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10. 《倚靠神終久必發達》(伯8:1-22)

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8:7)

當約伯與以利法的對話結束,約伯又再向神埋怨後,三友中的第二個人發聲了,他叫作比勒達,這名字希伯來原文意思是「爭辯者」,他的言論說明他是一個強調功利果報的人(見第81825章的講論)。[1]

A.
責約伯冒犯神,1-10
  A1
若悔改仍有憐憫,1-7
  A2
叫約伯憶古思今,8-10
B.
遭禍患必有因。11-22
  B1
蒲草與蘆荻比喻,11-18
  B2
兩種人古有明訓,19-22

若悔改仍有憐憫(1-7):
約伯對神埋怨的甫畢,為要制止約伯講出冒犯神的言論,比勒達指出,即或約伯沒有錯,但約伯兒女可能有得罪神(8:4,這正是約伯素來擔心的,見1:5),然後就以這兩個問話反問約伯,指出約伯遭遇禍患必有因,因為神不會偏離公平,不會偏離公義。比勒達叫約伯及早悔改,只要全心倚靠,尋求神的憐憫,神必然會幫助他,他強調即使約伯現在這樣卑微,但只要恆心相信,後來必然可以再次興旺起來。[2]

叫約伯憶古思今(8-10):
比勒達叫約伯考問前代,他指出與古人相比,他們好像昨日才有,所以許多早已發生過的事情都一無所知,人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9),所以他叫約伯想想古人的經驗,並以古為鑒,約伯定必能夠發現問題所在(所謂「從心裡發出語言來」意涵)。

蒲草與蘆荻比喻(11-18):
比勒達用蒲草都需要泥土成長,與蘆荻要有水份滋養作比喻,用以說明離開神的供應,人必會滅亡的事實,這都是「忘記神的人」(13)的寫照,16-18節講述的正是忘記神的人會遇上惡果,雖然他們曾經看似興盛,但當他們在本地被拔出,就會被人徹底忘記。

兩種人古有明訓(19-22):
「看哪,這就是他道中之樂;以後必另有人從地而生」(19,「看哪」這個希伯來的感嘆語為要對引用這些例子作結語,比勒達說明以為有倚靠而快樂的人,最終都沒有快樂,因為所倚靠的其實都不可靠。「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20),比勒達的講論最後以神怎樣對待完全人和惡人作結束,這結束語實際是叫約伯認罪悔改。事實上,約伯前面那段埋怨神話語結束時也提及自己要認罪(見7:21)。

比勒達這一番言論既駁斥了約伯對神的冒犯,也重申了自己對傳統,對宗教的信念,他的立論正確,又加以生活例證說明,這些講論聽起來的確很有力量。

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7),比勒達的道理是對的,這一句說話是他論說的中心,提醒每一個相信跟從神的人,不要因為眼前的環境而懷疑神的應許,只要相信,只要堅持守住神的話語,最終必會迎來新生,迎來發達。事實上,我們將會看見比勒達的說話是對的,故事結束時,約伯果然脫離苦境,甚是發達。(參附錄: 不要錯過約伯朋友的言論)

【祈禱】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太13:31-32
主啊,求你叫我用信心領受你的教導,賜我智慧把真理做出來,不會使人跌倒,卻叫人可以得做就,阿們。


【附錄: 不要錯過約伯朋友的言論】
讀約伯記要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三友的講論都是錯的,這樣就失卻了讀約伯記的意義了,如果三友的說話是錯的,約伯的埋怨是錯的,為甚麼約伯記用了全部內容講論這些神學,論證?以利法代表的賞善罰惡原則以為可以為一切事情找到答案;比勒達代表的宗教敬虔原則以為可以引人走義路;由瑣法代表的知識方法論原則以為可以為人找到出路,他們言說中的理論和原則其實沒有錯,問題只是沒有把真理適當地應用,他們都犯了以偏蓋全的謬誤!
所以讀約伯記要不單只知1-2章引言裡的「賞賜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和」(1:21)、「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2:10),和第42章結語裡的「從前風聞有你,如今親眼看見你」(42:5),起始和結束中間約伯記有長長的40章的詩歌,才是這書卷的信息所在,才是這些金句的所以然,所以,請記好,「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都是有益的」(提後3:16),不要錯過約伯朋友的講話,不要先入為主地以為都是錯的,這會犯上清潔產房時把初生嬰兒都一併倒掉的謬誤。「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22:21),這是那個宗教敬虔主義者以利法的講論,不要輕看這話語,許多人都因為這話得到祝福,這話是對的!



[1] 約伯和三友合共有三輪的對話,每一輪對話都以約伯發聲開始,三友輪流說話,再有約伯的總結發言。這裡是第一輪對話中比勒達的發言。比勒達beldadBel古代近東傳統神祇名字,dad意思是爭辯,這名字反映他是強調傳統功利果報的人(見第81825章的講論)

[2] 單以這一句言,比勒達的說話是對的,事實上故事結束時,約伯果然脫離苦境,甚是發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