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2 《不要激動愛情(一)》(歌1:9-2:7)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情願:或作不要激動愛情,等他自發)(2:7)

這是六幕歌劇第一幕的下半, 在佳偶與耶路撒冷眾童女都開腔以後, 良人(男主角)也開腔了, 不過他並不是已經來到, 佳偶還沒有等到情郎, 只是一種歌劇的表現手法。(注意經文沒有註明佳偶、良人和眾女子說了那一句話, 但現代的聖經都會在各人說話之前註明, 如和合本用女、男和眾人等。詳見附錄:究竟誰在說話)
A. 良人讚賞佳偶, 佳偶懷中良人, 1:9-14
B. 我的佳偶美麗, 像谷中百合花, 1:15-2:2
C. 佳偶懷抱良人, 不要激動愛情, 2:4-7

「我的佳偶(1:9-11), 如果我們把這歌劇的場景定位在佳偶等良人, 良人這一段歌大概可看作是佳偶想起良人曾經這樣稱讚過她, 如此高貴和美麗, 並且答應過為她裝扮。

王正坐席的時候(12-14), 佳偶仍然沉醉在她的瑕想中, 當嗅到哪噠香膏發出的香味, 她就想像她的良人(所謂的「王」)來到了,[1] 像一代沒藥在懷中, 像鳯仙花那樣香。

我的佳偶, 你甚美麗(1:15-17), 這一段是男女男的簡短對唱, 先是良人稱讚佳偶美麗, 然後是佳稱讚良人可愛, 佳偶歌中提及「我們以青草為牀榻」使不少者聯想男女的親密性事, 是不必要的, 因為良人遲遲未至, 為要去預備地方, 也自然明白男聲其後和應「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樑, 以松樹為椽子」, 是同一主題, 與親密房事無關。這一輪的對唱最後以佳偶唱出「我是沙崙的水仙花(2:1-2), 然後是良人給她肯定作結束。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2:3), 這是第一幕的結束, 佳偶稱讚良人像蘋果樹, 所以提及嘗這樹的果子, 可能是佳偶想起良人的某些品格,[2] 叫她十分享受的時刻。

「他帶我入筵宴所(4-6), 佳偶又回到良人來到帶她去到那新居的想像情景裏(參前文1:4解說), 到了飯廳(筵宴所), 佳偶請良人給她乾葡萄增補力量, 給她蘋果使心暢快, 然後良人把她抱在懷中[3]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7),[4] 想像當佳偶唱頌至此, 佳偶和良人在筵宴所, 躺在良人懷中, 當這些耶路撒冷的眾女子(眾們)屏息以待將要發生的事時, 佳偶卻這樣唱, 為要叫台上台下所有人不要發聲或作出任何推波助瀾的言說。想像劇場此刻眾人都表現得大為興奮, 想要叫良人和佳偶作出進一步的行動(更親睰的), 佳偶卻在這時叫她們不要吵, 指著羚羊及母鹿是比喻說法, 因這兩種動物都會在些微聲響下就會奔逃。

「不要激動愛情, 等它自發(7), 這一節的下半應作這樣的讀法, 這是為甚麼佳偶叫眾人不要作聲的原因, 因為即使是情到濃時, 但因為時候還沒有到, 要等到時候滿足(等它自發之意), 佳偶與良人的婚盟仍未締結, 所以兩人的交往到此為止, 即使那只是瑕想的情景, 不然那就是犯了姦淫了。[5]

為甚麼不要激動愛情? 因為佳偶知道良人愛她, 所以當她陶醉在良人的懷抱時(2:6), 與其是叫眾人不要驚動良人去做進一步的行為, 實際是叫自己不要操之過急, 要等待良人自發的愛。

男女之間的愛要經得起考驗, 要學習等待, 不要因為情到濃時, 就情不自禁, 不要激動愛情不是說男女之間沒有激情, 而是強調為了那真正美好的來到, 男女愛情要有界線, 不要被自己的感覺或週圍環境影響超越神為人定下的約定 (後記: 二人連合的意義)

所以不要激動愛情」提醒神的兒女, 不要因為性的衝動去滿足性的需求不要激動愛情, 因為等待時候滿足, 細水可以長流。同樣成聖需用功夫, 需要等候, 人生的高低起跌, 喜樂哀愁是無可避免, 但只要認定神是愛, 就可以等待, 可以經歷這種愛, 不要因一時的失意便懷疑這愛, 當時候滿足, 這自發的愛一定會來觸摸我們, 一定會建立我們。

附錄: 究竟誰在說話?
要讀得明白雅歌, 除了要知道這是一個歌劇之外, 也許更重要的是, 究竟每一句話是誰說出來的為此, 現代的印刷版聖經都會於不同人物在歌劇發聲時加以註明, 於是我們在中文和合本等聖經中看見女、男和眾人的字眼, 聖經的原文本來都沒有這些註明的, 但近代的聖經學者既已有共識, 確定這是一個歌劇, 所以不同語文的譯本都依循這方式, 在各人發聲前加以說明, 於是在這六幕歌劇中都註明唱歌者是誰。然而因為某些部份有點隱晦, 不易確定是誰在唱, 所以不同的聖經版本在註明時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六幕劇的界線卻是清楚的(見上文的說明)。筆者在解說時基本上按中文和合本的標註作解說。請讀者務必留意, 因為說話是誰根本決定了經文的解讀。至於全不理會的解讀, 實是錯過了二千年解經歷史的努力, 讀者請小心留意。

後記: 二人連合的意義, 2:21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學說被現代心理學家推崇, 按這學說人的一切行為思想都與性的本能和激動相關連, 這種說法有言過其實之嫌, 但性的感覺與人的行為有相當關係卻是不爭事實, 怎樣處理好性的需要和建立健康性觀念是今天我們要正視的。人對性的需要隨著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變化, 有一天, 人的性本能會減退, 性需要會升華, 性的需要不再以肉體滿足來衡量, 而是以心懷意念的契合來界定(青年人對此難明白或不同意, 只有隨著人的成熟才會逐漸領悟)

聖經告訴我們, 性的需要是因為人與人要完全的連合成為一體而產生(2:21), 那種滿足是人在其它任何事情上不能相比的, 但這種連合成為一體其實只是一種更好的關係的預演, 那就是在天國裏人與神可以完全連合成為一體的預演, 預演已經是那麼享受, 所以何以聖經常提及在天國裏神人合一的好(1:23), 也說明為甚麼耶穌告訴人在天國裏不嫁也不娶, 因為那時的關係要比在世時的情愛好得太多(22:30)[6] 因此, 人有「成聖」的需要, 好比男女間的性需要, 這成聖的需要與日俱增, 直到見主面, 人與神可以完全融合, 安躺在主懷裏, 直到永遠




[1] 這是雅歌中第二次提及王的經文。有人認為雅歌中有兩個男主角, 於是將王與良人區分開來, 但根據第12-16節的結構(包括人稱代名詞的用法), 比較有可能的是王與良人乃是同一個人。這並未要求良人一定得具有王室的血統, 因為這個名銜可以用來指任何一位新郎。
[2] 把吃果子的場景看作寓指男女的親密關係是不必要的。
[3] 筆者不認同有人認為筵宴所、乾葡萄和蘋果都是與催情活動有關。
[4] 這語句在本節和3:58:4重覆出現說明全詩主題, 也成為段落框架。
[5] 摩西律法清楚說明, 超越婚姻以外的兩性關係是觸犯姦淫的罪。
[6] 因此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有這種男女性的滿足才可以得著美滿人生, 豐盛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