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
8:1-9:15談論的是奉獻態度及一些具體做法,背景是保羅呼籲外邦信徒奉獻幫助耶路撒冷的窮乏信徒(註:徒24:17-18和羅15:25-27都有提及此事)。
A. 甘心樂意捐助。1-7
A1 樂意捐助, 超過自己力量,
1-5
A2 慈惠捐獻,
顯出格外滿足,
6-7
B. 是耶穌的恩典。8-15
B1 學習耶穌, 富足成為貧窮,
8-9
B2 多沒有餘, 少收的沒有缺, 10-15
(樂意捐助, 超過自己力量, 1-5), 因為耶路撒冷教會的缺乏, 保羅呼籲眾外邦教會奉獻去支持他們。[1]正在面對內外磨難的馬其頓眾教會(包括腓立比和帖撒羅尼加等各處教會)很快就回應了, 他們付出了超過自己的力量。保羅大大稱讚他們, 不單照著保羅的教導奉獻, 更重要是照著神的旨意把自己獻給主。
(慈惠損獻, 顯出格外滿足, 6-7),
原來「馬其頓眾教會的恩」(1)指的就是這事, 保羅早已在一年前提及這事(8:10), 所以當提多這次在哥林多時又再鼓勵他們參與這事, 他們既然領受恩賜甚多(第7節列舉的恩賜曾經在教會產生混亂, 參哥林多前書), 保羅深信在這慈惠的事上, 必然有凸出的貢獻。
(學習耶穌, 富足成成貧窮, 8-9), 保羅提到馬其頓教會的見證, 無意吩咐他們要作差傳奉獻(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現代的差傳觀念), 他只想藉此鼓勵哥林多信徒, 因為這樣行可以顯明他們的愛心, 就是主耶穌的愛心。為了拯救世人, 耶穌甘願捨棄生命, 使信他的人成為富足。
(多沒有餘, 少收的沒有缺, 10-15), 事實上, 哥林多教會在一年前已經承諾參與這行動, 保羅鼓勵他們, 「願做的心」(為神作工的心)可以帶來辦好的事。保羅在13-14節提出, 他無意叫他們受累, 其實只想鼓勵他們把自己所有的與人分享,並可以經歷「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的祝福
(註: 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領受天降嗎哪的教導及祝福參出16:18)。
1882年在費城,一個窮家小女孩去世,她半年前好不容易才開始去教會上主日學,安息禮拜後,小女孩的媽媽把一個小錢包交給了牧師,說是小女孩臨終前托她親手交給牧師的。牧師接過錢包後打開,見錢包中有一張字條:「這是獻給神,要把我們小小的教會建得大一點,讓更多的小孩子能上主日學!」錢包內還有57個一分錢。原來在過去半年裡,這小女孩正為教會積蓄金錢。當牧師讀出小女孩的字條時,他和無數會眾都掉下了眼淚。後來教會把這些一分錢義賣了,籌得一小筆錢來擴建教會;但這57個一分錢後來又捐回教會,而這事情經由報章報導了,並感動了當地的地產商,把教會旁邊的一大片地用57分錢賣給教會,讓這小小教會得到大大發展,今天那地方有一個叫作Temple Baptist Church的教會, 這教會不單有禮拜堂,主日學大樓,甚至還有醫院和大學!哈利路亞。
主的心願是「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小女孩當日的心願成就了,我們的奉獻可以成就神的心願,我們也要回應嗎, 怎樣回應?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