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3. 《以基督的心為心, 滿足喜樂》(腓2:1-11)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5)

「所以」(1), 這個字告訴我們本段是延續前文有關「同心合意興旺福音」(1:5, 27)的說明, 1-4節是說明因此他們應該有的表現, 5-11節則鼓勵他們效法主耶穌基督的榜樣。
A. 合一的表現, 1-4
   A1. 在耶穌裏的生命素質, 1
   A2. 意念相同的生命表現, 2-4
B. 基督的榜樣, 5-11
   B1. 以基督的心為心, 5
   B2. 耶穌基督的意念, 6-8
   B3. 耶穌虛己與高升, 9-11

「在基督裡若有什麼(1), 這句子前面用四個「若有」提醒收信人因信耶穌已經擁有的生命素質。「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提醒他們主耶穌的話可信可靠 (比較太11:28[1]), 愛心有什麼安慰」提醒他們經驗過的神慈愛(比較林前13), 聖靈有什麼交通」提醒他們不要輕忽聖靈的感動(比較帖前5:19[2]), 和「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提醒他們要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參愛人如己的誡命, 另參西3:12)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 保羅已經說明過, 為腓立比教會禱告, 他就喜樂(1:4); 但這裏他告訴收信人那樣的喜樂不足夠, 若然他看見腓立比的眾信徒們可以捐棄成見, 有一樣的心思, 一樣的意念不結黨, 不貪圖虛浮的榮耀, 各人不再只單顧自己的事, 同心合意為所信福音齊心努力, 他的喜樂就可以滿足。[3]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 這一句用祈使語氣的話應該讀作「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4] 保羅期望他的讀者要有「這樣的意念」,[5] 甚麼意念呢? 「這」說明的就是2:2-4提及的同一的「意念」, 「這意念」事實上就是耶穌基督的意念, 保羅在這節下半如此補充。為甚麼保羅會這樣說呢? 於是他在6-11節用一段相信是早期教會的詩歌來講述的耶穌基督的意念。[6]

「他本有神的形像(6-8), 這一段是頌歌上半, 是新約聖經裏著名的基督「虛己論」頌歌, 唱頌耶穌「虛己」的表現。這歌的起點是頌讚耶穌本來就是神, 所以本可以像一樣的慈愛和公義, 也像神一樣的全知和全能等。然而….

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詩歌這一句是唱頌耶穌來到世上來, 並沒有因為自己本來就是的身份, 採用任何方式去取得與神同等的地位。[7]

反倒虛己, 耶穌不單放棄了那本就來有的尊貴身份, 而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像一個奴僕那樣的卑微, 和凡事順服, 甚至順服至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9-11), 頌歌下半用「所以」這個轉折詞, 唱頌因為基督的虛己, 神就把基督從那最卑微處提升到至高處, 比任何名字都更尊貴, 不單遠超過當時羅馬皇的一切銜頭, 就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偉大人物都不能與之相比, 因此人人都要向基督下拜, 個個都要稱基督為王, 所謂「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10), 就是包括眾天使, 和古往今來, 當然也包括魔鬼撒但, 他們都要稱在基督面前下拜。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 保羅引用這頌歌固然是因為讀者都熟識這歌, 所以容易產生共鳴, 但更重要的是藉耶穌基督的經歷, 說明這是喜樂的秘訣, 像耶穌一樣的謙卑, 一樣的順服, 不是因此失去了許多利益,[8] 因此被人攻擊, 而是喜樂可以滿足, 這也正是保羅即使寫此信時正面對以身殉道的見證。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 是的, 引用耶穌的虛己得尊榮的頌歌更根本的原因是叫腓立比人學像保羅「以基督的心為心」, 從而喜樂可以得滿足。[9] 今天我們有喜樂嗎? 我們的喜樂滿足嗎? 有耶穌的心為心, 把冷漠變成愛, 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把冷漠變成愛】

你的眼是否被太多美麗的事物迷惑?
你的心是否被太多紛雜的世俗綁鎖?
分些關懷給角落中受傷的靈魂,
分些愛給那些不起眼的面孔。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你身邊的人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這世界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1]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11:28)
[2]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5:19)
[3] 因為保羅知道當時教會有嚴重磨擦紛爭的事, 所以這裏提出「要意念相同有一樣的意念(2), 四個片語其實只是說明一個意思, 就是勸勉他們要有彼此相愛的生命(1:8)3-4節合共的三組「不」和「要」的句子是叫他們活出彼此相愛的進一步說明。
[4] 參馮蔭坤, 《腓立比書》, 204
[5] 原文其實只有「這」一個字, 「這樣的意念」是對「這」字的解說。
[6] 多數學者都認為2:6-11是一段早期教會的詩歌, 不過也有人認為觀乎其中文字與保羅的接近, 也有可能是保羅用早期教會詩歌為本但有了修改, 甚或全是保羅自己的作品。
[7] 「不….為強奪的」這個希臘文句式在新約只出現這一次, 歷來都是解經家熱談的話題, 其意義基本上是耶穌放棄自己的權利, 不予採用。
[8] 這正是保羅此際身陷牢獄的實況, 但若然他知道腓立比教會能夠活出像基督的生命, 他就有喜樂, 他的喜樂就可以滿足。
[9] 1:27-30已經提及過, 當他們都同有一個心志(同樣順服聖靈的帶領), 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保羅的喜樂就可以加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