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王下13:14) |
接續約哈斯在北國作王的, 是他的兒子約阿施(他的名字與那時南國的王約阿施相同,
易使人混淆), 作者對這王同樣評價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11a), 然後就提及他的去世, 由其子耶羅波安繼位。[1] 約阿施作王期間本來乏善足陳, 但他在猶大王約阿施三十七年探訪病重的以先沙先知卻意義重大, 既是以利沙傳奇的結束, 更是說明北國耶戶王朝最終覆亡的根本原因。
A. 約阿斯作王, 10-13
B. 以利沙去世。14-21
B1. 朝東方射箭, 14-17
B2 只打地三次, 18-19
B3 骸骨有力量, 20-21
C. 與亞蘭爭戰, 22-25
朝東方射箭, (14-17):當知道以利沙病重時, 約阿施王就去探望。[2]為甚麼王在先知死前趕去見他? 是為了探望慰問嗎? 不是的, 當他伏在先知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3](14下), 王此行豈不是去探病慰問嗎,
為什麼會如此說話?因為王此行不是要去慰問, 而是向先知哀求請他繼續幫助北國抵擋亞蘭人;[4] 先知好像未能明白王的哀求, 卻吩咐王用手拿弓, 然後叫王打開東面的窗戶, 王就聽從先知的話開了窗, 並射箭。這是什麼意思?當約阿施王聽到先知說, 那是耶和華的得勝箭, 王既聽了吩咐, 所以他可以在戰勝亞蘭人, 直到滅盡亞蘭的軍隊。原來先知明白王的心意, 然後以此給他指示, 原來聽神的吩咐, 北國即使沒有了以利沙, 仍然可以戰勝亞蘭人!
只打地三次, (18-21):正當約阿施王稍為明白先知的話後, 王又被吩咐拿幾枝箭打地, 於是他就打了地三次, 就停手了。顯然先知很留心王打地的回應, 他對王只打了三次後就停下來的回應甚是忿怒, 先知斥責他不應該只打地三次, 而是要多打, 最少要打五六次, 然後, 那有關「滅盡亞蘭人」的先知宣告才可以最終成就, 王既只打了三次就停下來, 上主就只會讓約阿施王打敗亞蘭人三次。這是什麼道理?
骸骨有力量, (20-21):這個小故事無意說明以利沙的骸骨的神奇力量, 而是藉此說明先知正是那些年間神興起的那一位拯救者, 即使死去了, 仍然拯救以色列人。(參後記: 先知骸骨的力量)
與亞蘭爭戰, (22-25):這是本章的作者評說, 22-23節提及約哈斯作王時, 耶和華因為與先祖的約定, 即使北國被亞蘭王大行掠奪, 仍能保持其國; 然後亞蘭王哈薛死後, 其子便.哈達作王時, 約阿施果然照著以利沙所言, 三次打敗亞蘭人, 並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14下), 北國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存留, 因為以色列有戰車馬兵, 但那不是人手做的, 而是先知的宣講, 因為先知講的都是神的話語, 即使到了先知垂死時, 仍然傳講神的話, 好叫北國以色列能夠徹底打敗亞蘭軍, 可惜約阿施沒有完全聽從上主的話, 所以先知忿怒, 因此北國耶戶王朝只能至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而結束。[5]
今天我們聽從神話語多少, 一次嗎? 兩次嗎? 約阿施王以為三次已經很足夠, 但先知告訴我們, 都不是, 是要連續不斷地聽從, 愈多聽從才會愈有力量, 先知只是傳遞神的話語, 先知不是那使以色列有力量的戰車馬兵, 只有神自己才是力量的源頭, 今天我們靠甚麼去面對爭戰, 敵人的攻擊, 惡者的火箭?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 |
【後記: 以利沙的骨頭使人復活】
《王下》報告先知死後連骸骨都有力量叫死人復活, 無意叫讀者去找先知骸骨, 而是藉此說明先知留下的骸骨能有此能力, 先知留下的話語更有力量, 因為那是神的話, 可以廣為流傳, 叫聽到的人可以與人相遇, 可以得力量, 得生命, 如耶穌所言:「叫人活著乃是靈, 肉體是無益的, 我的話語就是靈, 就是生命」(約6: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