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8. 《因信稱義,人人都有分》(羅4:1-17)

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4:3)

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著肉體得了什麼呢?」1),至此,本書的1-3章已經把「因信稱義」的邏輯說明了,為了說明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可藉相信耶穌得稱為義這事實,保羅在本章引用亞伯拉罕的經歷來加以說明。

A.
因信稱義的說明。1-8
  A1
亞伯拉罕的行為,1-4
  A2
大衛的詩歌唱頌,5-8
B.
因信稱義的事實,9-17
  B1
信心之父的說明,9-12
  B2
使無變為有的神,13-17

亞伯拉罕的行為(1-4):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2a),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與神立約後,都為家中男丁行了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11,另參創17:7-11),亞伯拉罕此舉被神大大稱許,猶太人都因此以守割禮誇口。然而,保羅卻指出這觀念的謬誤,亞伯拉罕的行為其實沒有可誇之處,保羅指出神稱他為義並不是因為他行割禮。究竟聖經是怎麼說的?「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3),這才亞伯拉罕受稱讚的原因(見15:6),保羅要藉此說明稱義的真正意義是在於彰顯神的恩典。所以稱義是特別應用在當人仍在罪中,經歷從神而來的赦免(注意「稱義」這詞原是法庭用語),因為那不是像作工得工資般是人應得的(4)。

大衛的詩歌唱頌(5-8):
為什麼人可以不用做過什麼,單單相信神,就可以得稱為義?因為這是神的恩典,所以保羅6-8節用大衛的訓悔詩說明這事實(參詩32:1-2)。這詩說明神有赦罪之恩,詩歌說明犯罪者得蒙赦罪是蒙福的,這詩中蒙福的人其實就是大衛。

信心之父的說明(9-12):
用前面兩段的講論作基礎,保羅在此作出總結,指出不算為有罪的福,不單是給受割禮的人,也是給未受割禮的人,因為正如前述亞伯拉罕因信稱義,而他被算為義時,其實還沒有受割禮的事實,說明亞伯拉罕因此被稱為信心之父,既是作受了割禮的人的信心之父,也是為未受割禮的人的信心之父。

使無變為有的神(13-17):
這應許既然早於律法就有,是藉相信而得的,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後裔的,所以每一個因相信耶穌得稱為義的人都可以「承受世界」。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17上),這裏的「死人復活」並非耶穌從死裏復活,「使無變為」也不是指神的創造,其實兩者都是指向亞伯拉罕年老生子的事件,[1] 藉這事件,亞伯拉罕成了多國的父。

過犯得蒙赦免的人是有福的」(7)告訴我們因信稱義的完整圖:我們因信耶穌得救贖是完全的恩典,是我們本來不配的,當我們靠著信心來接受這份恩典時,我們就成了神的兒女,亞伯拉罕就成了我們的信心之父,不管我們原來是甚麼人,是受割禮的還是未受割禮的;是別人眼中的好人還是壞人;是身體強健的人還是健康不佳甚至身體有殘障的人。

「因信稱義」與人的行為無關,是彰顯神的恩典;但「因信稱義」的目的卻是要人順服神的話語生活,去活出榮神益人的生命,這是神造人的目的(賽43:7)。藉著相信耶穌,我們也領受了因信稱義的恩典,因此我們不要仍然活在罪惡過犯中,我們要靠著神的恩典活出與蒙恩得救相稱的生命。

【祈禱】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聖靈啊,求你給我指引,叫我天天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好使你的名被更多人看見,你的真光照進黑暗的角落,阿們。



[1] 叫死人復活指的是撒拉已經斷了經而再懷孕, 使無變為有」指亞伯本來百歲無子而得子以撒的事實。「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17, 參創17:4), 這是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的應許, 亞伯拉罕充其量只是以色列人的先祖, 是猶太人的父, 他怎可能成為多國的父?如果這應許只能歸給猶太人, 這應許就算是落空了, 所以「算為他的義」也應用於外邦人群體, 即世上每一個人。所以世上每一個人都可以藉著「神的福音」所顯明的,因相信耶穌而得著承受世界這美好的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