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珥2:32) |
「耶和華就為自己的地發熱心,憐恤他的百姓」(18),從這一節開始,記錄了先知在本書中的最後一次宣告。承前次的呼籲,先知指出當以色列人把心撕裂,回轉歸向神,他們或許會得蒙耶和華的憐恤(14)。這句話標誌著整卷書的轉折點:從審判的警告轉向恢復的應許。
A. 神再賜福澤。18-27
A1 復還田裏出產,18-22
A2 復還生活豐富,23-27
B. 耶和華的日子。28-32[1]
B1 聖靈澆灌百姓,28-29
B2 求告主名得救,30-32
復還田裏出產(18-22):
當百姓真心悔改,神的心意也隨之顯明。上主「為自己的地發熱心」不是一時的情緒反應,而是對聖約承諾的信實堅守。那位曾經吩咐蝗蟲吞噬田產的神,如今應許賜下五穀、新酒和油。上主不僅驅趕那「北方軍隊」(象徵所有破壞的勢力的),更親自成為子民的保護,所以他們不用害怕。[2]在我們的生命中,也許也有如同「北方軍隊」般的困境,但神的應許依然堅定,會為信靠神的人爭戰。神會把敵人趕入東海和西海,大海在古代被視為惡者的源頭。
復還生活豐富(23-27):
先知呼籲百姓要快樂,因為上主會再次降下秋雨和春雨,使他們的農作物滿了收成,並因此酒和油都得充盈;並且之前因蝗災的破壞是可以復還的,[3] 百姓將會吃得飽足,並且因為耶和華在他們中間,他們必永不再羞愧。[4]
聖靈澆灌百姓(28-29):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28),這是一個偉大的先知宣告,說明神的恩典是普及萬民的浪潮。在一個嚴格區分階級的古代社會,這個預言徹底打破了人為的界限:兒女與老人,僕婢與主人,都將在同一位靈裡領受啟示。這幅圖畫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創造秩序,在那裡,人與神的關係不再透過中介,而是直接的、個人的領受。
求告主名得救(30-32):
天象異變、日月昏暗都會在「耶和華日子」來到以前的日子出現,約珥將這些令人畏懼的兆頭與一個簡單而深刻的應許並列:「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32),在終末的混亂中,有一條清晰的救恩之路;在普世的審判下,有一個確切的避難所。「聖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在甚麼時候發生?在前文提及過的種種苦難還沒有過去以前,先知指出那些災難總會有完結的時候,不會直到永遠,苦難都會於那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結束!但上主隨著聖靈澆灌下來時所施行的拯救是直到永遠的。[5]
今天,這個應許依然向我們說話。每一次我們誠心呼求主名,每一次我們在聖靈裡敬拜,每一次我們領受聖餐時嘗到神恩典的滋味,我們都在實質上參與這聖約的更新。我們不再只是讀歷史中的應許,而是因著聖靈賜下,成為神的百姓,成為教會,被呼召在末世中見證神信實的群體。神仍在尋找那些真心歸向祂的人,樂意將聖靈澆灌下來,使我們在每天的生活挑戰中,在黑暗中得見大光。因為那應許是確定的: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祈禱】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血肉之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要見異象;你們的老人要做異夢。(徒2:17)
聖靈啊,感謝你常常感動我,叫我可以說預言,見異象,做異夢,我要靠著你賜給我的能力,結果子更多,為主作見證,阿們。
【後記: 約翰衛斯理生命中的五旬節】
約翰衛斯理在1735年去美洲新大陸宣教,可惜三年後被當地教會請走,失意回英國後,事奉失去動力,想起從英國橫渡大西洋的海程中,遇上大風浪非常驚慌,卻見有摩爾維亞弟兄會的信徒在風浪中歌頌讚美神,使他大得安慰,於是一個晚上去參加了這些信徒的聚會,在這聚會中,他經歷聖靈的充滿,經驗了生命中的五旬節,生命更新,從此大有力量服事主,創立了循道會,帶來英國的大復興,影響遍及全世界,直到今天。
[1] 希伯來文聖經,
2:28-32節列作3:1-5
[2] 當然這是擬人法的修辭技巧, 鼓勵百姓不要再因為地土沒有出產, 羊圈中沒有了物畜而害怕(參哈3:17-19)。
[3] 第25節清楚指出之前講論的災難不是蝗蟲, 而只是把耶和華的軍旅比喻作蝗蟲見1:6, 和2:2。
[4] 百姓必能經驗除了上主以外並沒有神的真理。
[5] 因此被擄的人可以回歸,受壓制的人可以得釋放,為奴的可以得自由, 不管他們是甚麼人,只需要向主呼求,他們都可以得蒙上主拯救!注意,神的靈從前只在特別的時候臨到特別的人身上,如約瑟、摩西、基甸、大衛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