2.主餐是紀念主耶穌為我們受苦受死。( 22:19,林前 11:24-26)
3.主餐是提醒我們要過儆醒分別為聖的生活。(林前 11:28-31、太 5:23-25)
4.主餐是要堅固我們對基督再來的盼望。( 26:29)
5.主餐是表明信徒在主裏合而為一。(林前 10:16-17 11:19-20)
四、誰可領受主餐
1.重生的人。
2.已受浸加入教會的人。(徒 2:414246
五、主餐最好多久舉行一次
      按照使徒行傳246節所載,是每天舉行的,早期教會似乎是每逢主日敬拜聚會的時候舉行的,今天,各教會乃按其實際情形,有的每一個主日都舉行,普遍是每月一次,也有多月一次或每年一次的。
六、守主餐時應有的態度
1.感恩的態度,因為主耶穌為我們成就了一切。
2.謙卑的態度認罪悔改。
3.懇切的態度,求  神賜力量使我們可以為祂活出見證來。
4.盼望的態度,等候主耶穌基督再來。



浸禮 (浸禮班7)


第七課:浸禮


一、浸禮的原因
1.耶穌基督的吩咐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太2819

2.效法主耶穌的榜樣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浸。約翰想要攔住祂,說:「我當受你的浸,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祂。(太313-15

3.信徒向神、向世界、向撒但的公開見證
A.表明信徒因著相信基督,罪得赦免。浸禮的「水」本身並無潔淨的能力。
B.願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和同復活;從舊生命改變到與主聯合的新生命。
C.表明信徒披戴基督,每天為主而活。(加3:27[1]
D.表明願意等候基督再來,一生忠心跟隨主。
E.表明願意加入教會,建立屬靈的大家庭。(林前12:13)[2]

二、浸禮的方式:全身入水
我們藉著浸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祂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祂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祂活是向神活著。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4-11

A.現今所行的水禮有「受浸」與「受洗」,「受浸」意即全身浸入水,象徵與主耶穌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受洗」是在頭上灑水。
B.新約原文,「受浸」是浸入水中之意,在新約中的幾次水禮都是浸禮。

三、浸禮的資格:明白真理、認罪悔改、接受救恩,清楚重生得救的信徒。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7-38

四、浸禮的誤解
1.不受浸禮便不得救
2.浸禮可洗去自己的罪
3.牧師叫到,不受浸禮不好意思
4.我尚未考慮到已被拉到水裏
5.別人也是這樣做
6.為了墳地、學校、結婚等等


[1]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3:27)
[2]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19.《我是你的僕人, 你的兒子》(王下16:1-20)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王下16:7)


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去攻擊猶大(15:37), 第十六是對前文這一節的報告, 戰爭以賽亞書有較詳盡說明, 這裏只簡略交待戰事始末。
A.
亞哈斯作王1-9
   A1 亞以聯軍攻猶大, 1-6
   A2
亞哈斯求救亞述, 7-9
B.
臣服亞述王。10-18
   B1
向亞述王求幫助, 10-18
   B2
作王的結束交待, 19-20

亞以聯軍攻猶大, (1-6):亞哈斯接掌王權後, 為什麼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會聯手攻擊猶大?經文沒有具體交待, 一般認為是因為猶大的亞哈斯王拒絕與二王聯手共抗當時新興霸主亞述。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亞蘭王要收回以拉他, 從經文可知, 這城邑本屬亞蘭人領地, 戰事以後, 這城邑就重回亞蘭人手中。

亞哈斯求救亞述, (7-9):亞以聯軍無功而還, 因為亞哈斯當時向亞述求助, 並把聖殿和王宮裏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 結果亞述王應允了他, 隨即出兵上去攻打大馬色, 最終殺了利汛, 滅了亞蘭國, 並把大量亞蘭人擄走。

向亞述王求幫助, (10-18):亞述滅了亞蘭國後, 亞哈斯就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 他在大馬色看見了那裏有亞述人的祭壇, 就叫人照樣在耶路撒冷了一個, 並且放在耶和華聖殿, 把原來給耶和華獻祭的銅壇放在這新壇的北面, 因為亞哈斯王要在這個壇早晚獻祭! 向這偶像獻燔祭和平安祭。甚至本來用作讓人進入聖殿敬拜耶和華的廊子都挪移了。敬拜耶和華的人只能繞道走, 因為耶和華的銅壇已經靠邊放了!

為甚麼耶和華的銅壇要靠邊站? 因為在亞哈斯眼中, 是亞述王幫助了他, 耶和華沒有!究竟是怎樣呢?其實這是當日讀者熟知的, 那是先知以賽亞怎樣傳講神話語的部份。有關王和先知的對話, 詳見以賽亞書第七和第八章的報告。

以賽亞書告訴我們, 事實是因為亞哈斯不相信上帝會幫助, 而只相信亞述的軍事力量, 不相信耶和華的幫助, 他和猶大國的人民要經歷「以馬內利的審判」(以馬內利啊,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賽8:7-8)[1]

當亞哈斯王拒絕聽從神的話時, 先知就告訴了他「以馬內利」的兆頭(7:14), 既說明從神而來的祝福, 也見證離開神的人將要經歷的審判, 可惜亞哈斯卻拒絕聽從, 繼續做他以為最好的事, 每天向那亞述的新壇獻上燔祭和平安祭!

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16:7), 神願意與人同在, 每一個相信耶穌的人都可以經歷以馬利的祝福, 可以這樣向主呼求。我們相信了, 有這樣呼求嗎? 當日的亞哈斯也說是相信了, 也這樣呼求, 不過他呼求的對象亞述王提革拉吡列色, 我們呼求的對象是誰?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20:7)
【祈禱】我要向高山舉目, 因為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因為有人靠車有人靠馬, 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主的名, 阿們。



[1]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沖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必沖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啊,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8:7-8)



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耶穌的行動 (預苦期第二主日)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35)

甚麼是耶穌的行動? 自從八九64開始, 愈來愈多基督徒參加了社會的行動, 我們參加了六四遊行, 5年前的愛家行動等等, 基督徒都意識社會裏的事, , 這些都是。

有沒有聽過耶穌大巡行? 4年前開始, 每逢年初三都有基督徒走上街作巡行。有人批評, 說基督徒無謂, 批評者不少是信主的, 因沒有議題。他們批評, 因為不知道耶穌行動的目的!

耶穌的時代人們也不知道(或不關心)耶穌的行動的目的, 路加福音用第9-19章報告耶穌從加利利巡行到耶路撒冷的行動, 當時的人都聚焦在耶穌的神蹟, 想要耶穌來幫忙解決問題(problem solver), 不知道或忽略了耶穌行動的議題(Agenda), 是宣講賜人生命的福音, 叫人跟從作門徒。

耶穌大巡遊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今年從深水埗崇真中學作起點, 一同敬拜後, 就出發, 巡行到尖沙咀鐘樓, 一路上作行區祈禱, 敬拜和宣告。這是耶穌的行動。

耶穌這樣做, 因為人人都需要福音, 都要領受耶穌賜福。所以不是要有甚麼社會議題, 甚麼時候才需要耶穌行動, 因為耶穌有自己的Agenda(目的), 因為香港需要耶穌, 我們社區要有耶穌祝福。所以不是要等到甚麼大事出現才需要,
也不單在年初三才需要, 時時都需要, 因為耶穌的事是大事。
誰來作耶穌的行動?每一個基督徒都要, 你都要,
『你都要像耶穌一樣行動』

甚麼是耶穌的行動的議題(目的)? 四福音都大量報告了, 我們按教會傳統作「四十天預苦期」靈修禁食禱告操練就是為了, 藉著重溫耶穌的行動, 思想主耶穌的Agenda, 預備我們也要行動, 像耶穌一樣行動。

我們更需要問耶穌的行動有甚麼目的, 學者提出三大目的:
(1)傳天國的福音, (2)建立門徒, (3)上十字架成就救恩。

耶穌的行動, 第一大目的是叫人聽到福音
8:35告訴我們, 每一個人都要得到耶穌所賜的生命, 8:35指出無數的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救自己的生命(活著), 但結果只會失去, 因為人人都會死, 因為罪進入世界。
耶穌宣講福音, 叫人相信耶穌有永生, 永遠與神同在的生命,
所以耶穌一開始就這樣宣告:「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1:15)

這是耶穌的行動的第一個目的。「天國近了」不是說天國快要來到了, 所以聽到福音的人要作好準備進入天國了, 不是的, 譯作「近」這個希臘文意思是「在手上, 在心中」, 耶穌是叫人聽到福音, 就要悔改(悔改的意思是改變方向, 生命的焦點要轉向神, 不要只聚焦在錢財名利得失)

耶穌的宣講說明, 每一個人都要因為聽到福音得以進入天國, 不是將來, 既然天國已經來臨,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當下藉相信耶穌而得「生命」。
不是只在乎吃喝, 肉體飽足的生命, 而是豐盛的生命, 有神同在的生命。所以耶穌說: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耶穌的行動目的是叫人聽到福音, 就要信耶穌, 得賜生命, 這是耶穌的行動首要目的。每一個信徒都要做, , 預備好了嗎? 在今年做, 在行動年去做, 從年初就立志做。

耶穌的行動, 第二個主要目的, 使人作門徒,
有人決志了, 就恭喜, 然後呢? 照舊生活, 等去天堂?
! 信徒要「在地若天生活, 要成為門徒。
生命要成長, 有人信主數十年都沒成長!
可惜, 如果是信徒領袖, 是傳道牧師, 更可惜!
耶穌的行動更重要的目的, 是叫每一個得生命的人都要把耶穌賜的生命活出來, 怎樣活? 跟從耶穌, 怎樣跟從, 8:34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所謂捨己, 不是說都要去殉道(殉道不是自己選擇去做的, 若然那不是殉道, 是自殺), 捨己是說捨去信主以前的價值觀, 人生觀, 世界觀; 也即是其後說「背起他的十字架」的意思, 把老我釘死在十字架上, 去跟從從耶穌。

8:34-35說明這個奇妙道理, 學會捨去才可以得到。
然後8:36-38是進一步說明門徒要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門徒的目標, 是要像耶穌一樣去傳福音, 是去使人得生命
靠的不是要賺得全世界, 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以換取耶穌所賜的生命。門徒去使人得生命靠的是不以福音為恥, 去各處宣講福音, 使人作門徒。

所以信徒不應只滿足於作一個掛名的基督徒, 而是要像耶穌一樣行動起來的人。

8:38告訴我們, 信徒若以福音為恥, 耶穌也會以他為恥。所以信徒都必須要以作門徒為人生目標。因為作門徒像逆水行, 不進則退, 不努力作們徒的代價將會變作與不信的人一樣。
【作門徒的見證】

耶穌的行動, 第三個主要目的, 是成就救恩
得了生命, 要有成長, 成長要有目標, 就是成就救恩。
所以耶穌要去耶路撒冷, 因為他在那裏受到迫害, 被釘十字架, 把生命獻上作贖罪祭, 然後藉著三天後的復活, 見證信他的都可以以勝過死亡。所以有8:31,

不過彼得卻不同意, 並且勸耶穌不要這樣做, 8:33叫人費解, 為甚麼彼得的好意, 換回耶穌的斥責?

因為彼得不是勸耶穌, 是大聲喝止。所以耶穌才斥責,
耶穌剛才讚彼得說的話是出於天父指示的(16:17),
16:17 「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現在一下子成了撒但! 耶穌是斥責彼得體貼人, 不體貼神。

為甚麼耶穌要去耶路撒冷? 因為他要走十字架的路, 即使那裏的人最敵擋耶穌, 即使他明知在那裏要被害

為甚麼耶穌可以完成這三大行動? 因為耶穌常有神同在, 因為耶穌常常禱告, 所以路加福音報告這事件時說(9:18):
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他在那裡。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

即使耶穌是神的兒子, 耶穌在各種行動以前, 都必需要禱告, 不然, 他甚麼也不能做。所以我們要不要禱告?

有人說祈禱沒有用, 因為他們以為祈禱了, 就可以等神蹟發生, 卻不知神蹟是跟從有信心的人發生(16:17)

「祈禱沒有行動, 是律法主義; 行動沒有祈禱, 是自以為是」

耶穌的行動, 也是我們的行動, 甚麼是耶穌的三大行動? 是傳福音, 建立門徒, 成就救恩。


今年是教會的行動年, 耶穌的行動, 就是我們的行動, 耶穌的行動, 都是以祈禱開始的, 所以我們也要祈禱。像耶穌一樣的禱告, 所以今年我們的四十天預苦期禱告操練, 就是從耶穌的禱告裏學習, 因為我們不單要認耶穌的行動, 我們都要行動。耶穌的祈禱是行動的開始, 讓我們從這四十天裏更多學習祈禱, 好讓我們今年都行動起來, 叫我們得著生命, 叫更多人得生命。我們同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