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6. 《你的慈愛拯救我》(詩6:1-10)

耶和華啊,求你轉回搭救我!因你的慈愛拯救我。(6:4)

這是一篇懺悔祈禱詩,祈禱者(大衛)經驗痛苦時,[1] 在神面前痛悔自己的不是,求神憐憫,有如下的分段:

A. 求神赦罪,不在怒中責備,1
B.
求神憐憫,及早醫治和拯救,2-4
C.
求神施恩,讓他在世上敬拜,5-7
D.
神垂聽,羞愧撤退8-10

求神赦罪,不在怒中責備(1):
大衛在犯罪以後,經驗了許多痛苦,有兒子的同室操戈,有眾叛親離,甚至至兒子押沙龍起來追殺自己等(詳見撒下12-17章),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裏,大衛知道只有神可以給他拯救,但他也知道若神要追討自己的罪,自己實死有餘辜。所以他求神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1下)。

求神憐憫,及早醫治和拯救(2-4):
第二段的呼求,禱告中有「耶和華啊,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3),並非在埋怨神不聽禱告,這句應讀作「主啊,要等多久?」,[2] 因為自己的輭弱,自己的骨頭發戰,所以問神還要等多久,是怕自己捱不過那些苦難。

求神施恩,讓他在世上敬拜(5-7):
第三段,5說明死了,就不能敬拜神; 這和6-7節提及此際自己痛苦,整天流淚和因此眼睛昏花,有甚麼關係?因為詩人好想在有生之年敬拜神,若然如此死了,就不能敬拜神了。

神垂聽,羞愧撤退(8-10):
本段是詩歌的結束處,這一段才是詩人當前最迫切的事。求神叫敵人離開,因為上主必聽到他哀哭的聲音,為甚麼詩人求神使敵人羞愧甚至這詩的結束語句也只是敵人的忽然羞愧」(10)?其實這裏應讀作「差愧撤退」(和修)。若以撒下12-17章作這詩背景,當時攻擊大衛者是他的兒子押沙龍和背叛大衛的臣僕,所以大衛不求神擊殺他們,而是求神叫他們「羞愧撤退」是可以理解的。[3]

「羞愧撤退」(10下),大衛向神如此呼求,固然因為敵人本來是自己的部下,是自己的兒子,但更因為他明白自己和這些叛變者本來都是罪人,大衛經此巨變,深深體會自己的罪,知道上主此刻正是責備自己(1),所以他他們「羞愧撤退」,求神叫他們像自己一樣,知道犯錯得罪神。大衛承認自己的罪,求神叫敵人也都要知罪,才是這詩的呼求的焦點所在

今天我們
也在甚麼困難中受煎熬,痛苦非常嗎?來吧,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罪,呼求神的赦罪之恩,求神開恩可憐我們這個罪人,神不會在怒中責罰我們,而會彰顯他的慈愛,甚至用我們他的見證人,向攻擊我們的人見證主的慈愛,叫他們羞愧撤退,哈利路亞

【祈禱】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 1:9
主啊,感謝你的赦罪恩典,今天仍然臨到我這個罪人,求聖靈光照,叫我曉得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阿們。



[1] 標題有「大衛的詩」, 可能是大衛的作品, 又或是以大衛的經歷作背景寫成的詩歌。

[2] 參「你要等到幾時呢?(和修本) “O LORD—how long?”(ESV)

[3] 撒下12-17章出現許多大衛的敵人, 所有這些敵人都認識神, 但卻只有大衛聽從神。



5. 《晨更的禱告》(詩5:1-12)

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5:3)

這是一首祈禱詩標題大衛的詩,說明這詩像前面兩首詩一樣是以大衛受困時作背景,第3更說明這是詩人清晨起來的祈禱。[1]

A.
晨間向神呼求,信神必聽禱告,1-3
  B.
因神與義人同行,義人必敬畏神,4-7
  B’
因神公義引領,義人必走正路,8-9
A’
時常向神歡呼,信神必賜恩福 10-12

晨間向神呼求,信神必聽禱告(1-3):
是詩歌的首段,三節都以向神呼求開始,引領人認定耶和華上帝是詩人(大衛)的神,是他的王,除了說明每天起來敬拜向神禱告是詩人的生活習慣以外,這三節更流露了詩人當時落在困境的實況

因神與義人同行,義人必敬畏神(4-7):
詩歌的第二段陳明詩人知道神厭惡人,並會滅絕惡人。然後在第7節則提及自己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這是表明自己不與惡人同行,自己知道照著神賜下的豐盛慈愛進入神的同在中,所以即使惡人仍然攻擊,即使環境不濟,他自己繼續敬拜神。

因神公義引領,義人必走正路(8-9):
詩人在第三段向神呼求帶領走正直的路,不要像惡人那樣心裏滿是邪惡,他們口說相信神,實際上他們只是說出甜言諂媚人,實際上他們的喉龍是「敞開的墳墓」(9),[2] 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信中,也用了這一節經文批評當日的猶太人,他們說是跟從神,只是口說得動聽,實際上卻沒有聽從(羅3:13)。當環境變化時,跟從主的人也會有學像世人一樣行惡的引誘,這是詩人如此呼求的原因。

時常向神歡呼,信神必賜恩福(10-12):
在詩歌的結束段落,詩人不求神賜他力量審判和擊打惡人而是求神定惡人的罪,讓惡人因自己的計謀跌倒,因為神這樣的喜悅敬畏他的人,垂聽他們早上起來禱告,所以天天跟從神的人都可以經歷神的賜福,並且神的恩惠必(如同盾牌四面護衛他)所以即使攻擊依然猛烈,即使環境仍然惡劣,他仍然可以常常喜樂歡欣。

韓國明星長老教會在1980年代才成立不久,
主任牧師金森煥就帶領全會眾每天起來祈禱,天還沒有亮就去教會祈禱,祈禱會結束才去上班上學,今天,明星長老會每日上由五點半開始就有第一場晨更祈禱會,然後是六點半的第二場,七點半的第三場,每一場都有數以千計,甚至過萬人參加,他們的禱告生活,帶領了全韓國的教會,禱告的火在燃燒,改變了無數的生命,改變這城市,改變了這個國家。---《晨更的眼淚》金森煥牧師著。[3]這是甚麼道理?

【祈禱】
「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詩5:3
主啊,我要每天起來敬拜讚美你,要每天讀聖經,因為你的話語是我路上的光,給我前行力量和方向,我要常連於你,阿們。



[1] 讀者也可以將之理解同為在押沙龍叛變時, 大衛的祈禱詩。

[2] 保羅在寫給羅馬教會的信中, 也用了這一節經文批評當日的猶太人, 他們說是跟從神, 只是口說得動聽, 實際上卻從不聽從。

[3] 清晨禱告有七大好處:一、清晨是個啟示奧秘的時刻,是神所選擇特別要向我們開啟屬靈真理的時間。二、清晨是從神得力的時候,神喜歡在一天的開始就將能力賜給我們。三、清晨是經歷神最好的時候,最容易經歷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四、清晨也是聖潔生活的開端,藉著親近神必能過得勝的一天。五、清晨是得智慧靈感的時刻,神喜歡在清晨賜我們智慧、悟性能以突破現狀。六、清晨是被神醫治釋放的時候,清晨我們更容易支取神的恩典做我們全人的力量。七、清晨是生命更新成長的時刻,神樂意在清晨用聖靈充滿更新我們 (P63-67)。所以我們要多多地在清晨向神禱告,得著神所賜的一切美福。--金森煥



4. 《呼求神, 呼籲人》(詩4:1-8)

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4:8)

大衛的詩」不一定是大衛的作品,更有可能是以大衛的故事作背景。有聖經學者認為這詩的背景與前一篇相同,是大衛遭遇押沙龍叛變寫成的詩歌。這詩與前一篇同樣是教導以色列人在困苦時要祈禱倚靠神。

A.
敵人逼迫的苦境1-2
B.
鼓勵同伴倚靠神,3-5
C.
主光照得安睡6-8

敵人逼迫的苦境(1-2):
顯我為義的神啊,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1),當詩人遭敵人攻擊,困苦非常的時候,向神發出這樣的呼籲,所謂「呼籲」者實際上是大聲呼喊(原文是Qara,意即大聲呼喊),求神像從前拯救過他一樣,再次憐恤。你們這些人哪」(2,和修本)。詩人遭遇連番攻擊(和合本把攻擊者譯作「上流人」是不合適的)而苦惱非常,所以不禁兩次嘆問要到幾時呢?」2),[1] 說明當時他渴望及早脫離當下的苦境。

鼓勵同伴倚靠神(3-5):
你們要知道」(3),這語句中的「你們」指的已非前句中的那些迫害者而應是與詩人一同遭遇逼迫的人,此語句實是勉勵他們謹守主道因為他深信上主已經把虔誠人分出來給他幫助,因為主必垂聽他如此的呼求。
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4),接著詩人如此呼籲這些同行者不要懷著怨氣或憤怒上床睡覺(參弗4:26的「不可含怒到日落」),他們要學習靠主心裏平靜。在逼迫中的人怎可以心裏平靜可以的,所以詩人在第5節叫他們獻上公義祭。

主光照得安睡(6-8):
誰能指示我們甚麼好處」(6),在這些苦難之中,很多人都向詩人如此提問,這語句的意義其實是「神讓這些事出現究竟要給跟從上主的人學習甚麼功課?」除了問詩人他們也向神求問所以接著有6節下半的語句「耶和華啊,求你用你臉上的光照耀我們」(和修)。7-8詩人之所以向同樣遭遇患難者發出4-5節那些鼓勵的原因。是的,敵人當時明顯有優勢(所以有第7節的「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被逼迫的詩人這邊看似每況愈下,但因為相信神,他仍然有喜樂,甚至在環境十分不濟,仍然可以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相信神使安然面對困境

大衛在苦境中,他既要向神呼求保護,要鼓勵同伴繼續獻公義的祭,謹守跟從神。作為領袖,真是何等勞苦,當自己都已身在險境,還要關心許多事情,還要鼓勵人!在環球的局勢動盪中,請為在上掌權者禱告,求主保守和憐恤,叫他們曉得倚靠神,賜他們有美好的生命,帶領我們的國家、城市和教會可以渡過困難,我們生活的地方可以復興。

【祈禱】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主啊,求你保守我們國家、城巿和教會的帶領者,賜給他們智慧面對各方面的挑戰,引領人生活有力,行路有方向,阿們。 



[1] 你們將我的尊榮變為羞辱要到幾時呢?, 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2), 這是對敵人的指責。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3. 《哀歌敬拜,神賜恩福》(詩3:1-8)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3:5)

標題告訴我們,這詩是一首個人的哀歌,
說是大衛逃避兒子押沙龍的追殺時作的詩,可能是大衛在事後回想的作品,回想當時的情景,自己所做的祈禱,也可能是另有詩人以這背景作成的詩,這詩教導以色列人在困苦時要祈禱倚靠神。

A.
相信神必幫助1-4
  A1
向神陳明困局,1-2
  A2
神叫我抬起頭,3-4
B.
相信神必同行。5-8
  B1
因信躺下睡覺,5-6
  B2
信神必有救恩,7-8

向神陳明困局(1-2):
歌第一句就說明一個危急情景,當時有大批敵人來到施行攻擊,並且不斷加增。詩人向上主呼求,然而當時有許多人對他的呼求不以為然認為向求幫助實是枉然!

神叫我抬起頭(3-4):
雖然旁人不相信,但詩人卻深信上主是他的盾牌和榮耀,當他開口求告,上主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他。詩人提及自己可以抬起頭,指的是他的禱告行動,他藉此看見上主的榮耀,更是從上主得著力量面對困境的事實。

因信躺下睡覺(5-6):
因著這樣的禱告,詩人相信上主保佑,所以他宣告「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6),這是當日大衛的寫照,即使跟從押沙龍叛變的百姓甚多,因為相信神沒有離開,因此他可以躺下安歇,因為不管是醒著還是睡著,上主必看顧

信神必有救恩(7-8):
7節的詩句提及大衛回想上主從前的幫助,領他打敗眾多仇敵的情景,所以有「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之語句,也許這正是他在困苦時不失去信心,仍然相信和倚靠神的根本原因。
救恩屬乎耶和華;願你賜福給你的百姓(細拉)」(8),[1] 詩句這樣的結束提醒唱詩會眾,神果然聽禱告,拯救了大衛,幫助他擊退來犯的敵人,叫輕視和議論他的人蒙羞(第2節提及的),叫那成萬的百姓醒悟過來(第6節提及的),國仍歸大衛,因為救恩屬乎向神呼求的人,大衛沒有因此惡待反對他的百姓,倒反為他們祝福。

相信耶和華,不跟從惡人的腳步的是有福的(1:1-3),相信神要興起基督施行救恩的是有福的(2:10-12),承接前面兩詩有關耶和華賜福的引言,這一首詩開始和讀者一同面對現實

相信上帝的人蒙福不因為上帝叫他們無風無浪的過平順日子,而是相信上帝是那與人同在的神,陪同他的兒女走過最艱難的日子,並且幫助他的兒女面對強大的敵人。

今天我們也遇上甚麼困局嗎?幫助過大衛的神,拯救過我們的主耶穌,帶我們進入光明的聖靈今天仍要向我們施行救恩,叫我們變得更剛強,更倚靠神,大衛的經歷成為許多人的祝福。上主知曉我們今天的生活困難,他會保佑我們,陪我們走過。神讓我們遇上困難,讓我們經驗主的保佑主的心意不單是拯救我們,更是要用我們的生命成為多人的祝福。

【祈禱】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3-4
主啊,感謝你讓我在生活中遇上困難,叫我更多經驗你同在的恩典和真實,用我的生命成為活祭,成就你的心意,阿們。


[1] 細拉是詩歌的一個標記, 可能是叫唱詩的人作停頓, 或是分段標記。



2. 《投靠基督,必然得福》(詩2:1-12)

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2:7)

「列國為甚麼爭鬧?」(1上),這詩的開始,呈現列國都臣服以色列國作背景,但列國君王卻圖謀掙脫捆綁(1-3),但因著神的命定,神的受膏者必將之制服,新約作者多次引用這詩,說明耶穌就是詩中的受膏者(基督,見徒4:25-2613:33,太17:5,來5:5等)。[1]

A. 列國君王虛妄圖謀,1-3
  B.
神立基督作國的君,4-6
  B’
神用基督擊打列國,7-9
A’
列國君王以嘴親子,10-12

列國君王虛妄圖謀(1-3):
按徒4:25-26的說明這是大衛作王時,列國君王的圖謀。他們想要掙開大衛家的捆綁,就聯合起來要攻擊大衛(3)。詩歌帶領敬拜者看見一幕世人抵擋神的受膏者的情景,(「受膏者」原文是Messiah彌賽亞,即神揀選的那一位,新約希臘文稱作基督),他們輕看上主和他的受膏者(像徒4:25-27,約15:19等),拒絕彌賽亞來到的管治。

神立基督作國的君(4-6):
這裏是上主對那些圖謀的回應,並且在怒中責備和驚嚇他們,並且更:「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6),這宣告說明任何意圖抗拒神的治權者都是註定失敗的,神會止息他們的攻擊,因為大衛是神所立的「我的君」(見撒下7:8)。

神用基督擊打列國(7-9
「我要傳耶和華的聖旨」7,和修),7-9節是受膏者(大衛)傳講神的話,其中提及「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7下)最為重要,因為這宣告清楚說明他是神揀選的受膏者,更說明神已經把列國都賜給他作基業,所以他可用鐵杖擊打列國,將他們如同瓦器摔碎(啟2:26-27用了這裏的圖像)。

列國君王以嘴親子(10-12
詩歌的結束處10-11節是呼籲那些君王(和審判官)要醒悟過來,要存畏懼事奉耶和華,這樣他們可以快樂地過活。所以他們要放棄圖謀,並且要作出第12節的行動。「當以嘴親子」(12),「子」就是受膏者,「以嘴親子」是一幅列國君王臣服上主的受膏者的圖像,[2] 唯有作出如此行動,表示投靠受膏者,那些君王才可以免於在神的怒氣中的審罰。

這詩歌本來是唱頌大衛當日得蒙神的揀選,受膏抹,然後國得到保護,列國君王降服,在耶穌時代常被用作唱頌彌賽亞應許成就的頌歌,其中的受膏者被看作為基督的預表,所以門徒後來傳福音時常引用這詩說明耶穌的身份。

這詩歌唱頌從前的列國君王圖謀不能成就,因為基督的國有神的保守。新約作者將之引申作教會不會被敵人打敗因為神必保守,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所以敵擋神的力量不管有多強大教會必會有神的保守,那些圖謀終必徒然相反,敵擋神的人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神面前屈身,投靠神,他們都可以得到神賜福,一樣可以成為神國的百姓,得享神賜人的恩福,哈利路亞。

【祈禱】
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箴16:20
主啊,我要投靠你,享受你賜的福,叫我不要只看眼前的結果,我相信你的保守直到永永遠遠,必定最好,阿們。

【後記】有已經離開教會者說不再去教會的原因是看見教會裏許多人都很虛假,是的,教會確有這樣的情況,事實上去教會的人都承認自己是罪人,他們去教會不是因為已經很好; 相反,不去教會的人以為不需要神,以為自己的選擇才是對的,才可以建立真正的我,做義人,事實上這樣的人只會愈走愈遠,遠離神的義



[1] 新約聖經說明這詩的背景是大衛作王時期(見徒4:25-26)

[2] 指的是向受膏者下跪親吻的臣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