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20.《連兒帶女得救恩》(結14:12-23)

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他們連兒帶女必帶到你們這裡來,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要因我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便得了安慰。(14:22)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2), 12-23節也是以西結對那幾個來訪長老講的話。呼籲過他們要回轉後, 以西結在這段落裏再三強調, 不要以為一個人的義就可以救全家, 被擄的人必須要把全家都帶到神面前, 全家才可以都得安慰。

A.
三個人的義不能救百姓。12-20
  A1
若神叫饑荒臨到, 12-14
  A2
若神叫惡獸臨到, 15-16
  A3
若神叫刀劍臨到, 17-18
  A4
若神叫瘟疫臨到, 19-20
B.
剩下的人被擄得了安慰。21-23
  B1
連兒帶女都來到, 21-22
  B2
耶城百姓受懲罰, 23

若神叫饑荒臨到 (12-20), 13節是一個假設性問題, 說明若然因為犯罪, 神要出手攻擊一國, 那麼即使那地方有像挪亞、但以理和約伯這三個義人, 他們的義只能救自己的性命同樣的句式, 也在15-16, 17-1819-20三個小段中出現, 只是提及的災禍不同, 分別是「我若惡獸經過糟踐那地」(15), 「或者我使刀劍臨到那地」(17), 「或者我叫瘟疫流行那地, 那三個義人都不能拯救他們, 他們都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16, 18, 20)有聖殿, 有銅壇, 有祭司, 有先知, 有王, 有軍隊的耶路撒冷尚且被巴比倫攻擊得體無完膚, 其中的人尚且不能得救, 被擄在迦巴魯河邊的這些以色列遺民有甚麼作為?以西結此時奉耶和華的名講話又有甚麼意義?也許這是多數被擄之民心底話。

連兒帶女都來到 (21-22):前面四個假設句式提及的大災, 只要其中一樣出現就足以把一國男女老幼殺絕(「連兒帶女」所指的), 但這四樣大災將會同時在耶路撒冷出現, 那裏要遭受的打擊「豈不更重嗎?」當長老們以為先知會說出諸如「滅絕淨盡」的話時, 先知卻是話鋒一轉, 「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22)!是誰呢?就是這時來到「你們這裏來」的人, 他們就是這時來到以西結這聚會中的人!這些被擄百姓要因上主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便得了安慰(22)。參加以西結這聚會的人怎能看見耶城中人的「所行所為」呢?甚至是上主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注意那時沒有今天的現代通訊網絡)!他們在聚會中聽到先知宣講的話, 就可以看見!

耶城百姓受懲罰 (23)「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 得了安慰」(23), 得安慰的竟然是那些被帶這個迦巴魯河邊的被擄之這是一個偉大的宣告, 被擄不是絕望, 而是仍有盼望!因為上主要用他們作見證, 見證「就知道我在耶路撒冷中所行的並非無故(23)!真的嗎?真的, 因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以西結的宣告就是叫被擄之民振作起來, 叫他們在那殖民區恆常聚會, 建立一個新的信仰群體, 一個因為有新靈新心新希望的群體, 這群體叫作會堂(Synagogue)歷史學家和聖經學者都告訴我們, 因著以西結為首的先知宣講, 被擄的以色列民重新建立起來!雖然沒有了聖殿, 藉著領受以西結為首的教導, 以色列人慢慢建立了一種全新的, 沒有聖殿的, 只奉耶和華的名聚集一起的聚會開始了, 聚會叫作會堂聚會, 到了回歸以後仍然持續, 從而把以色列民的獨神信仰保存了下來, 新約教會(ecclesia)很大程度上與猶太人的會堂十分相似。這是奇異的恩典, 因著這樣的拯救, 以色列民的信仰得以保留, 直到耶穌的降生, 成就救恩, 讓我們今天可以得到救恩。

【徒16:31】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祈禱】感謝主的奇妙救恩, 在人看為不可能的時候, 有恩典有憐憫, 叫我們今天得到新生, 我要用我的生命為你做見證, 阿們。


【後記:浸信會出現的故事】
「我宣告, 你見證了耶穌的靈在你裏面, 叫你悔改, 得著了新生命, 歡迎你因信加入教會」, 1609324日的英國倫敦夜裏, John Clifford這樣說著為約翰史密夫(John Smyth)施行第一個因信而全身在水中的洗, 因為堅信洗禮的先決條件是相信耶穌, 生命更新, 所以認為自己從前領過的嬰兒洗禮無效, 史密夫在這個寒冷夜裏的河中受洗加入他所創立的浸信會。不過這教會不容於英國的基督教群體, 他要遠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開始這教會, 浸信會這樣開始了, 未幾, 隨著史密夫死後, 浸信會人要遠赴新大陸美洲才真正茁壯成長。

【附錄: 會堂的出現的歷史背景】
以色列人在被巴比倫擄掠之時,於外邦地方開始了會堂敬拜的聚集[1]。與此同時,有不少猶太人因著巴比倫對南國猶大的威脅愈來愈厲害,所以大批遷移到埃及,成了當時在歷史上一個最大分散在巴勒斯坦地以外的猶太社群。甚至在主後70年猶太人受著羅馬政權的逼害,聖殿被毀,猶太人被迫分散,日後在考古的發現上有關會堂」的資料,也多從埃及地得悉。有不少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會堂」的模式在巴勒斯坦地成形,根據他勒目的記載,於主後70年之前在耶路撒冷有480會堂」的存在,在主後四世紀則只餘下有7所,會堂」成了以色列在兩約中間除了聖殿之外,重要宗教結集之地,只要有10個猶太男人便可以開始一個會堂」。會堂」在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漸漸興起,雖然聖殿已經被重建起來,但會堂」為那些流散的猶太人提供一個親近神和禱告的地方,特別是那些還留在米所波大米地區生活,以及後來在新約時代流散在西方神的子民。也可以說,會堂」成為聖殿的延伸。



[1] 14:120:1。反映出被擄的以色人在沒有敬拜場所(聖殿)的時候,聚集聆聽神的說話並作出對祂的敬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