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6. 《仰望神必蒙福, 敬虔原則(二)》(伯5:1-27)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因為他打破,又纏裹;他擊傷,用手醫治。(5:17-18)

愚妄人必被吞滅(1-7):說明過神必懲罰惡人,以利法稍作停頓後又說出這這一章的話。第1節是再次含蓄地說明約伯是有錯的所以約伯的呼求得不到神的回應,然後在2-7節重申愚妄人必被神除滅的事實然後用8-16節及17-22節說明人要仰望神及被神懲治的人可以蒙福,然後在23-26節以認識神必得益作結
A.
愚妄人與智慧人。1-16
  A1
愚妄人必被吞滅1-7
  A2
智慧人必仰望神,8-16
B.
受苦有福和有益。17-27
  B1
被神懲治者有福17-22
  B2
認識神於己有益23-27

A2 智慧人必仰望神(8-16
講說過愚妄人要被神除滅後,以利法再用自己的經驗講論,提及自己常常「仰望神」和事事託付他」;然後談及自己怎樣經驗義人必蒙福的恩典,然後大談仰望神的人怎樣蒙福,於是就算有狡猾人來攻擊,卑微的人有神保守,於是即使狡詐人設計謀害,貧寒人必有神拯救,說明仰望神的人有指望。

B1
被神懲治者有福(17-22
講論過仰望神的人無論如何都蒙福後,以利法用這一段繼續講說神賞善罰惡,說明真正敬畏神的人就算受神懲治都是有福的,於是提及諸如「他打擊,又纏裹」、「在饑荒中,他必救你脫離死亡」、「你遇見災害饑饉,就必嬉笑;地上的野獸,你也不懼怕」等論述重申4:6-11神學

認識神於己有益(23-27
以利法考察過的「這理」,就是第四和第五章他提及過的那些神義論。以利法的理論對嗎?十分正確,這是敬虔的原則,是一位屬靈長者的經驗之談,不過

為了在主日崇拜中講說聖經的理論,或是基督教的倫理,不少主日崇拜講員會圖文並茂的逐點說明,反覆把神學邏輯闡述,把其中重點分成三點或五點,[1] 不過信徒卻不能從其中看見神賜下的異象,聽不到神對人說話,聽到的只是關於神的知識(knowledge about God),關於聖經的理論(theory about bible),那些知識和理論都是好的,那些倫理教導都是正確的,但卻不能叫人體悟神的真實,領受神的恩典,不能叫人得到豐盛生命,更遑論得的更豐盛了。人需要的不是關於神的知識;人需要親身經驗神的恩典和憐憫,不是有關神恩典的二手資料,人需要的神自己,需要聽到神今天仍然說話。

【祈禱】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6:68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要跟從你,求你憐憫,求你天天藉著聖靈來更新我,好叫我常聽到你的聲音,阿們。

 



[1] 有時還會把各點細分成若干小點


5. 《人行惡必遭禍, 敬虔原則(一)》(伯4:1-21)

神一出氣,他們就滅亡;神一發怒,他們就消沒。(4:9)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1),聽到約伯發出3章的咒詛和埋怨後,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以利開始發言。[1]他講論的賞善罰惡,暗示約伯遇災肯定為他不是。五兩章都是他的話第四章是他的講論上半。

A.
神的賞善罰惡。1-11
  A1
以讚實責的安慰,1-6
  A2
必然賞善罰惡,7-11
B.
以利法的見證。12-21
 
B1 曾看見神秘景像,12-16
 
B2 曾聽到默示言語,17-21

A1
以讚實責的安慰(1-6
認識約伯多年的以利法說出3-4節的話,提及約伯素來教導許多人,又曾使軟弱的剛強,像是在讚賞和肯定約伯的為人;5節的口氣一轉,提及約伯遇上禍患就糊塗,甚至說出:「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6),這語句暴露以利法的核心論點:苦難是對約伯信仰的考驗,他若堅持純正必蒙拯救(參5:17-27)。原來,所謂的安慰說話實是指責約伯的話!

A2
必然賞善罰惡(7-11
無辜的人有誰滅亡?」(7),以利法(這名字的意義是「我的神是好的」)此說流露他那「善有善報」的觀念,他在這裡連續提出四番質問,說明神只會擊打惡人,然後在10-11節提及兇猛獅子的死加以說明他的論點

B
1 曾看見神秘景像(12-16
「我暗暗的得了默示」(12),以利法在此提及自己的神秘經驗,用以佐證自己的講論;他在13-16節首先說明那次經驗的場景提及看見體及當時驚怕情形!然後提及那時有聲音對他說出了17-21節的話。

B2
曾聽到默示言語(17-21
那聲音說明作惡的人必會滅亡的真理,即使一時不滅亡,但那只是「早晚之間」20上)的事,並且他們死後無人理會因為這些人是「無智慧而死」(21以利法言下之意實是指出惡人的死皆因沒有智慧。[2]

神是賞善罰惡的,惡人必站立不住,相信神是好的人(以利法所代表的)看見別人遭遇禍患時常說出這樣的話,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錯嗎?不,這種說法基本沒有錯,但把所有事情都訴諸於這種恩果關係卻是錯謬的。把關於神的道理說一遍以後,能給人甚麼幫助?就能叫在困局中的人找到出路嗎?

說出一些永遠是對的真理,有時不能建立人,反會適得其反!正所謂:「到地獄之路常是好心人鋪出來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求主帶領我們做智慧人:“Do the right at the right time.”

【祈禱】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15:23
主啊,求你叫我曉得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好叫你的榮耀被看見,你的名被尊崇,阿們。


【後記:順服是甚麼?】
有弟兄遭遇挫敗來找我為他祈禱。
「順服就會蒙福」,當我這些鼓勵的話還沒說完。
我知道啊,我還不順服嗎?我已經」,他氣忿忿地對我作出這樣回應!
「你這樣不是順服」我回應他。
「在自己不服氣時,仍然順從,那才叫順服」我補充說。

【附錄】約伯與三友對話的第一個回合
《約伯記》在開始和結束中間的所謂約伯與三友的對話有這樣的格式(pattern: 多數學者選擇,3:1-26是約伯的開場白,然後才進入三個回合的對話,第一個回合是:

第一回合

提幔人以利法

書亞人比勒達

拿瑪人瑣法

友人發言

4:1-5:27

8:1-22

11:1-20

約伯發言

1. 回應友人

6:1-30

9:1-21

12:1-13:17

2. 自己的話

7:1-5

9:22-35

13:18-28

3. 向神的話

7:6-21

10:1-22

14:1-22

但現代學者對這結構作出一點微調,更易於理解,下文將會加以說明。



[1] 以利法是音譯,希伯來文Eliyphaz的意思是:「我的神是好的(或譯黃金)」,他是年紀最長的,15:10

[2] 注意「智慧」是本書的討論焦點所在,全書出現38次,這是第一次



4. 《苦難的人為何有光?》(伯3:1-26)

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伯3:20

經歷兩輪災難後,約伯在痛苦中與三位朋友靜坐七日,最終打破沉默,但他的話並非理性辯解,而是咒詛與哀歌(1-26)。

A.
約伯咒詛出生日。1-19
  A1
咒詛自己的出生,1-10
  A2
埋怨出生沒死去,11-19
B.
在苦難中的哀歌。20-26
  B1
生命苦難的質問,20-23
  B2
約伯的極度絕望,24-26

A1
咒詛自己的出生(1-10
約伯痛苦萬分,既失去家財,失去兒女,當自己滿身都是毒瘡時,妻子卻反問他:「你還要持守你的純正嗎?」(9)。在生不如死的光景中掙扎時,約伯發出這裡的咒詛,這是痛苦的哀鳴,他沒有埋怨神,只怪為何自己會出生!為甚麼他會這樣咒詛自己的出生,因為唯有這樣,他才不會看見患難!所以,約伯咒詛自己出生的那一天。

A2
埋怨出生沒死去(11-19
咒詛之後,約伯接著就是埋怨,他埋怨為甚麼曾經出生!為甚麼呢?因為出生使他經驗現在這些痛苦,因為出生使他曾經擁有,曾經擁有錢財和名利,曾經經驗過富貴人生(14-15)!他也埋怨為甚麼沒有出生就死去(16),因為一出生就死去就從沒有經驗過擁有,因為在死人所在的陰間,惡人的攪擾再沒有果效,就如奴僕脫離主人轄制一樣。

B1
生命苦難的質問(20-23
詩歌體裁自3:20延續至42:6,標誌約伯記的主體為詩體對話。「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3:20),這裡的「光」象徵生命,約伯質問苦難中生命的意義,[1]反映他對神聖公義秩序(divine justice)的困惑,而非否定神的主權,約伯並非否定神的主權,而是質疑神對苦難的「沉默」,這成為後文神在旋風中回應(38-41章)的伏筆。

B2
約伯的極度絕望(24-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26),約伯的「不得安息」(原意「歇息」)與創世記中神在安息日的「安息」形成對比,說明自己與神隔絕的無助。「患難」一詞在舊約中常指神的憤怒(如詩6:1),但約伯並未犯罪(伯1:1, 8),因此他的苦難實是無原無故的,挑戰傳統「賞善罰惡」的人生觀(參伯4:7-8以利法的觀點)。

約伯的咒詛和埋怨告訴我們約伯只是和我們一樣性情的人,即使他曾經宣告過「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2:10)。

有待業多時的姊妹才上班兩天就被辭退了,心情十分沉重,在電話上聽畢姊妹語氣平靜的描述那兩天在辦公室裡的事情,我沒有給甚麼意見,也沒有教導她這事情給她甚麼功課學習,只是默言地聽,默默為她禱告。雖然只是用電話,沒有看見她,我感受到她正滴著淚,心裡有無盡的埋怨,她不需要甚麼教導,她只想把心裡的寃屈與愁苦傾吐。

【祈禱】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
主啊,求你給我聆聽的耳朵,更給我一顆聆聽的心,可以與哀哭的人同哭,好讓哀哭的人感受你的同在,阿們。

 



[1] 『光』(אוֹר)在舊約常象徵生命與神的同在(參詩36:9),但約伯反問:為何神將生命賜給受苦之人?這凸顯苦難與神恩之間的張力。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3. 《從神手裏得福, 也受禍》(伯2:1-13)

約伯卻對他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伯2:10

約伯一日間失去了所有財富,和所有的兒女,已經夠慘了,知更悲慘的事還要發生。

A.
天上的第二輪對話,1-6
B.
約伯與妻子的對話,7-10
C.
三友七天沒有對話,11-13

A.
天上的第二輪對話(1-6
既見約伯仍然正直,不因為逆境來到遠離神,也沒有埋怨神,撒但就指出若然約伯肉體受苦,就會離開神,就不再正直,於是上帝就容許撒但出手攻擊約伯的身體,不過在這個回應中,加入了一個條件:「要存留約伯的生命」。於是


B.
約伯與妻子的對話(7-10
於是第二輪的打擊來了,約伯忽然全身都長滿毒瘡
,[1] 然後約伯的妻子對坐在爐灰中的丈夫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在第一輪災劫中,約伯的僕人曾提及「神降災」的論點,現在是妻子的埋怨,約伯怎樣回應妻子的怨氣?「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約伯這樣回應了,他沒有因此埋怨上帝。

C.
三友七天沒有對話(11-13
然後約伯的三個朋友驚聞他的遭遇後,就來看望他,他們只是陪著約伯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沒有一個人向他說句話,因為約伯極其痛苦(
13)。[2]

就是因為神的不保守,才會有連串的不幸發生嗎?義人受苦就是因為撒但的攻擊嗎?兩幕的天庭對話似乎說明了這事實,然而兩幕天庭對話兩幕約伯的受打擊和約伯的兩番回應(12129),其實只是約伯記的序言

「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這是約伯對自己遭遇的答案,[3] 這樣說是甚麼意思?兩輪的天庭對話,兩輪對約伯的打擊,和兩番約伯的回應建構了這書卷的序言,這序言是一個邀請,邀請人好好的讀長長四十章的詩歌,那才是這書卷主體內容[4]

「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約伯回應妻子的這一句告訴我們一切發生在人身上的事都是從神而來的,[5] 人總會把好的事看為是福,壞的事看作是禍,但福與禍究竟是誰來訂的?好的事真的是福嗎?壞的事真的是禍嗎?人需要有從神來的智慧,才能判斷福與禍,才能夠成為智慧人。

【祈禱】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主啊,求你叫我順服你的話,敬畏你,叫我遠離惡,好得著你的智慧,得著你賜的生命豐盛,阿們。


【讀經隨想,塞翁失馬】古時候塞上有個老人,丟了一匹馬,人家來安慰他,老人說:「怎麽知道不是好事呢?」,後來這匹馬居然又帶了一匹好馬回來。----《淮南子.人間訓》
讀比喻的人不會問為何老頭兒受苦,讀者都會明白這比喻說明的是老頭兒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原來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後記:耶穌受難,要有神的智慧才能明白】
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兩千年前,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攻擊他的猶太人領袖以為這樣做可以解決心腹大患,愚蒙的百姓以為這樣可以制止耶穌繼續蠱惑人心,跟從耶穌的門徒和婦女卻以為耶穌的天國事業未竟全功,所有這些人都以為耶穌失敗了,錯了! 耶穌為何受苦?
兩千年過去了,我們終於明白,耶穌受的苦,成就奇妙救恩,誰能明白呢?這需要有從神而來的智慧,不是人間的道理。誰人可以得著這智慧?

【附錄】約伯的主題不是「義人為甚麼受苦?」
許多人都誤會約伯記是討論「義人為甚麼受苦」這命題,於是遇有人受苦,或自己受苦了,就來看約伯記,結果多會失望,看約伯記未能解決這疑問。當然也有人能夠得安慰的,得安慰的大抵是從頭兩章引言中約伯的兩次回應話(12129),與及結束時約伯末後的光景比先前更好,原因呢?就是約伯終於在旋風中得見耶和華(381)。

這是好的,但這樣的解讀卻錯過了約伯記的命題:是禍是福需要智慧判斷,而誰有智慧?甚麼是智慧?才是約伯記的主題,義人受苦只是一個引言,不是主題!

聖經學者把《傳道書》、《箴言》和《約伯記》並稱為舊約聖經的智慧書卷,談的就是智慧,《箴言》談論的是在日常生活裡發現智慧,《傳道書》談論的在無常人生中發現智慧,《約伯記》談論的是在反常人生中發現智慧。這些智慧書卷透過不同的體裁和主題帶領人發現智慧,領受智慧,做智慧人。



[1] 全身的毒瘡,可能是嚴重的皮膚病,也可能是全身的腫瘤,所以也可能是像癌病一樣的細胞異常的病變。

[2] 為甚麼他們不說話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三個朋友大概聽到了約伯妻子引述過約伯對她說過的這話他們既感受約伯的痛苦感受約伯對神的信心也不知怎樣開口安慰他。

[3] 比較這答案和「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這是第一輪災難時約伯回應僕人提出神降災的話,兩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4] 不過,多數讀者都會錯過,即使努力讀完,卻都會忘掉,因為看不明白! 因為那是由一篇又一篇的詩歌組成,其中有約伯的獨白朋友們的說話約伯和他們的對話,與上帝的對話等。因為他們都期望找出義人為甚麼受苦這答案! 結果卻找不到。

[5]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是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