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31.《為主而吃為主不吃》(羅14:1-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14:6


本著12:1-2提出的原則,保羅已經提出了三方面說明,和兩個態度了,在14:1-15:13的段落中,他要用這些原則勸勉讀者處理一個實際問題:強者與弱者該如何相處,這個勸勉用了比前述的三方面說明和兩個態度的編幅總和還要多的文字。14:1-12先提出一些基本原則。文中的強者和弱者所指為誰?歷來眾說紛芸。

A.
不可輕看主僕人。1-3
  A1
要接納信心軟弱的,1
  A2
吃與不吃都有主人,2-3
B.
不可論斷主僕人。4-6
  B1
主使僕人站立得穩,4
  B2
吃與不吃都是為主,5-6

要接納信心軟弱的(1-2
這是早期教會一個極其實際的分歧:一群人因傳統和禮儀的緣故只吃蔬菜(文中「信心軟弱的」),另一群人則相信百物都可吃(15:1稱「信心堅固的」);有人看重某些日子,有人卻看日日都一樣,於是兩方面因此常起磨擦,引致教會出現分裂的危機。保羅在此呼籲雙方都不要為此爭辯了,而是要接納對方的選擇,尊重對方所作的。

吃與不吃都有主人(3
從下文可知保羅談論的實是當時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在文化及信仰實踐上的張力。一般來說,那些「信心軟弱」、堅持只吃蔬菜、謹守特定日子的,多數是猶太背景的基督徒。他們生長於嚴謹的律法傳統中,飲食有潔淨與不潔淨之分,節期更是信仰生活的重要部分。歸信基督後,他們雖然接受福音,但長期以來的宗教習慣與良心敏感度,使他們難以立刻放棄傳統實踐

主使僕人站立得穩(4-5
堅固的人常因軟弱的人這種吃食情況作出論斷(文中沒有明言,一般相信論及是否真相信,能否得救恩的層次)當時市場上的肉食很可能祭拜過偶像的,吃這些肉對猶太背景信徒言不僅是違反律法,更是良心上的掙扎。因此,他們選擇不吃肉,是出於敬畏神的心。[1]「信心堅固」者主張「百物都可吃」、看日日都相同,主要是外邦背景的基督徒。他們沒有猶太律法的包袱,從保羅的教導中明白:基督已成就律法,基督徒既然因信稱義,在真理上站立得穩(心裏意見堅定)。[2]

吃與不吃都是為主(6
保羅並沒有簡單地裁定誰對誰錯。他認同「信心堅固」一方的神學立場(這也是保羅所持守的),但他更關注教會的合一與弟兄姐妹之間的愛。因此,他提醒那些「堅固」的人:雖然你們在真理上正確,卻不可輕看、批評那些良心軟弱的人。同時,他也勸勉「軟弱」的一方:不可論斷那些憑信心自由吃喝的弟兄。

保羅刻意不使用「猶太人」與「外邦人」這種區分身分的標籤,而是以「信心軟弱」與「信心堅固」來描述雙方,固然是說明兩者靈命成長階段,更是因為要化解傳統產生的磨擦。他不是強迫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做法,而是將雙方的目光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原則:無論吃或不吃,守日或不守日,都是「向主而做」的(羅14:6),並且最終每位信徒都要向神交賬。

今日神也用這番言說啟發我們,基督徒不要因傳統、儀式、生活方式等差異產生分歧。保羅教導我們,與其爭辯是非,不如學習接納與體諒。真正的信心,不僅是持守真理,更是以愛心包容那些與我們不同的弟兄姐妹,我們同屬一位主,也同向一位主負責,阿們。

【祈禱】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 16:13
聖靈啊,求你開啟我的心,叫我不再錯把傳統和習慣看作是真理,阻攔我認識真理,我要踐行真道,活出基督的愛,阿們。


[1] 某程度上也顯出他們對福音中的自由尚未完全把握。

[2] 他們深知「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羅14:14),並且「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