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12. 《神賜人生命和慈愛》(伯10:1-22)

你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你也眷顧保全我的心靈。(伯10:12


約伯那一番「人生短暫,唯願神不加苦難」(9:25-35的言說以後,又一陣子的沉默過去了。然後,約伯又再發聲,拉開了第一輪約伯與友人對談的第三次對話。[1]

A.
我厭煩我的生命。1-13
  A1
為何造我活受罪,1-7
  A2
造人為了受苦難,8-13
B.
我若犯罪請察看。14-19
  B1
作好作壞都受禍,14-17
  B2
求早死稍得暢快,18-22

為何造我活受罪(1-7):
約伯仍然痛苦難當,仍然無法釋懷,於是再次連番提問:「你為何與我爭辯?」1下)、「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壓這事你以為美嗎?」(3、「你查看豈像人查看嗎?」(4)、「尋察我的罪過嗎?」(6,這樣的連串質問還不夠,約伯最後更這樣說:「其實你早知道沒有人能救我,是這樣嗎?」(7[2]。言下之意

造人為了受苦難(8-13):
「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你還要毀滅我」7),言下之意,神造人就是要人受苦,為此約伯接著用兩個比喻加以說明,其一8-9節用窯匠用泥作器具,那些器具最終仍然歸於塵土;其二是10節的牧人擠牛羊的奶,就是為了做奶酪(奶餅),泥仍是泥,奶仍是奶。11-13節是兩比喻的說明:即使神做人有皮肉和筋骨,給人慈愛和生命,又眷顧保全人的心靈,但最終人還是不免要死去,因為這是人的命定(「我知道你早有此意」的意涵,另參來9:27)!

作好作壞都受禍(14-17):
約伯繼續向神抗辯,請神指明自己所犯何罪,若因此受責打,他不會埋怨,但為甚麼,自己所行的是,卻仍然要被責打,當他才捱過了一次,神又再找別的罪證來攻擊他,找別的軍隊攻擊他和他的家。為惡為善結果都是一樣,這真是何苦,人被造就是為了受攻擊嗎?這是約伯的抗辯!

為何仍然要活著(18-22):
約伯又再質問神為何不讓自己一出生就死去(與3:11同),至此,約伯這一輪的埋怨與質問都和之前的發言相同,然而,「我的日子不是甚少嗎?」(20,約伯這時忽然插入這問題,不再是質問,而是為了引入一個懇求。既然人生在世總有苦難,不管做好做壞,都要活受罪,既然人出生沒有即時死去,約伯發出一個卑微的請求:「求你停手寬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蔭之地以先可以稍得暢快。」(20-21)。他要說明什麼嗎?

可以稍得暢快」,因為罪進入了世界,人生在世,必有一死,信主與否都一樣,這正是約伯要面對的世界。誰可以給人「可以稍得暢快」?只有神可以給人得暢快,但約伯問錯了,神不是給人稍得暢快,神可以給人新的境界,約伯對人死後的觀念也是有限的,那地甚是幽暗,是死蔭混沌之地;那裡的光好像幽暗」。相信耶穌的人,離開世上要去的天家,是神為人預備的美好處所,在那裡沒有眼淚,沒有愁苦,只有喜樂,只有敬拜(見啟示錄4-5章)。相信耶穌的人,不是可以稍得暢快,而是可以常常喜樂,凡事謝恩,因為神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並且眷顧保全我的心靈,阿們。

【祈禱】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主啊,感謝你賜我新生命,叫我可以常常喜樂和祈禱,並且因為你的同在,我可以把你吩的事都做好,阿們。


【後記
: 耶穌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可以稍得暢快」(21下),一個姊妹的親人長久以來抗拒福音,直到後來身患重病,被告知時日無多,才勉強在家人苦勸下決志信主,本來只想隨便呼衍,也免卻信主家人的厭煩,然而,竟然在醫生指出再沒有希望時,因為有教會傳道人去為她禱告,病情大有好轉,可以出院,可以去教會(以前都是被迫去的,這時卻是自願要去的),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姊妹病情再惡化,最終離世。相信耶穌得永生,靠著主的恩典,信主以後可得暢快,即使生老病死依然要面對,即使生命仍然短暫,但因為相信,雖然仍然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因為主叫人改變了心態,人生可以得暢快。



[1] (The 3rd dialogue in the 1st round of the 3-round debate)參第七章釋義的【附錄】,有關約伯記的結構。

[2] although you know that I am not guiltyand there is none to deliver out of your hand(10:7ES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