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7. 《人可以向上帝禱告, 奉獻聖殿三》(代下6:12-42)

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代下4:11)


「所羅門當著以色列會眾
(12), 所羅門為百姓祝福之後, 就走上一個銅臺上, 帶領眾以色列的領袖們在神面前獻上禱告, 這是獻殿禮禱告, 感恩讚美及立志跟從的禱告,[1] 確認百姓可以向上帝禱告。

A.
開始的讚美祈求, 呼求大衛之約成就, 14-17
  B
看顧聖殿呼求, 垂聽眾人聖殿的禱求, 18-21
  B’
七個聖殿呼求, 施恩憐憫聖殿的呼求, 22-39
A’
結束的迫切呼求, 呼求大衛之約成就, 40-42

開始的讚美祈求, 呼求大衛之約成就 (14-17)這個禱告由14-17節的讚美開始, 讚美神的屬性(天上地下沒有神可以比你, 14a), 及讚美神的信實和慈愛(14b-15)。然後就是祈求神讓以色列民繼續經歷神的大能幫助, 恩典及憐憫。

看顧聖殿呼求, 垂聽眾人聖殿的禱求 (18-21):這禱文說明聖殿的功用是讓人尋見神, 而不是限制神的活動範圍, 並且把人類帶來, 與這位居所在天上的神有直接的接觸(21)。參錄【所羅門禱告的五特點】。

七個聖殿呼求, 施恩憐憫聖殿的呼求 (22-39)禱告提出七個求神赦罪的處景, 用上相同的說明格式[2] 七個情景包括:
1.
起誓(6:22-23)。一個無從證實的控訴,只有在神的面前起誓才能夠定奪(參出22:7-12;民5:11-28)。
2.
國家的戰敗(6:24-25)。當百姓集體認罪悔改時, 呼求神赦免, 明顯是設想被擄的情況(25節)。
3.
不下雨(6:26-27)。下雨被認為是神特殊的禮物(申28:12;耶5:24),而長期不下雨常被看作是神忿怒的記號(代下7:13)。
4.
災難和疾病(6:28-31)。這裡提及幾種的災難,包括傳染病、植物的疾病、昆蟲的入侵、敵人,或是個人的疾病。[3]|
5.
外邦人(6:32-33)。設想的景況有移民、寄居的外人,或是朝聖者在聖殿中敬拜,
6.
戰爭(6:34-35)。這是惟一的段落形容以色列攻擊,而不是防衛,這個禱告不是為了赦免,乃是為了神使他們得勝(6:35, 另參詩20:5)。
7.
被擄(6:36-39)。最後這個段落把禱告中的許多主題一起帶出,來形容任何以色列人最可怕的遭遇,就是被帶離應許之地和聖殿中神的同在。

「人可以向上帝禱告」, 這是獻殿祈禱的認信, 回歸百姓的出路, 因為他們活在困境中, 沒有自己的國家, 沒有人來為他們說話, 只是隨著主子的更替, 經驗不同形式的壓榨![4]

「人可以向上帝禱告」, 當活在那七個禱告已經成就的事實中, 回歸的以色列人就是歷史的見證人, 重溫所羅門在聖殿的禱告, 重點不在教導他們如何禱告, 而是藉著已成就的禱告, 提醒眾人「人可以向上帝禱告」!

「人可以向上帝禱告」, 今天我們也正因為不同挑戰煩惱嗎?不知如何面對嗎? 不知如何決定嗎? 這也是歷代志今天給我們的提醒, 來吧, 我們一起禱告吧。

【禱告】主啊, 感謝你聽我的禱告, 求你叫我常常禱告, 好叫我更明白你旨意, 與你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阿們。


【後記:聖殿禱告的格式, 6:19-39
(a) 禱告的言詞是誠心和迫切(「懇求」,1921243537節,其實就是呼求憐憫)。
(b)
呼求神張開祂的眼睛(2040節),特別垂聽(19-40節共出現12)。這似乎是中心的議題。如果神聽見了,所羅門就滿足了,因為禱告的要求將會合宜地被處理(參:代下7:12-16)。
(c)
當人朝向這殿/這地方,或是在殿裡面禱告(18-40節共出現12, 都可以到神面前(19)。因為這是名為神的殿(共出現12),在聖殿裡面或朝向聖殿禱告,是向著神或是奉神的名禱告, 這在舊約聖經中等同於奉耶穌的名禱告(參如:約14:13; 2:21)。名字在這裡是神同在和權能的象徵,並且也是由聖殿所象徵的約的應許。
(d)
藉由個人,包括藉由以色列人(21242526293439節),或外邦人(32-33節)獻上的禱告, 凡承認耶和華是我的神(1940節),是以色列的神(14節),或是有大名(32節)的,都可以來親近神。
(e)
這些禱告大部分是祈求罪得赦免(2125273039節)。這不是降低其它類型禱告的重要性,諸如尋求引導、默想或景仰,乃是把注意力引向人在神面前基本的需要。



[1] 所羅門究竟站在什麼上面(13), 其實並不十分清楚, 因為銅臺不應該是聖殿的用品, 所以這很有可能是一個臨時搭建的平臺, 為這場合而做的(參尼8:4)

[2] (1)有需要的情況,經常牽涉到罪;(2)以聖殿為基礎的禱告和懺悔, (3)祈求神垂聽; (4)復興和赦免。

[3] 赦免的要求(6:30是認定罪是背後的主因,這28:21-22觀點, 因為這個段落與之密切呼應。真正的問題是人心的邪惡以致不順服守約(30, 7814節;),解決之道是生活在神的道中(6:31)。

[4] 從代上一至八章的家譜得知, 歷代志的讀者活在主前300年甚至更後期, 統治他們的宗注國已經從巴比倫改為波斯, 又再從波斯改為希臘。朝代的更替, 從巴比倫的高壓政策, 到波斯的懷柔, 再到希臘的文化入侵, 以色列人不斷面對生份失去的危機。管治的掌權者當然期望他們作順民, 但如此他們就早已像其他的民族(諸如非利士, 摩押, 巴比倫, 波斯, 埃及等)在歷史中消失。

返回歷代志下目錄

港島東晨禱會講道錄音




查經班錄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