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1. 《神必與你同在,當剛強壯膽(一)》(書1:1-9)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1:9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後」(1,這是約書亞記的起始語說明本書的歷史場景是接續申命記的,是約書亞怎樣接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迦南,與及其後為十二支派分地的報告。[1]

A.
約書亞承傳任務必然成就,1-5
B.
剛強壯膽三勸勉,三個原因,6-9

約書亞承傳任務必然成就(1-5):
「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2),摩西的死已經成為事實了約書亞真的可以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去得地嗎 甚至凡他們的腳掌將要踏上的地,神都要賜給以色列民,真的嗎?[2] 約書亞真的可以帶領這百萬之眾嗎就是因為他曾經幫助過摩西,戰勝過曠野路上的敵人如亞瑪力人17:8-15),又曾經作為十二支派的代表去探過路,曾經用腳掌踏過那片土地上看見過迦南地的美好嗎(民13章) 不是的!

上主這時告訴他這些話因為上主清楚知道當時的情況,當時以色列人已經站在約但河以東的岸邊了以色列人要過河然後攻城掠地上主更清楚知道約書亞這時的心境知道約書亞內心的惶恐擔心自己無力承擔帶領百姓這重任。所以上主三番勉勵他剛強壯膽」剛強」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要壯膽就是要無懼困難[3]

剛強壯膽三勸勉,三個原因(6-9):
「你當剛強壯膽!」(6),這是第一個剛強壯膽」勉勵主叫他剛強壯膽,因為這不單是主對以色列人當日的吩咐而是早已對他們列祖的應許。列祖當時只是人口稀少的一族人尚且相信了,何況那時他們已有百萬之眾。[4]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7-8),這是第二番剛強壯膽」的勸勉。即使以色列人相信上帝要給他們應許地但人民怎會聽從約書亞呢 所以主在這裏說明他當時要說的話就是律法書的話(摩西留下的五經的話)他只需要熟知那些話,晝夜思想,常說出摩西所說的話,人民就會聽從,道路就可以亨通。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9), 這是第三番的勸勉,也是最重要的,因為約書亞不是一個人去做成這事,而是有耶和華上主與他同行,無論他往那裏去,我豈沒有吩咐你嗎?這語句提醒約書亞,其實從前耶和華早已藉摩西說明,主要與他同在,只是他忘記了或是不相信(申31:6-8)。

今天神也吩咐我們做甚麼,我們也感覺無能為力嗎? 藉著聖經或牧者或其他人神早已經告訴過我們當作的事當行的路只是我們仍然懷疑也不相信神當日勸勉約書亞的話也是今天要勸勉我們的話,只要相信神的應許必然成就,時時記得起神的話,我們也可以經驗神的同在,聖靈的大能就可以在我們的心中發動,在我們的環境中顯明,因此,我們都可以剛強壯膽。

【祈禱】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裏去,都可以順利。【書1:7
主啊,感謝你從今天開始用約書亞記對我說話,你當剛強壯膽」,聽到了你的話我不怕了,要勇敢照你吩咐前行,阿們。



[1] 因本書內容有許多參照申命記的地方, 因此有人把約書亞記》看作是五經的續集, 事實上本書很多方面都有申命記的神學色彩。

[2] 包括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3-4)

[3] 雖然摩西離世以前, 曾經當著眾人任命約書亞接掌帥印(31:7), 但約書亞比誰都清楚, 眼前這百萬之眾不一定都會聽他的, 因為即使神勇如摩西, 也曾經多番被挑戰與質疑。

[4] 不要說亞伯拉罕時期只有一家三口, 就是到了雅各下埃及時, 也只有七十人(見創46:27)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38.《願上帝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羅16:17-27)

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和你們同在!(16:20)

16:17-27是全書的最後部份,包括了結語的第二次祝福及其後的問安,和結束的頌讚。

A.
祝福前的勸勉,17-18
B.
第二次的祝福,19-20
C.
第二次的問安,21-24
D.
最後結束頌讚,25-27

祝福前的勸勉(17-18):
「弟兄們,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17),第一輪的祝福與問安語說過了,書信該結束了,保羅在結束這信以前,又想起給羅馬教會另一番的祝福,就是祝福他們可以在當時的社會逆流之中站立得穩,於是在那第二次的祝福與問安語中間插入了這幾節的勸勉,勸勉他們要凡事順服主基督,而不要被肉體的軟弱所勝,並勵勉他們要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18

第二次的祝福(19-20):
這是書信結束前的第二個祝福語,保羅祝福羅馬教會有能力面對撒但的攻擊,並且可以勝過撒但的詭計,甚至可以把撒但擊潰,因為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常和他們同在。

第二次的問安(21-24):
這是書信結束前的第二次問安,與第一次問安不同,那是保羅給羅馬教會的問安,這裏是他的同工們向羅馬教會的問安。

最後結束頌讚(25-27):
書信結束了,保羅在此加入了一段頌讚,目的是帶領讀者認定福音開啟了舊約聖經中的奧秘,使萬國萬民都可以相信及順服主的帶領。

「願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這個祝福語出現在這裏告訴我們,當日的羅馬教會很可能正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屬靈爭戰,也使我們明白為甚麼保羅要用那麼長的篇幅去闡述有關神的救恩各方面的神學論證。作為當日的最大城市,又是羅馬帝國的都城所在,羅馬教會的信徒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無論來自外部的還是內部的,來自執政掌權的,還是其它宗教思想,甚至信徒自己對這個初生的基督教教義的理解,都是「撒但」常會用來攻擊神百姓的工具。

今天的信徒的挑戰與當日羅馬書讀者雖然已多不相同,但本質卻仍是一樣,當我們順服聖靈的帶領去活出新生命時,我們也會遭受撒但的攻擊,但我們不必擔心,因為神賜下聖靈時刻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可以把撒但踐踏在我們的腳下。是的,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可以有這能力,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與學問,甚或宗教經驗和神學知識,而是靠使我們大有盼望的聖靈給我們的大能(15:13)。

【祈禱】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
主啊,感謝你永遠不改變,求你叫我照著你那永不改變的真理,行出真道,在這個不斷轉變的世代裏,為你作見證,阿們。


+++ 回到「羅馬書今日讀經」目錄 +++

+++ 回到今日讀經Dailymanna總目錄 +++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7. 《除去從前羞辱》(書5:1-9)


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裏給以色列人行割禮。(書5:3


「約但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1,當那些以色列人正是磨拳擦掌期待著要去為得應許地一戰時,約書亞卻叫他們在吉甲行割禮。為甚麼呢?

A. 外邦人不再有膽氣,1
  B.
在吉甲為民行割禮,2-3
  B’
在吉甲行割禮原因,4-8
A’
以色列不再有恥辱,9

在吉甲為民行割禮(2-3):
「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2),[1] 約書亞可能也像錯誤! 超連結參照不正確。其他以色列人一樣過河以後就計劃展開軍事行動,不過這時候耶和華卻給他這樣的吩咐就在約但河邊的吉甲為以色列人行割禮,為甚麼呢? 這會嚴重影響軍士兵的作戰能力的啊! 並且行割禮所需用大量刀具,從何而得呢? 神吩咐約書亞就地取材,用那裏的石材製造火石刀」[2],約書亞聽從神的吩咐在那裏為那過百萬的人行了割禮,當然包括那六十多萬個能拿兵的男人。(出38:26,民26:51)。為甚麼要這時行割禮呢?

在吉甲行割禮原因(4-8):
雖然現在能打仗的男丁與出埃及時的數目相約同為六十萬人,但現在這在曠野出生的六十萬男丁卻是沒有受過割禮的,因為從前在埃及的時候,所有男丁出生後的第八天都會受割禮但在曠野的日子,他們再沒有行割禮了。割禮是神和以色列人立西乃之約時的標記,是每一個以色列民身上必須要有的; 不過,即使這樣,既然過去四十年都可以沒有,為何卻要偏要在預備戰爭的時候做呢? 結果叫所有人都要住在營中一段日子等待傷口痊癒。

以色列不再有恥辱(9
原來以色列人這時行割禮還有這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埃及的羞辱指的是他們從前在埃及奴的羞辱嗎 如果這樣理解,當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這羞辱不是早已經除掉了嗎? 埃及的羞辱指向的是新生命未得兌現的羞辱,[3] 是枉稱神的子民的羞辱。藉著行割禮,約書亞告訴這百萬民眾,他們可以不再被稱為漂流一族為恥,而是以成為神子民為傲。所以他們給那個地方起名吉甲,因為吉甲這個音就是希伯來文除去」的意思。

「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9),如果今天我們已經信主,甚或也已經參加浸禮了,然而我們卻仍然活在舊日的心態和價值觀中,未能經驗新生命新生活的美好,仍然活在舊有羞辱的陰霾中,不知道成為神的兒女的尊貴身份,我們也需要神把我們從前的羞辱從身上除去。今天我們不是要行割禮來除去我們舊時的羞辱,感謝主,藉著主耶穌差來的保惠師聖靈我們都可以除去那些羞辱。新生命新生活不再是一些理論,而是可以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經驗。

【祈禱】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5:25
主啊,感謝你賜給我聖靈,叫我可以決志相信你,更叫我一生跟從你,靠著聖靈把聖經的話行出來,叫我的生活成為真道的見證,阿們。


[1] 這是第二次, 可能因為約書亞曾做過一次, 雖沒有經文記載。

[2] 所謂的火石刀指的是一種古代人日常生活裏用石做出來的刀。而所謂的除皮山」其實只是說明他們在那裏行割禮, 而非地名。

[3] 就像今天我們信主以後, 仍然活在舊日的心態和價值觀中, 未能經驗新生命新生活的美好, 仍然活在舊有羞辱的陰霾中, 不知道成為神的兒女的尊貴身份, 或只是知道而沒有真正藉著聖靈經驗作神子民的喜樂, 仍然活在勞苦嘆息中, 仍然只知立志行善, 卻行不出來。

6. 《等著我們過來》(書4:1-24)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在你們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等著你們過來,就如耶和華你們的神從前在我們前面使紅海乾了,等著我們過來一樣」(4:23)

  「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1),這是一個概括的說明所以本章其後仍然有許多有關過河的報告,包括在河東得地那二支派半戰士過河的報告。

A. 百姓過河的情形。1-13
  A1
挑選十二個人1-7
  A2
祭司留在8-13
B.
石記念過河事蹟。14-24
  B1
祭司從河上來,14-18
  B2
十二石頭作記念,19-24

挑選十二個人(1-7):
早在百姓過河以前,約書亞已經從各支派中揀選了十二人(3:12),不過這十二人很可能當時還不知要做甚麼,現在當所有人都過河了,約書亞告訴這預先揀選的十二個人,要下到河中在祭司站立的地方取一塊石頭扛在肩上,抬到他們過河以後住宿的地方(3),為甚麼有此一舉呢?那是為了後他們的子孫知道今天他們所經驗的奇妙旅程(7)。[1]

祭司留在中(8-13):
當祭司仍然站河中間的時候,這裏報告那揀選出來的十二個支派代表又再下到河中取了十二塊石,這個段落還報告了這時約書亞也另外把十二塊石立在祭師在河中所站之處,[2] 最後約書亞就吩咐那在河東已經得地的二個半支派的人過河

祭司從河上來(14-18):
藉著成功帶領以色列百萬之眾渡過約但河,約書亞作為摩西的繼任者的身分終於獲得確認了,從此眾人都敬畏約書亞像敬畏摩西一樣。終於所有人都過了河了,約書亞亦已經按著神吩咐做完所有的事了耶和華到了這時就叫約書亞吩咐抬約櫃的祭司從河裏上來,真的太奇妙了,當這些祭司才踏足河西的旱地,河水又再回流到原處,仍然是漲過兩岸 18

十二石頭作記念(19-24):
當他們為了竟然可以走過約但河而雀躍萬分時,約書亞站在那十二塊石面前對眾人公開解釋立石為記的原因,就是為了記念過紅海的事可以再一次發生,為要叫萬民知道耶和華有大能提醒以色列人要永遠敬畏耶和華。還有,「等著你們過來」(23)。在解釋立那十二塊石的時候,約書亞重覆用了這個片語兩次,為要說明神早已經為百姓預備了他們所需的,只等待他們照著神的話語去做出來,以色列人就可以得著應許。

今天神也應許我們甚麼,但我們卻因為許多原因不願意不夠膽或以為自己沒有能力而沒有照著神的吩咐去做嗎?約書亞當日立在吉甲的十二塊石提醒百姓,神仍然等著百姓去領受他要賜給他們的恩典與福份,過紅海的事可以再一次發生。當我們埋怨神的應許遲遲未有成就時,立這十二塊石頭的報告提醒我們不是我們在等待而是神正在等待,「等著們過來」(23)。我們還要叫神等多少時候呢?

【祈禱】
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傳11:4
主啊,你的話必然會成就,求你領我今天就回應你的召命,不要再猶疑,不要再等什麼好時機,我要把握時機,得著福份,阿們。



[1] 本章一開始就報告國民盡都過了河, 說明對抬石的解說是在過河以後才做的, 1-7節的解說是對那被揀選的十二個人說的, 19-24節同樣的解說是對所有百姓說的。

[2] 這十二塊石純粹是約書亞自己想藉此作記念, 與之前耶和華吩咐他找人抬過對岸的不同, 畢竟當河水回留後, 河中石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