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9. 《生命不過是一口氣》(伯7:1-21)

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7:7


「人在世上豈無爭戰嗎?」1上),怒吼過後,約伯像是平復下來了,然後說出了1-10節的感嘆的話,從約伯記的三輪對話的結構看,這是約伯與以利法的辯論總結。接著他又說出了另一段埋怨話,掀開了第這一輪對話的第二回合(參附錄:約伯記的分段結構)

A.
生命是一口氣。1-10
  A1
人死去可免痛苦,1-5
  A2
人活著只為死亡6-10
B.
人究竟算什麼。11-21
  B1
忍不住對埋怨11-16
  B2
轉眼不看我17-21

人死去可免痛苦(1-5
「爭戰」一詞應讀作「勞苦服事」,所以1-2節是約伯把自己與勞碌服事的僱工相比,指出自己目前的困局不如僱工!因為即使奴僕整天碌工作,他可以盼望黑夜來到息;僱工天天勞碌工作,可以盼望拿到工價。可是此刻卻是到了晚上也不能入睡!只能在床上反來覆去,直到天亮」(4),僱工的勞苦過後有工價,但約伯刻只是白白忍受痛苦,沒有回報,他身上的毒瘡帶只給他無盡的痛苦!

人活著只為死亡(6-10
無休止痛苦本已叫人沮喪灰心,這一段則講論更難受的事叫人徹底絕望的事,那就是沒有人記掛。[1]在這短暫而痛苦的人生,無盡痛苦已經叫人沮喪,更痛苦的竟然發現當自己離開以後,將會被徹底忘記,沒有人會想起世界上曾經有一個「我」!於是故土也不再認識」(10下)。

忍不住對埋怨(11-12
沉默過後,約伯向神質問:「我不是大海中作惡多端的海怪啊(中文譯作「大魚」的希伯來原文是作惡多端的大海怪),你為甚麼會這樣對待我?」。約伯埋怨:為甚麼當我以為睡著了,可以稍得息,你卻要用惡夢來驚駭我?用那些可怕的景像來恐嚇我?[2],「罷了,神啊,你讓我快快死去吧! 不要再管我,因為我的日子都是虛空」(15-16),約伯對神說出連串的晦氣話。

轉眼不看我(17-21
「人算什麼,你竟看他為大,將他放在心上?」(17
「每早晨鑒察他,時刻試驗他?」(18
「你到何時才轉眼不看我,才任憑我咽下唾沫呢?」(19
約伯連續提出三個問話,表面上問的是神為甚麼要理他,實質上是求神放過他,讓他死去算了!20-21節是約伯這番埋怨的結束話,他埋怨神既然是鑒察人的主,為甚麼不鑒察他的苦情,為甚麼神要把我當作箭靶,為甚麼要持續擊打他。像第一次埋怨後引出了提幔以利法回應一樣(3:1-26),這一次也引來另一位朋友出聲回應,是書亞人比勒達。

如果當人離開世界,沒有人會記得在這世界上曾經有過他,他為何而活?約伯的兒女僕人都死了,妻子埋怨他,朋友批評他,才三數天,約伯從東方最富足的人變成了無親人、無朋友,甚至是無人記念的人,他失去了活著的原因一個人沒有食物沒有水,生命可以延續三天,一個人不呼吸,生命不能維持三分鐘,一個人沒有了希望,只想尋死!因為活著沒有了意義。甚麼人、甚麼事情可以給人希望?金錢、物質、家人、友、權力、地位、讚賞、成功等都可以,但都不可以,就如約伯本來都曾經擁有過這些東西,但這些東西竟然轉眼消失,人的盼望從何而來?

【祈禱】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4:14
主啊,我的生命只是一口氣,只如一片雲,經風一吹,就歸於無有,求你給我希望,叫我知道生命是什麼,阿們。


【附錄:約伯記的分段結構】
《約伯記》在開始和結束中間的所謂約伯與三友的對話,多數學者3:1-26定為約伯的開場白,然後才進入三個回合的對話,於是約伯記的結構是(一)敘事散文1:1-2:13;(二)對話詩歌3:1-42:6三)敘事散文42:7-17。第一個回合是:

第一回合

提幔人以利法

書亞人比勒達

拿瑪人瑣法

友人發言

4:1-5:27

8:1-22

11:1-20

約伯發言

 

 

 

1. 回應友人

6:1-30

9:1-21

12:1-13:17

2. 自己的話

7:1-10

9:22-35

13:18-28

3. 向神的話

7:11-21

10:1-22

14:1-22


但觀察約伯發言部份的第3個環節(向神的話)實質上是引入下個對話的引入點,然後把所謂約伯在3:1-26的引言作為第一個回合第一輪對話的部份,並把約伯發言中的三個部份,稍作調整,會有不同的結構。

1:1-2:13敘事散文

 

第一回合

Dialog 1

Dialog 2

Dialog 3

約伯向神/友人埋怨/提問

3:1-26

7:11-21

10:1-22

友人回應

4:1-5:27提幔人以利法

8:1-22書亞人

比勒達

11:1-20拿瑪人

瑣法

約伯回應

6:1-30

9:1-21

12:1-13:17

約伯總結發言

7:1-10

9:22-35

13:18-28

 

第二回合

Dialog 1

Dialog 2

Dialog 3

約伯向神/友人

埋怨/提問

14:1-22

17:1-16

19:22-29

友人回應

15:1-35提幔人以利法

18:1-21書亞人比勒達

20:1-29拿瑪人

瑣法

約伯回應

16:1-5

19:1-6

21:1-18

約伯總結發言

16:6-22

19:7-21

21:19-27

 

第三回合

Dialog 1

Dialog 2

Dialog 3

約伯向神/友人

埋怨/提問

21:28-34

24:18-25

28:1-31:40

友人回應

22:1-30提幔人以利法

25:1-6書亞人

比勒達

32:1-37:24布西人以利戶

約伯回應

23:1-17

26:1-14

38:1-40:2

40:3-5約伯

約伯總結發言

24:1-17

27:1-23

40:6-41:34

42:1-6約伯

 

42:7-17敘事散文

 



[1] 有人說真正的死是「死後沒有記掛」!

[2] When I say'My bed will comfort memy couch will ease my complaintthen you scare me with dreams and terrify me with visions,” (ESV7:13-14)


8. 《以慈愛對待朋友》(伯6:14-30)

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伯6:14


說明了以利法的不公平指責後,約伯在本章的下半繼續抗辯,他指出把苦難看作為「罪的結果」實是膚淺,實是僵化的宗教觀,也過度簡化對神的信仰。

A.
依賴不可靠之物。14-23
  A1
干涸河流的比喻,14-21
  A2
質問朋友的動機,22-23
B.
否定朋友的觀點。24-30
  B1
請列舉我的罪狀,24-26
  B2
斥友人的不公正,27-30

朋友如干涸的溪流14-21
14節是約伯的人生觀,他認為即使不敬畏神的人,在極苦的時候,他的朋友都應該要用神的慈愛對待他。提瑪和示巴都是阿拉伯的綠洲,兩地都依賴固定的沙漠水泉生存,乾涸的河流會使兩地的客旅絕望,約伯以此比喻以利沙為首的朋友,「現在你們正是這樣」(21)。藉著這比喻,約伯表示對朋友們的表現失望,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活出慈愛!

質問朋友的動機22-23
我豈說…(22, 23),這裏連續兩次用「我豈說」的質問句,第22節說明他沒有叫朋友送他什麼財物,第23節則是說明沒有叫朋友來救贖他,這兩個質問句強調自己對朋友根本沒有所求,但他們卻是用言語來壓迫他,這樣的質問實是揭露朋友們的自義心態,他們更關心糾正約伯,而非真正關心和體恤他的痛苦。

請列舉我的罪狀(24-26
指出了朋友們的不正動機後,約伯在此提出,既是這樣,那就請他們來教導他。他請朋友們指出他有什麼錯,並且要言之有理,因為正直的言語大有力量,無的放矢的空洞言說是無益的(如以利法在4:12-21提及的「夜間異象」等)。朋友們要糾正他在痛苦中的呻吟實是捕風,毫無意義。

斥友人的不公正(27-30
批評過朋友的表現後,本段是約伯這番抗辯的總結。第27節是兩個比喻句,要以抽籤方式得到孤兒的物品,或出賣朋友的行為都是不公義的事,所以約伯請朋友們轉意,再思他的處境和他講出的話,不要再發表那些叫人心痛的偉論。

約伯認為,即使對待不認識神,又不敬畏神的朋友,他都會用慈愛待朋友,然而這時候,他的朋友卻不是這樣對待他!他的朋友只是從他的遭遇論斷他,硬說他必然有錯,叫他的心不得安慰。人的言語可以建立人,也可以拆毀人,今天面對禍患困擾的人,你會做什麼?

【祈禱】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
主啊,求你叫我不單與喜樂的人同樂,更叫我曉得與哀哭的同哭,叫我活出你的教導,讓我活出有愛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