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3. 《以基督的心為心, 滿足喜樂》(腓2:1-11)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5)


「所以」(1),這個字告訴我們本段是延續前文有關「同心合意興旺福音」(1:527)的說明,1-4節是說明因此他們應該有的表現,5-11節則鼓勵他們效法主耶穌基督的榜樣。
A.
合一的表現,1-4
   A1.
在耶穌裏的生命素質,1
   A2.
意念相同的生命表現,2-4
B.
基督的榜樣,5-11
   B1.
以基督的心為心,5
   B2.
耶穌基督的意念,6-8
   B3.
耶穌虛己與高升,9-11

在耶穌裏的生命素質(1):這句子的四個「甚麼」提醒收信人因信耶穌已經擁有的生命素質。「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提醒他們主耶穌的話可信可靠(比較太11:28[1]),「愛心有什麼安慰」提醒他們經驗過的神慈愛(比較林前13),「聖靈有什麼交通」提醒他們不要輕忽聖靈的感動(比較帖前5:19[2]),和「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提醒他們要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參愛人如己的誡命,另參西3:12)。

意念相同的生命表現(2-4):保羅已經說明過,為腓立比教會禱告,他就喜樂(1:4); 但這裏他告訴收信人那樣的喜樂不足夠,若然他看見腓立比的眾信徒們可以捐棄成見,有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不結黨,不貪圖虛浮的榮耀,各人不再只單顧自己的事,同心合意為所信福音齊心努力,他的喜樂就可以滿足。[3]

以基督的心為心(5):這一節用祈使語氣的話應該讀作「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4] 保羅期望他的讀者要有「這樣的意念」,[5] 甚麼意念呢? 「這」說明的就是2:2-4提及的同一的「意念」,「這意念」事實上就是耶穌基督的意念,保羅在這節下半如此補充。為甚麼保羅會這樣說呢?於是他在6-11節用一段相信是早期教會的詩歌來講述的耶穌基督的意念。[6]

耶穌基督的意念(6-8):這一段是頌歌上半,是新約聖經裏著名的基督「虛己論」頌歌,唱頌耶穌「虛己」的表現。這歌的起點是頌讚耶穌本來就是神,所以本可以像一樣的慈愛和公義,也像神一樣的全知和全能等。然而,詩歌卻唱頌:耶穌在世上並沒有因為自的身份,採用任何方式去取得與神同等的地位。[7] 耶穌不單放棄了那本來就有的尊貴身份,而成為了一個普通人,像一個奴僕那樣的卑微,和凡事順服,甚至順服至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虛己與高升(9-11):頌歌下半用「所以」這個轉折詞開始,說明因為基督的虛己,神就把基督從那最卑微處提升到至高處,比任何名字都更尊貴,不單遠超過當時羅馬皇的一切銜頭,就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偉大人物都不能與之相比,因此人人都要向基督下拜,個個都要稱基督為王,所謂「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10),就是包括眾天使,和古往今來,當然也包括魔鬼撒但,他們都要稱在基督面前下拜。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保羅引用這頌歌固然是因為讀者都熟識這歌,所以容易產生共鳴,但更重要的是藉耶穌基督的經歷,說明這是喜樂的秘訣,像耶穌一樣的謙卑,一樣的順服,不是因此失去了許多利益,[8] 因此被人攻擊,而是喜樂可以滿足,這也正是保羅即使寫此信時正面對以身殉道的見證。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是的,引用耶穌的虛己得尊榮的頌歌更根本的原因是叫腓立比人學像保羅「以基督的心為心」,從而喜樂可以得滿足。[9] 今天我們有喜樂嗎? 我們的喜樂滿足嗎?有耶穌的心為心,把冷漠變成愛,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祈禱】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5)
主啊,我要以你的心為心,用你的眼目看世界,去關心角落中受傷的靈魂,把你的愛分給那些不起眼的面孔,把冷漠的世界變成愛,阿們。

 

【把冷漠變成愛】(讚美之泉詩歌)

你的眼是否被太多美麗的事物迷惑?
你的心是否被太多紛雜的世俗綁鎖?
分些關懷給角落中受傷的靈魂,
分些愛給那些不起眼的面孔。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你身邊的人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
這世界需要你我把冷漠變成愛。

 



[1]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11:28)

[2]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5:19)

[3] 因為保羅知道當時教會有嚴重磨擦紛爭的事, 所以這裏提出「要意念相同有一樣的意念(2), 四個片語其實只是說明一個意思, 就是勸勉他們要有彼此相愛的生命(1:8)3-4節合共的三組「不」和「要」的句子是叫他們活出彼此相愛的進一步說明。

[4] 參馮蔭坤, 《腓立比書》, 204

[5] 原文其實只有「這」一個字, 「這樣的意念」是對「這」字的解說。

[6] 多數學者都認為2:6-11是一段早期教會的詩歌, 不過也有人認為觀乎其中文字與保羅的接近, 也有可能是保羅用早期教會詩歌為本但有了修改, 甚或全是保羅自己的作品。

[7] 「不….為強奪的」這個希臘文句式在新約只出現這一次, 歷來都是解經家熱談的話題, 其意義基本上是耶穌放棄自己的權利, 不予採用。

[8] 這正是保羅此際身陷牢獄的實況, 但若然他知道腓立比教會能夠活出像基督的生命, 他就有喜樂, 他的喜樂就可以滿足。

[9] 1:27-30已經提及過, 當他們都同有一個心志(同樣順服聖靈的帶領), 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保羅的喜樂就可以加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