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
|
「成群的民哪,現在你要聚集成隊;因為仇敵圍攻我們…」(1),
這一節夾在上章結束的呼籲百姓起來踹穀和本章第2節講論的彌賽亞要出生之間, 有人認為是抄寫之誤, 其實應看為作者要用這一節提醒讀者當日的實況: 作為時代的先知, 彌迦用亞述的鐵蹄已經臨近這實況, 提醒百姓要及早悔改。
A., 掌權者要降生。1-6
A1 生於伯利恆, 1-4
A2 帶來的平安, 5-6
B. 解救和懲罰。7-15
B1 餘民得拯救, 7-9
B2 仇敵被打敗, 10-15
(生於伯利恆, 1-4), 為要說明前文提及的那個夢將要實現的必然性(參4:1-5),
為甚麼再沒有戰爭, 被擄的以色列人可以回歸, 萬民都要去到聖殿敬拜耶和華呢?只有一個原因,
先知在本段提及在伯利恆的以法他, 將來必有一位掌權的降生。[1]有關神要在百姓中間興起一人帶來拯救, 其實早在摩西時代已有提及(申18:15[2]), 所以彌迦這說法是百姓熟知的, 但他們不知道這位彌賽亞(被揀選的受膏者messiah)甚麼時候來臨, 在哪裏降生。
(帶來的平安, 5-6), 先知在此說明, 當彌賽亞開展了神的國度後, 百姓就可以靠著上主的力量掌權, 得著平安。提及亞述人入侵時, 國中有七個牧者, 和八個首領芸芸, 只是是說明在彌賽亞的國度裏, 眾人會聯合起來對付外敵。這裏只是一種說法, 因為亞述是先知宣講時的敵人, 說明他們入侵時, 彌賽亞會拯救百姓。[3]
(餘民得拯救, 7-9), 這裏有連續兩個比喻, 都是說明當這位彌賽亞來到時, 等候神的人將會有的表現(「雅各餘剩的人」的意涵)。第7節的比喻強調彌賽亞來到時, 餘民在各處都會出現, 就如露水降臨大地「不需仗賴人力」, 也「不等候世人之功」。第8-9節的比喻則說明彌賽亞來到時, 餘民就如林中的獅子, 把敵人「踐踏撕裂」, 把仇敵剪除。前者是說明全地都有神的子民, 後者則說明天國子民可以靠主戰勝仇敵, 踐踏惡者。
(仇敵被打敗, 10-15), 這裏進一步說明當彌賽亞來到時, 仇敵被打敗的具體說明, 神會除滅偶像, 止息偶像的邪術, 剪除拜偶像的人和活動, 無論在耶路撒冷或在列國。
當東方博士因觀星得知有生來作猶太人的王出生, 千里跋涉到達耶路撒冷查問時, 當時的祭司和文士就從彌迦先知的這一段經文得了啟示, 告知基督要生在伯利恆。(太2:5-6), 不過,這經文有除滅罪惡的事, 有基督來審判的事, 結果城中的人都不安, 結果伯利恆城中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被殺了, 果然基督像林中的獅子來到, 踐踏撕裂, 無人搭救發生了, 太可怕了!
「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賴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7), 和「如少壯獅子在羊群中,他若經過就必踐踏撕裂」(8), 這本是彌迦宣告的信息, 卻是當日耶路撒冷城居民忽略的事實!馬太福音告訴讀者, 更重要的是, 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 他出生就是來作以色列人的王, 天國從此降臨。
「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2), 在彌迦書第二段信息的結束處, 先知報告了這樣的一個人物, 這個人物就是彌賽亞(基督),
來拯救世人, 來施行救恩。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