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可7:34)
|
也許想在忙碌的事工中稍作歇息, 耶穌離開了加利利去到了推羅西頓(24-30), 和低加波利(31-37)兩處外邦人地區, 不過, 耶穌也在這些地區沒有休息的時候, 仍然幫助了有需要的人。
A. 在推羅西頓, 廣闊的接觸, 24-30
B. 在低加波利, 真實的接觸, 31-37
「耶穌從那裏起身, 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24), 顯然有關耶穌的事蹟, 他怎樣醫病趕鬼, 不單在猶太人社區轟傳, 就是這些外邦人的城邑也多有聽聞的, 所以耶穌雖然已經很低調的進了一猶太人的家裏住下來, 但一個女兒被鬼附的希利尼婦人還是找到了來, 請求耶穌的幫助。
「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7), 耶穌對求助婦人說出這話, 無意踐踏她的尊嚴, 而是說明他的服事對像是猶太人群體, 所以來到推羅並沒有像在加利利時那樣, 作公開的教導服事; 但見這婦人的謙卑請求, 耶穌就憐憫她,[1]
然後接著說出:
「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29), 當這婦人回家時, 鬼已經從她的女兒身上出去了。馬可插入這段西頓婦人故事, 顯然是叫讀者看見耶穌的福音不只限於猶太人群體, 而是叫萬民同得福音的好處。[2] 廣闊的接觸, 是這個故事要凸顯的, 因為福音不單是給猶太人, 而是給地上每一個人的。
「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31), 耶穌的外邦地區行程還沒有結束, 他取道西頓, 然後往東進入低加波利境內,
又去到了加利利海, 只是在東邊的外邦人地區,[3]
在這外邦人地區, 有人帶來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見耶穌求醫治。[4]
「以法大」(34), 當耶穌對那個人說了這話, 他就得了醫治, 這一句亞蘭語的意思是「開了吧」。不過, 為甚麼說出這話前, 耶穌要先用手「探他的耳朵」和「用手抹他的舌頭」?有這些必要嗎?耶穌說出來的話語不是大有能力嗎?
馬可描述這個耳聾舌結的人被醫治的過程, 無意告訴讀者耶穌的醫治方式, 而是為要讓人看見耶穌對受助人的觸摸, 耶穌願意伸手探入病患之處, 耶穌主動接觸人和人的問題深處, 讓人經驗與耶穌相遇的過程。
今天, 我們也活在許多的生活磨煉中間嗎?病患纏身嗎?心靈受創甚深嗎?甚至是一些已經在人生中潛藏多時的陰霾, 童年陰影, 一些無法可以彌補的殘障或缺陷中。當耶穌的手探到我們的患處, 耶穌的靈碰觸我們的心靈深處, 我們都可以經歷醫治, 可以經歷釋放, 這不是幻想, 而是真實可以經歷的事情, 兩千年來有無數人都如此真實經歷過了, 今天我們也可以經歷, 因為耶穌的名字就是拯救, 就是醫治。[5]
真實的接觸, 是這個故事要突顯的, 因為福音不是一套理論, 而是讓每一個人真實與神相遇。
「開了吧!」(可7:34) |
【後記: 為甚麼耶穌叫他們「不要告訴人」?36-37】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36), 為甚麼耶穌在事後有這樣的囑咐?而結果他越發囑咐, 他們就越發傳揚開了!
「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37), 這是他們所傳的, 這不是耶穌要他們傳揚的, 所以耶穌囑咐他們不要這樣傳; 注意耶穌為那人祈禱以前, 是「仰天歎息」, 他的歎息, 就是因為預見他們會把福音矮化, 簡化, 甚至迷信化!只要比較耶穌在行五餅二魚的神蹟以前, 因為他憐憫那五千之眾, 所以一開始就是開口教訓他們, 而不是一開始就醫治他們的疾病, 或趕走他們的污鬼可知, 耶穌來到世上首要任務是傳講叫人悔改的福音, 而不是叫人只把耶穌當作有求必應的神祗(像外邦人拜的偶像般), 因為福音不是叫人追求「天從人願」, 福音是叫人學習「人從天願」。
[1] 當時猶太人視外邦人作狗, 有點像香港人稱呼西方人士作鬼佬, 但那婦人的「但是狗兒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卻是盡顯其謙卑尋求憐憫之情, 叫耶穌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2] 這段經文叫讀者看見以賽亞書談及的外邦人得救恩的成就, 「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49:6)
[3] 「新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和合本的讀法會誤導讀者以為耶穌是從低加波利又回到了加利利, 事實原文的意思是耶穌到了低加波利的加利利海邊, Then he returned from the region of Tyre
and went through Sidon to the Sea of Galilee, in the region of the Decapolis(ESV)。耶穌曾到過該處的格拉森, 見5:1。
[4] 從耶穌對求醫者說出「以法大」這亞蘭話可知他是猶太人。
[5] 耶穌的名字就是舊約中的約書亞的希臘文寫法, 意思是幫助者, 拯救者, 見「…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