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腓3:1) |
「弟兄們…」(1),保羅呼籲過要有生命見證才會有喜樂後,用「我還有話說」這語句把話題的方向改變,[1] 之前講述的都是對教會信徒的呼籲,這一章保羅談到要防備猶太人傳統的挑戰。
A. 還有話說。1-3
A1 要靠主喜樂,1
A2 以聖靈敬拜,2-3
B. 保羅見證。4-11
B1 也可靠肉體,4-7
B2 從死裏復活,8-11
要靠主喜樂(1):「你們要靠主喜樂…」(1),前面已經講說了得著喜樂的多個途徑了,包括祈禱,傳福音,效法基督,活出生命見證等,「靠主喜樂」既可看前文的一個小結,也是為接著的話題而提出的,那就是:要有真正的喜樂,不是倚靠傳統和才能,乃是要倚靠主才有可能。(參附錄:甚麼是「這話」?)
以聖靈敬拜(2-3):「犬類」、「作惡的」和「妄自行割的」像是提及三種人,保羅其實要提醒腓立比信徒要防備猶太主義者的攻擊及其錯謬的教導,提出的三個方面正是對他們的行徑的最佳說明,「犬類」指的他們是像狗一樣四處吠叫和尋找食物,[2] 「作惡的」指的是他們不遵行神的話語行,「妄自行割的」是指他們以只是空有肉體割禮,卻沒有生命見證。[3]保羅同樣也用了三個特徵描述腓立比信徒的應有表現,真受割禮的信徒應該是:「以聖靈敬拜」的,[4] 「榮耀主名的」(在基督耶穌裡誇口),和倚靠主作工的(不靠著肉體的)。
也可靠肉體(4-7):若說人的得稱為義要靠守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保羅在此回應,比起那些猶太主義者要強得多了,他們常常吹噓自己是正統猶太人,又怎樣熱心守好律法,於是保羅就提到自己的便雅憫支派血緣,自己是法利賽人,自己更是帶頭逼迫教會的等事實,所以,「就律法上的義」說,再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了。不過,當與主相遇,生命改變後,從前這些認為與他有益的資歷,他都不再提了,因為對於他來說這些事不單不是甚麼值得提的光彩事,反而像前文提及是「為難的」的事(見3:1)。
從死裏復活(8-11):不單他從前那些逼迫基督的往事對他是有損的,保羅更要指出,對他來說,萬事都是「有損的」,因為沒有任何事可以與耶穌相比,耶穌是至寶,因為保羅要指出,藉相信耶穌,人才可以得到那從神而來的義,而這因信而得的義使他「真知道」耶穌是基督,「真知道」復活的大能,「真知道」與主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5]
猶太主義者以為靠血緣,靠傳統,靠經驗,基督徒才可以得到從神而來的義,才可以有喜樂; 藉著保羅指出其中謬誤,神今天要告訴我們,只有靠相信耶穌,人才可得著從神而來的義,才可以有真正的喜樂。
所以,不管信主的日子長短,我們不是要去追求甚麼權力地位,不是要得著甚麼知識和經驗,我們只要曉得「認識我主基督為至寶」,我們都可以常常喜樂,是與週圍環境無關,是神為我們預備的,這就是「靠主喜樂」。
【祈禱】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
【附錄,甚麼是「這話」(腓1:1)?】
「我把這話…」(1),「這話」其實是指那些將要在下文講述自己的生命改變的話(所以和修本譯作「我把這些話再寫給你們」),因為收信人都曾經聽過「這些話」,所以他寫上「再寫給你們」,對他來說,他不會因提及自己信主前的往事感覺為難,但卻肯定此刻重述對他們是有幫助的。不過,寫「這話」前,他插入了2-3節說明重提「這些話」的原因。
[1] 希臘文(loipon)也可讀作「最後」(見和修本), 但既然接著的話題並非最後講論, 和合本選用的「還有話說」較合適。參馮蔭坤, 285頁。
[2] 諷刺的是這些人常把不信的外邦人稱為狗, 保羅稱他們為狗實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意。
[3] 譯作「妄自行割」因為原文沒有用割禮的標準用語 peritome, 而用了katatome這字說的是割傷身體, 指的是他們只有肉體的割, 心沒有割(參羅2:28-29有關真正的割禮, 是心的改變)。
[4] 順服聖靈帶領的敬拜, 或是在敬拜裏經驗聖靈的來臨。所以信徒的敬拜不應也不可能只限於在禮拜堂裏, 而是在何處都要敬拜。
[5] 「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11),
回應完因信耶穌而有的徹底反轉的人生觀後, 最後的這一句, 可以看作是保羅的感恩之言, 對於一個面臨殉道在即的人來說, 得以復活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