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伯3:20) |
經歷兩輪災難後,約伯在痛苦中與三位朋友靜坐七日,最終打破沉默,但他的話並非理性辯解,而是咒詛與哀歌(1-26)。
A. 約伯咒詛出生日。1-19
A1 咒詛自己的出生,1-10
A2 埋怨出生沒死去,11-19
B. 在苦難中的哀歌。20-26
B1 生命苦難的質問,20-23
B2 約伯的極度絕望,24-26
A1 咒詛自己的出生(1-10)
約伯痛苦萬分,既失去家財,失去兒女,當自己滿身都是毒瘡時,妻子卻反問他:「你還要持守你的純正嗎?」(9)。在生不如死的光景中掙扎時,約伯發出這裡的咒詛,這是痛苦的哀鳴,他沒有埋怨神,只怪為何自己會出生!為甚麼他會這樣咒詛自己的出生,因為唯有這樣,他才不會看見患難!所以,約伯咒詛自己出生的那一天。
A2 埋怨出生沒死去(11-19)
咒詛之後,約伯接著就是埋怨,他埋怨為甚麼曾經出生!為甚麼呢?因為出生使他經驗現在這些痛苦,因為出生使他曾經擁有,曾經擁有錢財和名利,曾經經驗過富貴人生(14-15)!他也埋怨為甚麼沒有出生就死去(16),因為一出生就死去就從沒有經驗過擁有,因為在死人所在的陰間,惡人的攪擾再沒有果效,就如奴僕脫離主人轄制一樣。
B1 生命苦難的質問(20-23)
詩歌體裁自3:20延續至42:6,標誌約伯記的主體為詩體對話。「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3:20),這裡的「光」象徵生命,約伯質問苦難中生命的意義,[1]反映他對神聖公義秩序(divine
justice)的困惑,而非否定神的主權,約伯並非否定神的主權,而是質疑神對苦難的「沉默」,這成為後文神在旋風中回應(38-41章)的伏筆。
B2 約伯的極度絕望(24-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26),約伯的「不得安息」(原意「歇息」)與創世記中神在安息日的「安息」形成對比,說明自己與神隔絕的無助。「患難」一詞在舊約中常指神的憤怒(如詩6:1),但約伯並未犯罪(伯1:1, 8),因此他的苦難實是無原無故的,挑戰傳統「賞善罰惡」的人生觀(參伯4:7-8以利法的觀點)。
約伯的咒詛和埋怨告訴我們約伯只是和我們一樣性情的人,即使他曾經宣告過「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和「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2:10)。
有待業多時的姊妹才上班兩天就被辭退了,心情十分沉重,在電話上聽畢姊妹語氣平靜的描述那兩天在辦公室裡的事情,我沒有給甚麼意見,也沒有教導她這事情給她甚麼功課學習,只是默言地聽,默默為她禱告。雖然只是用電話,沒有看見她,我感受到她正滴著淚,心裡有無盡的埋怨,她不需要甚麼教導,她只想把心裡的寃屈與愁苦傾吐。
【祈禱】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