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天地就震動。耶和華卻要作他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珥3:16) |
A. 神要審判列國。1-15
A1 苦待百姓的遭報應,1-10
A2 上主審判四圍列國,11-15
B. 神賜福給他的子民。16-21
B1 耶和華從錫安吼叫,16-17
B2 耶路撒冷存到萬代,18-21
苦待百姓的遭報應(1-10):
從下文可知「萬民」指的是曾經苦待過以色列民的人,神要把他們帶到一處叫作約沙法谷的地方,「約沙法」就是耶穌華審判的意思,因為他們曾經苦待神的子民(見2-3節說明),神要審罰他們。這裏說明他們曾經對以色列人進行掠奪,更將以色列民賣去遠方,[2] 上主因此要向他們施行報復,先知呼籲聽到他的宣告者都要起來,成為勇士,要預備打仗!怎樣預備?「要將耐犁頭打成刀劍…」(10),先知叫每一個聽到的這宣告的人都要預備被神使用,不管他們是甚麼身份,不管他們在做甚麼工作,即使在人看來,他們是軟弱的,但神要用他們,他們都可以宣告:「我有勇力」(10)。[3]
上主審判四圍列國(11-15):
這是先知的禱告,呼求上主給猶大人加力。12-13節是先知在默示中看見那些敵人在約法法谷都被上主踐踏在腳下的景像。第14節是說明因為那些人都在那谷中受審判的場景,所以那個地方被叫作「斷定谷」 (約沙法谷)。[4]
耶和華從錫安吼叫(16-17):
16-21節是約珥書的總結,約珥先用16-17節說明上主必從錫安發聲(「吼叫」是強調這事實),上主說話必震動天地,並且要作百姓的避難所和保障。那時百姓必然可以經驗唯有耶和華是獨一真神,百姓在上主的保障中,不會再受外敵(陌生人)入侵。
耶路撒冷存到萬代(18-21):
先知引領百姓看見當「耶和華的日子」來到時要發生的事,那就是「猶大要存到永遠」和「耶路撒冷存到萬代」,因為大山要滴酒,小山有奶流出(所謂「流奶子」的意思),就連本來乾燥以極的什亭谷都要被滋潤。相反那本來物富饒的埃及地和以東地反要成為荒涼的曠野,因為他們曾經向猶大人行強暴,和流無辜人的血!
「現在我要洗除…」(21,「報復」應讀作「洗除」,和修)。 先知如此宣告,實是要提醒百姓,上主的默示提及的「耶和華的日子」和「到那日」等的時間宣告,並不是要等到甚麼時候才開始,而是「現在就開始」,因為主耶和華住在錫安!
「到那日」究竟指哪一日?許多人雖知主必再來,卻總以為時候尚早;直到災難顯出生命的脆弱,才驚覺先知的警告如此迫切。神在呼喚我們此刻就以行動回應。「到那日」,其實可以就是今日。無論是審判或應許,都不是遙遠的預言,而是此時可觸及的現實。我們何必再等待?現在就當聽從主的話,跟隨主的腳蹤。那日何日,今時今日!
【祈禱】
我未曾報復流血的罪,現在我要洗除(報復),因為耶和華住在錫安(珥3:21,和修)
聖靈阿,求你更多充滿我,好叫我得著力量,叫我的軟弱剛強起來,每一天照著聖經的話語前行,見證福音的大能,阿們。
[1] 希伯來文聖經因把前一段列作3:1-5, 這一段經文列作4:1-21。因為這裏出現被擄回歸的主題, 歷來就有許多聖經學者因此認定這是回歸以後的作品。然而約珥書是是十二先知書中排行第二, 應該是與第一卷和第三卷的烏西雅王前後的時期。筆者認同此觀點。
[2] 雅完是古代對後來叫作希臘的海外居民的稱呼, 將之譯作希臘是不合適的, 提到希臘國名會使人誤以為約珥書是回歸後期作品。
[3] 如果約珥先知的宣講是為了叫猶大百姓預備推翻亞他利雅的政權, 這就是叫百姓預備好爭戰的呼籲, 見王下11:1-20。
[4] 這一幕與以西結書(結39:11-16)和啟示錄(啟19:11-16)的報告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