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3. 《從神手裏得福, 也受禍》(伯2:1-13)

約伯卻對他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伯2:10

約伯一日間失去了所有財富,和所有的兒女,已經夠慘了,知更悲慘的事還要發生。

A.
天上的第二輪對話,1-6
B.
約伯與妻子的對話,7-10
C.
三友七天沒有對話,11-13

A.
天上的第二輪對話(1-6
既見約伯仍然正直,不因為逆境來到遠離神,也沒有埋怨神,撒但就指出若然約伯肉體受苦,就會離開神,就不再正直,於是上帝就容許撒但出手攻擊約伯的身體,不過在這個回應中,加入了一個條件:「要存留約伯的生命」。於是


B.
約伯與妻子的對話(7-10
於是第二輪的打擊來了,約伯忽然全身都長滿毒瘡
,[1] 然後約伯的妻子對坐在爐灰中的丈夫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在第一輪災劫中,約伯的僕人曾提及「神降災」的論點,現在是妻子的埋怨,約伯怎樣回應妻子的怨氣?「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約伯這樣回應了,他沒有因此埋怨上帝。

C.
三友七天沒有對話(11-13
然後約伯的三個朋友驚聞他的遭遇後,就來看望他,他們只是陪著約伯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沒有一個人向他說句話,因為約伯極其痛苦(
13)。[2]

就是因為神的不保守,才會有連串的不幸發生嗎?義人受苦就是因為撒但的攻擊嗎?兩幕的天庭對話似乎說明了這事實,然而兩幕天庭對話兩幕約伯的受打擊和約伯的兩番回應(12129),其實只是約伯記的序言

「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這是約伯對自己遭遇的答案,[3] 這樣說是甚麼意思?兩輪的天庭對話,兩輪對約伯的打擊,和兩番約伯的回應建構了這書卷的序言,這序言是一個邀請,邀請人好好的讀長長四十章的詩歌,那才是這書卷主體內容[4]

「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約伯回應妻子的這一句告訴我們一切發生在人身上的事都是從神而來的,[5] 人總會把好的事看為是福,壞的事看作是禍,但福與禍究竟是誰來訂的?好的事真的是福嗎?壞的事真的是禍嗎?人需要有從神來的智慧,才能判斷福與禍,才能夠成為智慧人。

【祈禱】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主啊,求你叫我順服你的話,敬畏你,叫我遠離惡,好得著你的智慧,得著你賜的生命豐盛,阿們。


【讀經隨想,塞翁失馬】古時候塞上有個老人,丟了一匹馬,人家來安慰他,老人說:「怎麽知道不是好事呢?」,後來這匹馬居然又帶了一匹好馬回來。----《淮南子.人間訓》
讀比喻的人不會問為何老頭兒受苦,讀者都會明白這比喻說明的是老頭兒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原來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後記:耶穌受難,要有神的智慧才能明白】
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
兩千年前,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攻擊他的猶太人領袖以為這樣做可以解決心腹大患,愚蒙的百姓以為這樣可以制止耶穌繼續蠱惑人心,跟從耶穌的門徒和婦女卻以為耶穌的天國事業未竟全功,所有這些人都以為耶穌失敗了,錯了! 耶穌為何受苦?
兩千年過去了,我們終於明白,耶穌受的苦,成就奇妙救恩,誰能明白呢?這需要有從神而來的智慧,不是人間的道理。誰人可以得著這智慧?

【附錄】約伯的主題不是「義人為甚麼受苦?」
許多人都誤會約伯記是討論「義人為甚麼受苦」這命題,於是遇有人受苦,或自己受苦了,就來看約伯記,結果多會失望,看約伯記未能解決這疑問。當然也有人能夠得安慰的,得安慰的大抵是從頭兩章引言中約伯的兩次回應話(12129),與及結束時約伯末後的光景比先前更好,原因呢?就是約伯終於在旋風中得見耶和華(381)。

這是好的,但這樣的解讀卻錯過了約伯記的命題:是禍是福需要智慧判斷,而誰有智慧?甚麼是智慧?才是約伯記的主題,義人受苦只是一個引言,不是主題!

聖經學者把《傳道書》、《箴言》和《約伯記》並稱為舊約聖經的智慧書卷,談的就是智慧,《箴言》談論的是在日常生活裡發現智慧,《傳道書》談論的在無常人生中發現智慧,《約伯記》談論的是在反常人生中發現智慧。這些智慧書卷透過不同的體裁和主題帶領人發現智慧,領受智慧,做智慧人。



[1] 全身的毒瘡,可能是嚴重的皮膚病,也可能是全身的腫瘤,所以也可能是像癌病一樣的細胞異常的病變。

[2] 為甚麼他們不說話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10)三個朋友大概聽到了約伯妻子引述過約伯對她說過的這話他們既感受約伯的痛苦感受約伯對神的信心也不知怎樣開口安慰他。

[3] 比較這答案和「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這是第一輪災難時約伯回應僕人提出神降災的話,兩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4] 不過,多數讀者都會錯過,即使努力讀完,卻都會忘掉,因為看不明白! 因為那是由一篇又一篇的詩歌組成,其中有約伯的獨白朋友們的說話約伯和他們的對話,與上帝的對話等。因為他們都期望找出義人為甚麼受苦這答案! 結果卻找不到。

[5]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1:21)是異曲同工。


1 則留言:

  1. 在受苦時,不要聚焦在苦難身上,要靠主學習等候、忍耐,直至苦難離去,要靠祷告、与肢體分享(要尋找合適的,否則寧願蔽口)來渡過,當然過程是相當艱難的,但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像祂兒子上十架一樣,最终完成祂在我們身上的計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