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和撒慕拿說:「你自己起來殺我們吧!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基甸就起來,殺了西巴和撒慕拿,奪獲他們駱駝項上戴的月牙圈。(士8:21) |
本章是基甸故事的轉捩點, 從拯救百姓變作百姓的網羅!從他好言回應以法蓮人, 卻惡對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可見, 基甸及其家族已經失去了拯救百姓的力量, 藉此叫讀者引以為鑒。
A. 以法蓮人對基甸的埋怨, 1-3
B. 米甸對瑪拿西人的埋怨, 4-17
B1. 河東人不援手, 4-9
B2, 拿住米甸二王, 10-12
B3. 問罪不幫助者, 13-17
C. 因為人如何力量也如何,
18-21
「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1), 戰事結束了, 這時出手相助的以法蓮人卻埋怨基甸為甚麼開始的時候沒有邀請他們相助, 大概這樣他們少了尊榮, 基甸沒有因為他們的埋怨動怒, 反而誇讚以法蓮人雖是後來加入卻得到更大的尊榮(所謂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強過亞比以謝族所摘的意涵),[1]
之後又誇讚以法蓮人殺死米甸二王立下大功, 以法蓮人喜悅他的話, 怒氣就都消了。
「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到約但河過渡,雖然疲乏,還是追趕」(4), 報告過以法蓮人參戰及其後的事件後, 第4節又回到那天三百勇士的戰事, 基甸窮追另外兩個米甸王西巴和撒慕拿的過程, 既知道二王先後逃到疏割和毗努伊勒, 基甸就請當地的人出手相助, 但兩地的人都先後拒絕相助, 因為殺二王的榮耀都給基甸獨得了,[2]
基甸為此先後對兩地的人用惡言威嚇!
「耶和華將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後,我就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打傷你們」(7), 這是基甸對疏割人不予幫助時說的惡言, 「我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我必拆毀這樓」(9), 這是基甸因毗努伊勒人不予幫助時說出的惡言。結果, 當基甸最終擒拿那二王後, 果然先用荊條和枳棘打傷疏割七十個長老, 後把毗努伊勒的樓拆毀, 為甚麼基甸善待以法蓮人卻惡對疏割及毗努伊勒人?就是因為前者曾經出手相助而後二者則袖手旁觀嗎?
「你們在他泊山所殺的人是什麼樣式?」回答說:「他們好像你…」基甸說:「他們是我同母的弟兄…」(18-19),
也許從基甸和二王這對話中, 我們可以稍為理解基甸對不同人的表現, 因為原來基甸的弟兄們曾經被米甸四王所殺(經文沒有交待有關詳情), 因此以法蓮人殺其中二王是為他報了仇, 而疏割和毗努伊勒人卻阻礙他的復仇行動。[3]
「你起來殺他們」(20), 為甚麼基甸要他的年幼兒子出手殺二王呢?這是古代近東戰爭中對待敵人的手段, 藉此對敵人侮辱, 但基甸的兒子不敢殺敵, 二王則說出「你自己起來殺我們吧!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21), 於是基甸就自己出手殺二王。
「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 士師記為何會記下米甸二王說的這話?[4] 因為這是對米甸故事的總結, 基甸本來膽小怕事, 現在是他的兒子膽小怕事; 神興起基甸是要他制服米甸人給以色列人帶來和平, 但基甸卻因為公報私仇而惡待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 導致這得來不易的太平埋下隱憂, 從而出現亞比米勒的禍害。
「因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 出自二王口中的這語句實是這段報告的焦點所在, 因為從此基甸再沒有力量拯救以色列人, 反而把自己變作是以色列人的網羅(見8:27)!今天我們也看見曾經被神大大使用的人變質嗎?這些人會隨自己的愛惡任意而行, 甚至濫用了神交託給他的權柄公然做出神不喜悅的事, 甚至因此使信仰群體受損而不顧!行這樣事的人是誰?會是我們教會的領袖嗎?甚至是我們自己嗎?神今天也要用這話提醒我們, 若是這樣, 我們再沒有力量事奉神, 不能帶來了建立, 反而帶來拆毀!求主憐憫。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
[1] 這是比喻說法, 收割葡萄時在樹上摘葡萄的不及地上拾取得的更多, 是常有情況 這說法巧妙回應了以法蓮人的埋怨, 注意以法蓮與瑪拿西是本是一家。
[2] 「西巴和撒慕拿的手掌現在你手裏…」指的是基甸獨享殺二王的榮耀, 注意疏割和毗努伊勒同為瑪拿西族人。
[3] 雖然經文沒有交待米甸四王從前殺害基甸的兄弟們的過程, 但這是記下基甸和二王對話的原因。這也側面解釋了基甸起義時, 他父親約阿施對基甸公然毀去米甸人的偶像予以認同的原因, 因為約阿施實在也十分痛恨米甸人。
[4] 也許長編報告米甸四王之死最重要的, 就是叫讀者聽到這幾句話。其實米甸二王只需要說出「你自己起來殺我們吧」已經足夠, 因為他們不想受被小孩所殺之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