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奉耶和華的命再膏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又膏撒督作祭司。(代上29:22)
|
當那個聖殿籌建大會結束後, 眾人第二天再到大衛王面前, 一同敬拜讚美耶和華, 獻祭, 然後在聚會的地方吃喝, 就在這時候他們就膏立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29:22-26), 原來從23:1開始報告的這個大會, 有關大衛怎樣交待聖殿的籌建, 人手的安排, 聖殿的建造等事, 實際上是膏立所羅門作王的前奏, 從此大衛的時代過去, 所羅門作王的時代開始了(29:26-30)。
A. 第二次膏所羅門作王, 20-25
B. 大衛日子滿足就死了, 26-30
第二次膏所羅門作王 (20-25):當各人獻過祭, 吃喝快樂的時候, 所羅門就在萬千的祝福聲中作王了, 不過,
為甚麼是「再膏立」? 因為這是第二次膏所羅門作王。為甚麼要再膏立, 第二次膏立?
大衛日子滿足就死了 (26-30):這裏交待大衛的死, 與及提醒讀者歷代志是取材於撒母耳記等的先知書, 若讀者想要更認識大衛的生平事蹟, 必須要查看先知的著作。這個附註再次說明歷代志略去若干大衛的事蹟, 無意為大衛建立完美形像, 只因那些事蹟與本書主題無關之故。[1]
為甚麼要再膏立? 不是膏立了一次就好了嗎? 因為第一次的膏立沒有在眾人面作嗎? 是的, 當時可能只在大衛的宮中, 在大衛、撒督和拔示巴幾人面前作了(見王下1:39), 不如這一次在全以色列的眾首領在場那麼隆重(見23:2, 28:1)。膏立要十分隆重才算數嗎?【見後記: 掃羅, 大衛和所羅門的二次膏立】
今天相信耶穌的人也在特別的日子(通常是在復活節和聖誕節)在教會的洗禮(浸禮)聚會中施行水禮, 一次就好了, 不用再洗(再浸)的, 不過有教會(多為浸信會)認為一個人的洗禮若不是全身入水的浸禮, 之前的水禮就不算數, 許多在教會多年事奉的人因不同原因轉到這些教會聚會時, 因為拒絕重洗(重浸), 所以就不能在教會事奉, 最終導致黯然離去!
所羅門有需要再膏立嗎? 信徒有需要重洗(浸)嗎? 其實是同一回事, 若所羅門堅持第一次的膏立已經足夠而拒絕在大會中再膏立, 歷史可能要改寫!歷代志報告所羅門「再膏立」無意叫後世的人認定一個人蒙神揀選就要有極隆重的禮儀, 卻是藉此告訴我們, 再膏立是再次見證神的揀選, 叫神得榮耀, 叫眾人歸榮耀給神(29:21-25)
一個禮儀不論多隆重, 在甚麼日子舉行, 有多少人參加, 若不是出於神, 充其量只是一個盛事, 那個人不能作甚麼, 也不能承受從神而來的福, 如果一個人是蒙神揀選, 所有那些禮儀就成為一個見證, 見證怎樣被神揀選和幫助。
奉耶穌的名祝福你, 今天你或你的朋友不要再因為重洗(重浸)而不暢快了, 神既揀選和差遣, 即使要在別的教會重洗(重浸), 又有何妨? 那是見證神的恩典的機會, 何樂而不為? 蒙神揀選, 為主作工, 要膏立了才開始嗎? 沒有膏立也可以嗎? [2]
【約12: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
【後記: 掃羅, 大衛和所羅門的二次膏立】
熟悉大衛王傳位給所羅門的讀者知道, 所羅門作王沒有像歷代志報告的那麼順利, 其實是經過幾許風雨才成為事實, 所羅門既非長子, 為甚麼會接續大衛作王? 其實所羅門的幾個哥哥, 包括暗嫰, 押沙龍和亞多尼雅都先後覬覦過這王位並用各種方法奪取王位(詳見撒下第13章至王上第2 章),
在亞多尼雅事件中, 為了粉碎亞多尼雅的圖謀, 大衛在傖促間曾經叫祭司撒督膏立過所羅門作王(王下1:39), 那是權宜之計, 大概歷代志上這一個「再膏立」所羅門的大會應是亞多尼雅之亂不久進行的大會。
其實二次膏立的豈止所羅門, 掃羅作王就經過了二次膏立(撒上10:1, 11:15), 大衛作王也是二次膏立(撒上16:13, 撒下5:3), 所以所羅門的二次膏立也不足為怪了, 是這樣嗎? 確是這樣, 不過, 說到底, 究竟是誰揀選掃羅, 大衛和所羅門作王的? 不是那些時勢, 那些祭司, 那些群眾, 不是撒母耳, 不是大衛, 不是以色列的全會眾, 是神自己親自揀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