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書14:9) |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產業…都記在下面」(1),以利亞撒是接續亞倫作大祭司的,這是他在約書亞記的第一次出現,在分地的過程中,他的角色十分重要,[1] 事實上,分地過程是由他與約書亞共同主持的。
A. 迦南的分地原則,1-5
B. 迦勒的生命見證,6-12
C. 希伯崙分給迦勒,13-15
迦南的分地原則(1-5):
「把產業拈鬮分給九個支派」(2),這是約書亞把河西土地分給各支派的原則,那是照著上主藉摩西所吩咐的。本章開始報告河西土地怎樣分給以色列的九個半支派,14-15章是報告分給猶大支派的地業。河西的迦南地將要分給九個半支派,因為另外的兩個半支派已經在約但河東分得地業。因為地業分給十二支派,而約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的後人分作兩個支派,所以利未人不會分得地業,雖然利未人也有分得城邑居住,並可以在城邑的郊野牧養他們的牲畜,和安置他們的財物。
迦勒的生命見證(6-12):
「那時,猶大人來到吉甲見約書亞…」(6),分地才開始,曾經與約書亞一同在迦低斯巴尼亞被摩西差遣去窺探應許地的迦勒對約書亞說了6-12節的話,他提及自己在四十歲的時候,被摩西差派去迦南地窺探,雖然當時眾人的心消化,但迦勒卻認定上主要把那地給他,因此摩西曾經起誓要把那地給他和他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9)。
「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10),這是迦勒當時的年紀,實是以自己的生命作見證,見證他在四十五年來走過的路,包括在曠野漂流的四十年,進入迦南的大小戰事,雖然現在年紀老邁了,他仍然如常上陣作戰,在在說明從前他怎樣事奉上帝,今天仍然一樣的事奉,因此他提出請求,請大祭司撒迦利亞和約書亞為首的這個分地會議首先把這地分給他和他的子孫。
希伯崙分給迦勒(13-15):
「將希伯崙給他為業」(13),聽畢迦勒的一番慷慨陳詞,眾人都同意把希伯崙及附近地業給迦勒為地業。也許我們以為迦勒提出要得這地,是因他知道這是一塊好地美地,所以非要爭取不可。事實剛好相反,首先迦勒在第12節提到這是未得之地,然後更指出住在那裏的人正是當日叫以色列人心消化的人,沒有人比迦勒更清楚這是十分困難的工作。他之所以提出要分得這未得之地,實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貢獻力量取得那地,所以才強調自己今天仍然如當日一樣的有力量。因為那不是甚麼美地,而是一個險惡之地![2]
「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9,14),這是迦勒的生命見證,迦勒見證專心跟從天父上帝的人不會因為困難而退縮,而是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面對挑戰,按著主的召命前行,為主作工,見證主的恩典和信實。今天我們是否確認自己的召命,然後專心跟從,好成就神給我們的應許?
【祈禱】
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書14:9)
主啊,叫我學習迦勒的生命,專心跟從你,雖然困難而不退縮,雖然失敗也不灰心,為要做好你交託給我的工作,阿們。
【後記:迦勒爭得一塊上佳好地嗎?】
很多人都以為迦勒因專心跟從神而分得重要的福地,他在分地時也因此據理力争。對這觀點,筆者有保留,事實剛好相反 ,迦勒不是為了争取最大利益而極力争取,14:6-12的一番言說不是為了自己和後代可安居樂業而慷慨陳詞,而是迦勒當仁不讓的表現,比較民13:32-33可知,那是凶險之地,住在那裏的亞衲族人是當日導至曠野40年漂流的根本原因,所以迦勒在陳詞結束處有,若有神的恩典,他或能驅走他們。分地委員會當然明白這道理,所以他們才同意不按拈鬮分地原則(2),把地分給迦勒。
[2] 雖然希伯崙後來成為重要城鎮, 但當時仍然在耶布斯人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