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你手裏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伯11:13-14) |
聽到約伯的埋怨和哀求後,第三個朋友瑣法發言了,他以智者自居(見11:6,8,及12:12,13,16,13:5多番提及智慧)[1] 他指出約伯的講話只是自取其辱,強調約伯沒有智慧,末了他勸約伯要離開罪才可以蒙恩。
A. 責備約伯的狂妄。1-12
A1 願約伯得神智慧,1-6
A2 神的智慧不可測,7-12
B. 呼喚約伯要悔改。13-20
B1 呼召約伯要悔改,13-15
B2 離開虛假安全感,16-20
願約伯得神智慧(1-6):
對於約伯對神的連番批評,特別是一再埋怨神對好人惡人一樣的擊打,一再埋怨神不讓他一出生就死去等言論,瑣法直斥約伯「太多的言語」和「多嘴多舌」,所以他直斥約伯的話語都是誇張失實的言論。瑣法評擊約伯不識好歹,不知道如果神真的責罰約伯(4-5),他要遭受更大的打擊,所以約伯實在太過無知,所以求上主給約伯智慧可以明白過來,知道感恩,知道神其實沒有按他的罪孽責打他。
神的智慧不可測(7-12):
批評過約伯愚笨和沒有智慧後,瑣法接著向約伯連珠提問,從「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7),直到「誰能阻擋他呢?」(10),這些提問實是說明約伯對神的無知,和智慧的重要,而那正是約伯所缺乏的,所以他為約伯向神求賜下智慧,免得約伯像空虛的人一樣毫無知識,像驢一樣愚笨。
呼召約伯要悔改(13-15):
瑣法的三番尖銳批評過後,雖語氣仍然嚴厲,但卻不再批評,由「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13)開始,勸告約伯走出困局惟認罪悔改,向主呼求。這一段話回應了約伯前一段發言末了的那一個卑微哀求:「求你停手寬容我…叫我可以稍得暢快」(10:20-22)。
離開虛假安全感(16-20):
瑣法指出,若然得到神的憐憫,約伯不單可以稍得暢快,而是可以「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17)。瑣法預告若然約伯回轉,神會用他成為許多人的祝福,他告誡約伯不要選擇惡人的路,因為惡人的路是絕路。言下之意就是叫約伯離開虛假的安全感。
不少基督徒把複雜問題歸因於單一因果,這是瑣法的謬誤,我們要警惕不要把聖經的教導簡化。約伯的掙扎比瑣法的答案更貼近信仰的真實,因為他堅持與神對話。神的智慧不只顯在宇宙(見瑣法7-9節的話),更顯於與受苦者的同在中(林後12:9)
【祈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
【後記: 馬正遠(Jaeson Ma)見證】
馬正遠(Jaeson Ma),29歲時已經成為饒舌歌手,是年輕牧師,在亞洲地區造成風潮,並帶領成千上萬的青年人信主。出生自破碎家庭,青少年時期開始離家出走,為尋求同儕認同,進入幫派,吸毒、 打架,但卻因著一場偷竊意外,扭轉了他的江湖路,從此人生有了180度的奇妙轉變。馬正遠見證十七歲那年,他在美國與黑邦為伍,在名店工作卻把衣服偷走拿去賣,結果在母親的勸勉下,在公司發現前自首,經過了半年的法庭審訊,最後竟能獲判無罪釋放,從此他不再一樣,不是可以稍得暢快過生活,可以在荷理活的娛樂圈冒起,後來進入神學院學習,今天成為無數演藝業界的牧者,在世界不同地方見證神的大能。
[1] 聖經沒有出現過拿瑪這地方,瑣法這字的字根是「離開」。三人當中他的言論最短(伯11、20),但卻最沉重苛刻。他沒有在第三回合辯論中發言,有人以為那段經文是遺失了,也有人以為以利戶是瑣法的別名,只是這兩個說法的理據並不充份。所以筆者接受瑣法就是只有兩次發言。事實上,這是聖經常用的表法,在重覆中的格式中用把最重要的信息安排在不重覆的言說中,事實上以利戶的講論才是講論的高潮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