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詩15:1)
|
傳統認為這是大衛去聖殿時的讚美詩,但現代聖經學者提出這是一首朝聖(進殿)詩,像是一幕敬拜者去到聖殿時,向主禮者(祭司)提問的情景。筆者本文按進殿詩作釋義。[1]
A. 敬拜者要做到,1-3
A1 三個必須要,2
A2 三個不可以,3
B. 敬拜者蒙福,4-5
B1 敬畏耶和華,4
B2 行善不動搖,5
敬拜者提問(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1),上耶路撒冷獻祭的敬拜者去到聖殿了,在進入聖殿前,他們都會向祭司唱頌這詩句。意思就是向上主提問對他有什麼要求。
三個必須要(2):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2),祭司這樣回答,說明上主對人有這三方面的要求,唯有這樣,神才會喜悅敬拜者獻上的祭物,垂聽他們的禱告…
三個不可以(3):
「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3),除了之前的三個必要外,還有這裏提及的三個不可以,三個要和三個不可以都是關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是敬拜者首先被要求做到的事情。
敬畏耶和華(4):
「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4),除了前面的三要和三不要外,祭司在4-5節繼續說明有關寄居在神的帳幕及住在聖山的兩個必要和兩個不要。第四節首先指出兩個必要,那就是要輕視匪類,與及要重視耶和華上主。
行善不動搖(5):
「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5),兩個不要都是關乎財物利益的,因為擁有神才是人的至寶,所以不要著眼於那些眼前的利益。「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5下),回答完敬拜者的問話以後,祭司這樣給到聖殿獻祭者祝福,祝福他因為活出這樣的生命,可以有堅定的信心,可以毫不懷疑,也沒有保留地跟從神。
祭司在2-4節的回應中提及了總共十項要求(其中有五要和五不要),叫獻祭者聯想起十誡,那是律法的起點。每一次我們上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時,有否再思神與我們立約的誡命?許多基督徒以為每星期上教會去,照著教會的規條參加聚會,又有每月做奉獻,神就會喜悅,就常常賜福,然而當好景過去,當困難來臨,甚至惡病纏身,就埋怨神,甚至離開神…
「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這也是我們的問題嗎?神不單要求我們去教會去獻祭,更要求我們要心中有神,時時按著神心意去愛人,去幫助去關心人,這才是我們常常去教會敬拜的意義。
當我們照著這詩歌的提醒去生活時,我們都可以在各處經驗神的同在與真實,然後不單可以在教會,還可以在各處敬拜神,否則即使我們在教會裏做大額的奉獻,在教會禱告表現得很敬虔,當環境逆轉,當我們軟弱,我們的心就動搖,甚至跌倒,甚至想到不再跟從神,想起要像惡人一樣說話行事,想到只為自己的利益做事…
【祈禱】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主啊,求你給我謙卑的心,給我一個順服的靈,好讓我活在你旨意裏,更多的禱告,單單相信你,一生跟從你,阿們。
A. 敬拜者要做到,1-3
A1 三個必須要,2
A2 三個不可以,3
B. 敬拜者蒙福,4-5
B1 敬畏耶和華,4
B2 行善不動搖,5
敬拜者提問(1):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1),上耶路撒冷獻祭的敬拜者去到聖殿了,在進入聖殿前,他們都會向祭司唱頌這詩句。意思就是向上主提問對他有什麼要求。
三個必須要(2):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2),祭司這樣回答,說明上主對人有這三方面的要求,唯有這樣,神才會喜悅敬拜者獻上的祭物,垂聽他們的禱告…
三個不可以(3):
「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3),除了之前的三個必要外,還有這裏提及的三個不可以,三個要和三個不可以都是關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是敬拜者首先被要求做到的事情。
敬畏耶和華(4):
「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4),除了前面的三要和三不要外,祭司在4-5節繼續說明有關寄居在神的帳幕及住在聖山的兩個必要和兩個不要。第四節首先指出兩個必要,那就是要輕視匪類,與及要重視耶和華上主。
行善不動搖(5):
「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5),兩個不要都是關乎財物利益的,因為擁有神才是人的至寶,所以不要著眼於那些眼前的利益。「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5下),回答完敬拜者的問話以後,祭司這樣給到聖殿獻祭者祝福,祝福他因為活出這樣的生命,可以有堅定的信心,可以毫不懷疑,也沒有保留地跟從神。
祭司在2-4節的回應中提及了總共十項要求(其中有五要和五不要),叫獻祭者聯想起十誡,那是律法的起點。每一次我們上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時,有否再思神與我們立約的誡命?許多基督徒以為每星期上教會去,照著教會的規條參加聚會,又有每月做奉獻,神就會喜悅,就常常賜福,然而當好景過去,當困難來臨,甚至惡病纏身,就埋怨神,甚至離開神…
「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這也是我們的問題嗎?神不單要求我們去教會去獻祭,更要求我們要心中有神,時時按著神心意去愛人,去幫助去關心人,這才是我們常常去教會敬拜的意義。
當我們照著這詩歌的提醒去生活時,我們都可以在各處經驗神的同在與真實,然後不單可以在教會,還可以在各處敬拜神,否則即使我們在教會裏做大額的奉獻,在教會禱告表現得很敬虔,當環境逆轉,當我們軟弱,我們的心就動搖,甚至跌倒,甚至想到不再跟從神,想起要像惡人一樣說話行事,想到只為自己的利益做事…
【祈禱】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主啊,求你給我謙卑的心,給我一個順服的靈,好讓我活在你旨意裏,更多的禱告,單單相信你,一生跟從你,阿們。
[1] 「大衛的詩」這標題讓讀者想像這是大衛上聖殿時唱頌的歌。但現代學者根哥認為這是進殿詩, 是以色列人回歸以後在節期時唱的, 是關乎敬拜者詢問祭司進入聖殿的資格, 然後祭司列出應有條件, 最後為他祝福。參Gunkel, Psalms,
pp. 408-9。這詩也可以理解為詩人作這詩引領在朝聖路上的敬拜者默想自己與神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