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10.《我要作你們的神》(出5:22-6:13)

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6:7)

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5:22), 5:22-6:1連續的事件, 當要求去向耶和華敬拜的宣告竟換回了雙重的打擊(來自法老的5:1-9及以色列民的5:10-21),摩西回到神那裡去投訴(埋怨禱告)。讀者已看見摩西做的,法老做的,以色列民做的,神會怎樣做?
A.
告訴摩西必見的事, 5:22-6:1
B.
重申曾與列祖立約, 2-5
C.
吩咐摩西安慰百姓, 6-10
D.
曉諭摩西再見法老, 11-13

「耶和華對摩西說(1), 因為摩西的埋怨, 上主在此告訴摩西後來必會看見的事, 就是看見上主將會用大能向法老行事, 然後法老必會容許百姓離開。現在摩西可以做甚麼去面對當前的困局?再去見百姓和法老!

「神曉諭摩西(2), 為了重振摩西的信, 神在2-5節重申自己因為與列祖所立的約, 所以當聽到以色列人的哀聲時, 就憐憫他們並定意拯救他們。在此神向摩西重申三事: 第一是「我是耶和華(2,參3:14);第二是「我是列袓的神(3-4,參3:615);第三是「我已聽見以色列民的哀聲(5,參3:72:24-25)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6), 重申過與列祖之約後, 上主再次吩咐摩西去見百姓, 現在百姓都對摩西恨之入骨了, 摩西還能見他們嗎?上主叫摩西用6-8節的話鼓勵百姓, 說明上主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刑罰埃及人, 說明以色列人不再受法老奴役, 因為他們要作上主的百姓, 並且重申上主要按與列祖所立的約帶領他們去迦南應許地生活。這些鼓勵的話有用嗎?

「摩西將這話告訴以色列人(9), 可惜這些說話對正陷於苦難中的以色列人來說, 起不了作用, 因為之前摩西向法老提出那「容我的百姓去」(5:1, let my people go)後, 換來的是他們要做更多的苦工, 他們不肯再聽摩西的話!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10), 正當摩西再被以色列民拒絕而意興闌珊時, 上主又再重申摩西要去向法老宣告的, 於是摩西又再重提自己是「拙口笨舌」的人, 為要推卻耶和華這樣的召命, 為甚麼呢? 摩西豈不有負擔幫助受苦百姓嗎? 豈不是偉人嗎?

摩西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偉大固然是因他要做的任務實在偉大; 然而他並非有常人不及的品格及能力、然後因有神同在而事事順利的人; 摩西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 一個與我們一樣,在困難面前會跌倒,會灰心失望甚至會放棄神所交托使命的普通人。

摩西此時之所以失望,因他以結果來衡量得失,當再次先後被以色列百姓和法老拒絕後, 他想放棄了!

今天我們要作神的子民,要完成神交托我們的工。我們有時也會三番四次遇上挫折, 我們就此放棄嗎?我們要注目的單只是事情的結果嗎?神的工作就停止在這裡嗎?

神叫摩西重新振作, 這一番言說的核心是要叫從前的摩西,[1] 也是叫今天的我們注目在神的身上, 就是神的本性, 神的旨意, 和神與人的關係。是不關心事情的結果, 事實上, 神比我們更關心, 只是有自己的方式和時間, 那是遠非我們能知到的, 我們需要知道的, 只有一件事, 就是相信, 跟從的話語行, 不要灰心, 更不要放棄, 因為神從來沒有放棄我們。

我要以你們作我的人民,我也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把你們從埃及人的重擔底下救出來的。(6:7, 新譯本)

【祈禱】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啊,求你教我常常轉眼定睛在你身上,不要只著眼於眼前的難處,因為你是我的神我是你天國的子民,阿們

 



[1] 這段與3:7-10的文學結構相仿同為交叉倒映,以突出中心信息:「你們要作我的人民,我要作你們的神。」(6:7)



《Let my people go, 照神話語做》(出5:1-9)


【祈禱】  常與我們同在的主啊, 求你引領我每天生活都成活祭,可呈獻給你,是你所喜悅的。

「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5:1)
當以色列的百姓都相信摩西和亞倫,又感激耶和華對他們的眷顧(4:31),於是他們便昂然到埃及王那裏去,並向他宣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讓我的人民離開這裏(let my people go),叫他們可以在曠野向我守節』」。事就這樣成了嗎?沒有,反而變本加厲!
這一段報告了摩西和亞倫與法老的第一次對話,主題是「要聽誰的話」。雙方各自表述,聽了摩西亞倫的宣告後,法老的回應是:「誰是耶和華,我要聽他的話!」,最後以法老說:「不聽謊言」結束。(5:9)
對話圍繞的是,要聽誰的話?法老挑戰摩西說「耶和華是誰? 竟要我聽他的話[1]!」, 摩西告訴他耶和華是以色列民的神,以色列人要去曠野(神的山)敬拜他,結果,法老不聽,更指他們懶惰,因此非但不許他們去,更要加重他們的工作,好使他們不去聽從謊言。
摩西他們提出的是向耶和華守節(5:1),然後把具體要求說出(5:3, 實際把3:18複述一次),為什麼是去曠野獻祭?不是要遠離埃及嗎[2]

求你讓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去,獻祭給耶和華我們的神(5:3), 事實上這確是耶和華咐摩西說的(3:18)「因為要不是這樣耶和華便會用瘟疫或刀劍擊殺我們」(5:3)。結果因著法老的心硬,以色列人不能去獻祭,瘟疫和刀劍擊殺果然來到,只是原來摩西提及的「我們」還包括了埃及人,以色列人因「與人同在的神」的眷佑,每次都得免於難,但埃及人卻經歷十次的打擊!獻祭,真這麼重要嗎?

Let my people go, 摩西照神的話語做了, 這樣地宣講了, 任務開始了, 耶和華不是說要與他同在, 把人民領出求嗎(3:12)?結果法老不聽, 更聲稱要加重人民的重擔, 這豈不弄巧反拙嗎? 百姓不能離開, 卻迎來大的苦難!
當我們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時,為什麼不是必然順利的呢?既然是神的心意,要我完成這樣的工作,為何我竟會遇上那些挫敗和打擊呢?
是的,現實與期望是常相背馳的,但多少時候,我們過於以事情的成敗得失來衡量事情;上帝要我們做的是去奉獻、去事奉,若因此我們得到了人以為成功的東西,如豐富物質、權利、美滿婚姻、大好前程、兒女成才,又或是教會人數加添,堂會擴展,當然感恩,但若沒有這些東西伴隨,我們還去奉獻嗎?不去事奉嗎?
所以弟兄們,我憑著神的仁慈勸你們,要把身體獻上,作聖潔而蒙神悅納的活祭;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12:1)




[1] 埃及人以法老為他們的神,所有人因此都要聽法老的話。
[2] 這問題要到稍後才明朗化,暫不討論。

9.《事與願為! 埋怨上帝?》(5:1-21)

「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5:1)

當以色列的百姓都相信摩西和亞倫,又感激耶和華對他們的眷顧(4:31),於是他們便昂然到埃及王那裏去,並向他宣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讓我的人民離開這裏(let my people go),叫他們可以在曠野向我守節』」。事情就這樣成了嗎?沒有,以色列人被苦待反而變本加厲!

A. 容百姓去, 聽誰的話, 1-9
B.
事與願違, 埋怨上帝, 10-21

這一段報告了摩西和亞倫與法老的第一次對話,主題是「要聽誰的話」。雙方各自表述,聽了摩西亞倫的宣告後,法老的回應是:「誰是耶和華,我要聽他的話!」,最後以法老說:「不聽謊言」結束。(5:9)

對話圍繞的是,要聽誰的話?法老挑戰摩西說「耶和華是誰? 竟要我聽他的話[1]」!摩西告訴他耶和華是以色列民的神,以色列人要去曠野(神的山)敬拜他,結果,法老不聽,更指他們懶惰,因此非但不許他們去,更要加重他們的工作,好使他們不去聽從謊言。

於是以色列民要分散到埃及全地(5:12)去拾禾秸作草,當他們無法按期完成工作,法老的督工就責打以色列人的首領(5:14),不得已, 這些以色列人的首領只得硬著頭皮去找法老申訴苦況。大概摩西失望而回之際還沒有把「自己去撿草」這失敗的結果告訴以色列民,所以這些首領埋怨說:「看哪,你僕人挨了打,其實是你百姓的錯。(5:16),[2] 意即向法老投訴督工的錯。

你們是懶惰的!你們是懶惰的!所以說:『容我們去祭祀耶和華。』(17), 當法老這樣回應時, 以色列人的領袖這才知道問題原來就是因為摩西提出有關去祭祀耶和華的事。當他們垂頭喪氣從法老那裡出來時, 看見摩西和亞倫正等候他們,[3] 他們把所有的怨氣都往他倆身上發洩:「願耶和華審判你們,你們使我們的香氣發臭,把刀放在他們手裏來殺我們!(521, 新譯本)

我們要去向耶和華我們的神獻祭」,當日的以色列民起初聽到神要眷顧他們,又看見摩西亞倫所做的一切,就樂意相信(4:31);及至這刻摩西向法老提出這事,換回的是「你們是懶惰的」指控,和更沉重的工作。他們才知道敬拜事奉神原來要付上這麼大的代價,他們沒有為此努力商量面對困難,沒有共商對策,沒有全力支持他們的領袖,沒有。他們只是去埋怨摩西和亞倫,他們只以對自己是好是壞這結果來衡量事情對錯,來判定所追求的事是否要繼續。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各種情況條件都讓我們事奉喜樂?如果不是,問題是出在哪裡?是社會,是教會,是家庭,是教會領袖,是上帝,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初信主時滿以為豐盛生命,平安喜樂是垂手可得的,誰不知好像並非如此,我們該怎辦?該埋怨誰?

所以弟兄們,我憑著神的仁慈勸你們,要把身體獻上,作聖潔而蒙神悅納的活祭;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12:1)

【祈禱】  常與我們同在的主啊, 求你引領我每天生活都成活祭, 可呈獻給你, 是你所喜悅的。藉此讓我經驗諸般的喜樂與平安, 常常藉著聖靈的能力, 大有盼望。



[1] 埃及人以法老為他們的神,所有人因此都要聽法老的話。
[2] 是你百姓的錯,即是埃及督工的錯。這句話其實也可以譯作「是你的錯」或。不論譯法如何,他們抗議的內容仍很清楚:以色列受到不公平對待。
[3] 大概摩西想要告訴他們法老對他們提出請求的反應, 或向他們解釋因由。



8. 《呼召的執行》(出4:18-31)

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4:11)

摩西終於領受了呼召,向岳父辭行了。於是他便帶着妻兒,拿着手杖上路(4:18-20)

A. 拿著手杖上路, 18-23
B.
為兒子行割禮, 24-26
C.
百姓感恩回應, 27-31

摩西與妻子和兩個兒子上路了,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但「這手杖你要拿在手裏,用來行神蹟」(4:17),這句話言猶在耳,這不是夢!還有「埃及王不會讓你們走的,然後才容你們去」(3:19-20)。這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正是百思不得其解之際,耶和華再一次向他說話:「要留意我交在你手裏的一切事情,…看哪!我必殺你的長子(21-23)。這番話沒有解開摩西的疑慮,反倒使他的心情更緊張,使他更不解。

「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24), 在米甸回埃及的路上,正當耶和華這句話仍在腦中盤旋,使摩西夜來無法入睡之際,「『殺長子…』噢!我的長子還沒有行割禮」(參創17:14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想至這裏,冷汗直冒,「耶和華沒殺埃及王長子以前,恐怕要殺我」。於是他急急叫醒身旁的西坡拉,叫他即刻為兒子行割禮。在阿拉伯(米甸所在), 男子在結婚前行割禮會被稱作「血郎」,因此西坡拉為兒子施行割禮後稱摩西為血郎, 因為摩西早在出生時已經行了割禮。這樣摩西才能舒一口長氣,耶和華沒有先殺自己,也沒有殺自己的長子。(參附錄: 為甚麼上帝要殺摩西?)

耶和華對亞倫說(27), 誰還會記得這個四十年前忽然消失了的埃及王子?誰會接摩西重回故里當摩西還在曠野的路上, 心裏忐忑不安時, 他的哥哥亞倫竟然已經跑到「神的山」來接他了, 原來神已經向亞倫啟示摩西的回歸, 於是摩西把神給他的召命告訴了哥哥, 然後二人就把以色列的首領都叫來, 把神的話傳講給他們, 並在百姓眼前行那些神蹟, 百姓高興極了, 就低頭下拜。

上帝臨在時,會施行審判,最終甚至把埃及王的長子殺掉,因為法老明知耶和華是神而不順服,所以我們都期盼神臨在於種種不公平和不義事情之中,好施行審判。然而我們在這樣期待之時,有否省察:自己是否有按著神的旨意行呢?若我們不順從神,神對不信主的人施行懲罰時,我們是不會例外的,甚至受更重的懲罰,因為我們是「明知故犯」!

今天我們都是領受神使命的人,被呼召去活出神心意的人,我們有否常常省察,在什麼事情上我們沒有按神的教導而行?我們是否仍活在罪中而不自知,不自覺,只會常去指出人的不是,而沒有省察自己的罪,作個神所喜悅的人。 

「你們怎樣判斷人,也必怎樣被判斷;你們用甚麼標準衡量人,也必照樣被衡量。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馬太福音7:2-3)

【祈禱】 聖潔的主,求你教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可以行在你的旨意中。阿們。

 附錄: 為甚麼上帝要殺摩西?
4:24-26節是聖經的難解經文, 為甚麼上帝要殺摩西?按「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創」(17:14), 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摩西未有行割禮, 其二是他的兒子未行割禮。第二章有關摩西出生時的報告指出他是生利未人家庭, 出生後滿了三個月被放在河中的(2:2), 按理他的利未人父母應該在他出生後第八天已經為他行了割禮(17:12), 反而是出生在米甸的兒子革舜, 摩西沒有為他行割禮, 所以經文報告了西坡拉為兒子割禮的行動, 而不是為摩西行割禮。



《誰說話? 誰的話?》(出4:10-31(一))


【祈禱】 主,求讓我知道成就萬事的,是你,不是我。

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4:11)
問題都搞清楚,可以順利出發執行任務了,是這樣嗎?這一段經文展現的,並非如此!
A. 4:10-17, 還有問題,引出亞倫
B. 4:18, 告別米甸
C. 4:19-23, 耶和華臨別贈言
C’ 4:24-26, 耶和華要殺摩西
B’ 4:27-28, 亞倫蒙召
A’ 4:29-31, 重回埃及
按著這個結構,我們先跳過4:19-26。雖然摩西愛同胞的情懷再被燃起,可是現實問題總要處理啊!「就算他們相信『我』是你差來的,但『我』對他們說什麼呢?四十年了,四十年沒有說埃及話,四十年沒有在王宮及希伯來群體中生活了,四十年來與羊為伍,『我』能怎樣說?罷了,上帝,你還是另聘高明算了!」
對於摩西的推辭,上帝發怒了,為什麼?
那是超過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時的摩西還是埃及王子,那時每天都看見自己的同胞飽受壓迫,摩西想:「『我』能夠救助同胞,」一個世代過去了,從「我」能夠,到「我」不能夠。即使這荊棘的火重燃那失落的理想,但「我」真的能夠嗎?思之再三,摩西的答案是「我還是不能夠!」是這樣嗎?
耶和華在對話中發怒,除卻不滿摩西的再三推辭、小信、找藉口外,更重要的,原來摩西還沒有跳出過去的框框,以自己為那把不可能(impossible)成了「我能夠」(I’m possible)的「我」,卻沒有明白這個「我」是耶和華。
4:10-14的對話徹底改變了摩西的想法,原來,長久以來解決問題只想到自己這個「我」,耶和華此刻清楚告訴他這個「我」應是耶和華在3:14啟示的「我是」的「我」。神蹟固然是因「我是自有永有者」參與才能實現,就是他要說話,也是因耶和華的口與他同在可以致之(3:12)
既然「我能夠」的我不是摩西,而是耶和華,因此耶和華告訴摩西,除他以外,祂還呼召他的哥哥亞倫來協助他(4:27),他要做他的代言人(4:16)
就這樣,在遠方一直活在以色列百姓中的亞倫也蒙神呼召,去何烈山迎接摩西(4:27),摩西把神所派他要做的都做給亞倫看。之後亞倫便領他回到希伯來的群體中,又告訴他們耶和華如何眷顧他們,然後亞倫在百姓前行了那些神蹟,他們便信了,還向神俯伏敬拜(4:27-31)

我們推卻神的吩咐,總有我們合理的理由,「我怎能對老闆這樣說,我這樣做別人會以為我不正常,我」。但有否想到這些事既是耶和華所吩咐,祂會負責到底,因為做這些事的是「我」,是耶和華,不是「我」自己。

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眼明、眼瞎呢?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當說的。(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