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代上4:10) |
第2章開始, 作者由以撒的另一個兒子以色列(即雅各)說起, 開始敘述猶大民族的故事(本書的主線), 第2章先說明猶大的後裔, 第3章是大衛的後人,[1]
4:1-23是猶大的後人的補篇。參附錄: 家譜的編排。
A. 猶大的後裔, 2:1-55
B. 大衛的後裔, 3:1-24
B1 大衛的兒女, 3:1-9
B2 所羅門的後裔, 3:10-16
B3 耶哥尼雅的後裔, 3:17-24
C. 猶大其他後人。 4:1-23
猶大的後裔 (2:1-55):這裏從猶大的故事說起, 提及他的兩個兒子娶他瑪都死了, 後來猶大與他瑪行淫生了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了兒子希斯崙, 然後他的後人中就出了大衛。謝拉的後人則出了亞干, 他在進迦南時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
大衛的後裔 (3:1-24):第3章報告了大衛的後人, 先用1-9節告了他在希伯崙作王及在耶路撒冷作王時所生的子女。接著10-16節報告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後人, 他們都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 直到西底家為止, 因他在位第九年被巴比倫王所殺。17-24節則報告被擄到巴比倫的耶哥尼雅(即約雅斤王)的後人。
猶大其他後人
(4:1-23):這裏報告了其他的猶大後人。包括猶大和他瑪所生二子的後人, 1-8節是法勒斯的後人, 而21-23節是示拉的後人的說明。其他則是一些小家族, 名字少有在聖經提及過的。包括9-10節的雅比斯家, 11-12節的基綠家, 13-16節的基納斯家, 他的後人有俄陀聶, 和迦勒, 他們都是進入迦南時代的人; 最後是21-23節提及的示拉家。這個報告中的每一個家族都可以上溯至猶大, 唯獨是9-10節雅比斯卻不能, 因此解經家認為雅比斯所代表的可能是猶大後人的縮影; 從2:55可見, 雅比斯可能是一個文士家族, 所以雅比斯的簡短報告說明, 猶大家的文士後人雖然遭遇甚是痛苦, 但「神就應允他所求」(4:10f)這語句說明, 上主垂聽他們的禱告, 蒙神賜福,
所以這些忠於神話語的猶大人可以擴張境界, 常有上主同在, 雖遭遇患難, 仍得以存留。(詳參附錄:
雅比斯禱告的解說)
「神就應允他所求」, 今天我們也在生活中有許多難處與挑戰, 叫我們十分氣餒甚至灰心沮喪嗎? 在回顧那些事情中, 好像沒有出路嗎? 歷代志這個冗長的家譜連同雅比斯禱告的出現告訴我們, 我們也可以這樣向神呼求, 然後照著聖經教導生活, 神也必然像從前應允雅比斯的禱告一樣, 垂聽我們的禱告, 給我們賜福, 叫我們雖遭患難, 仍然成就神在我們人生中的命定, 榮神益人。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
【敬拜者的禱告】(代上4:9-10, 2:55, 5:2)
很多人都喜歡雅比斯的禱告, 事實上曾經有人寫了一本叫《雅比斯的禱告》的書, 成為暢銷書, 使這一小段經文成為眾人熟悉的經文, 一時間很多人都要學習這個祈禱文。讓我們來看看這禱告的內容。第10節是雅比斯的禱告內容, 看像是為五事呼求, 包括: 1. 求上主賜福:這是人們都常會想有的, 神的賜福真是後好, 可以給人平安喜樂; 2. 擴張境界:按聖經教導, 所求的大概不是掠奪別人的土地, 而是可以在更多更遠的地方敬拜獻祭, 3. 求神同在: 其實應是求神的手同在, 即是遇到困難時神會伸手相助, 4. 求不遭患難: 中譯作患難一詞應讀作邪惡, 所以求的是保守他不會被惡者攻擊或試探, 和5求不受艱苦: 所求的就是在各樣事情中不以為苦, 也即是無論何時都有喜樂。
這五方面的呼求都是合神心意的, 我們這樣呼求是好的, 不過, 叫大家都喜歡的其實不是這五方面的祈禱, 而是喜束的那一句:「神就應允他所求」。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都期望上帝聽禱告, 所以若我們曉得像雅比斯這樣祈禱, 是否就得神的應允嗎?不是的。如果我們明白雅比斯的禱告出現在猶大家譜裏, 其實是以這人作為猶大支派的一個縮影, 4:9節說雅比斯的意思是受苦, 因此他比他的弟兄更尊貴, 所謂尊貴, 說的是被神尊重。如果我們知道, 雅比斯其實是一群文士(代2:55), 他們熱愛學習和踐行聖經教導, 而猶大的意思「讚美上主」。所以, 雅比斯比眾弟兄更被上看重, 是因為他們是敬拜的群體, 並且是熱心學習和踐行真理的人。如果我們知道歷代志的主題就是叫回歸的百姓學習過敬拜的生活, 我們就知道, 作者實是用雅比斯的禱告鼓勵大家不要只認定自己是屬於敬拜的群體, 而更是要確認自己是敬拜者, 不要只以自己的苦難自憐, 而是要勤讀聖經, , 照著雅比斯禱告指引的方向去實踐真理, 他們就必能經歷禱告蒙應允的恩典。求主帶領我們都從這個禱文學習, 經歷上帝聽禱告的恩典。
【後記】在世上, 相信耶穌的人與不信耶穌的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 我們不會因為信了主就可以百病不侵, 一生無災無痛, 世人要經驗的甚麼天災人禍, 生離死別, 信徒也要經驗, 但因為神與我們同在, 我們的境界可以擴張, 在每一個地方奉主的名敬拜, 禱告, 見證, 叫每一個地方都成為蒙福的地方, 因為神的同在, 人可以在遭遇患難時, 不受艱苦。
回到本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