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33.《有平安, 有甚麼?》(賽39:1-8)

希西家對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因為他想:「在我有生之年必有太平和安穩。」(39:8, 和修本)[1]

「那時, 巴比倫巴拉但的兒子米羅達巴拉但聽見希西家病而痊愈(1), 「那時」是希西家病愈的時候, 說明本章的時序緊接前章, 但米羅達巴拉但的出現卻說明38-39兩章都發生在36-37章以前(見上文說明), 這些巴比倫人來見希西家有什麼目的? 就是為了把禮物送來並慰問大病復原的猶大王嗎?
A.
巴比倫使者見猶大王, 1-4
B.
先知審判猶大宣告, 5-7
C.
王讚先知的話甚好, 8

巴比倫使者見猶大王 (1-4):為甚麼希西家王會向那些使者展示自己寶庫的金銀財寶, 並武庫裏的一切軍器?甚至國中所有東西都給他們看?只有一個原因, 因為這個巴比倫的代表團去猶大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與猶大結盟, 共同對抗亞述,[1] 所以希西家有必要給代表團展示自己的實力, 以便訂下盟約。

先知審判猶大宣告 (5-7):為甚麼當以賽亞聽到希西家讓巴比倫人看了國中財寶後, 就宣告說猶大家將會因此被耶和華審判並懲罰, 以致猶大的積蓄, 希西家的子孫其中一人要被擄巴比倫, 在王宮服侍巴比倫王呢? 因為以賽亞早已有從神而來的默示, 警告猶大若不聽從上主的話, 將會亡於巴比倫人的手[2] 所以聽到希西家王竟要與這國結盟, 於是就重申之前已多番宣告過的審判話語, 因為那無異送羊入虎口。[3]

王讚先知的話甚好 (8), 希西家王為甚麼會說先知的話甚好? 那明明是猶大國將要遭懲罰的凶話? 這一句話在此有甚麼意義?[4] 希西家王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心裏面沒有把先知的話看作一回事, 因為他想:「在我有生之年必有太平和安穩」(參和修本39:8, 和合本把王說出的兩句話合併為一句是不合適的), 所以這個回應與其說是他慶幸自己可免於先知的審判宣告之災,不如說他根本無視先知的宣告。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旦在位的日子早於亞述王西拿基立大軍圍耶路撒冷城的事件,[5] 所以希西家在他說了這話之後不是風平浪靜,而是經歷了36-37章的危機,所以他經歷了先知審判宣告的部份成就。[6]

這一句話在此有多重的意義;除了我們已討論過的,這一句話說明希西家的驕傲與無知(太儍太天真)以外。這一句話還說明那一代人遭受審判的原因:只著眼於現在的實際利益,而無視神藉先知發言的警告,從而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及價值觀。這說話更預告了南國將來終亡於巴比倫,可說是流亡一代的以色列民所經歷的痛苦的根本原因所在。[7]

從文學角度看, 39章放在這個位置是作為以賽亞有生之年的先知信息結束, 因為接著的40-66章都是猶大國亡以後多年的信息, 希西家這樣的回應正好說明有關猶大亡國經歷苦難的原因。[8]

這樣的一個回應,連同上一章結束的安排,正好成為被擄前以色列民回應神的作為及教導的典型:[9] 神真會作事嗎?有甚麼兆頭呢?神的審判是將來的事, 我活著有平安穩妥就心滿意足了。今天我們怎樣看神將來的審判?今天我們要追求怎樣的平安?神用先知講的話, 我們願意聽嗎, 肯不肯跟從?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30:15)
【祈禱】主啊, 你作事到如今, 是賜平安的主, 求你給我信心, 相信你的應許必然成就, 並且用我說話, 帶來平安, 阿們。





[1] 巴比倫位於米所波大米(兩河流域)的南面, 歷史上曾經十分強大, 不過自亞述人(住米所波大米北面)興起, 在希西家作王時期只能像猶大一樣作為亞述藩述, 米羅達巴拉但作王後先後兩次叛變亞述, 雖然不成功, 但歷史上有記錄, 都在主前701年以前。新巴比倫要過了數十年後才興起。

[2] 28-35章中的第3及第6個「禍哉經文雖然13-35章談及巴比倫時常有亞述和巴比倫混為一談的言說, 以賽亞也不一定預見後來的巴比倫滅亞述的事, 但因為古巴比倫曾經長期統治米所波大米南北, 所以亞述人也常以巴比倫人自居。

[3] 事實上主前609(即在希家家死後80), 猶大王約雅斤果然被擄到巴比倫, 終其一生在巴倫王宮服事巴比倫王。然後在主前606(約雅敬王第三年), 猶大王宮及聖殿的金銀財寶都被掠奪到巴比倫(見但以理書一章)

[4] 這一節經文出現在36-39章的最後位置,所以若按順序看,第二次的耶城危機已經發生了,而若按王下20:19-21的記載,希西家王此後似是平安地過了餘下的年日(15? 比較王下20:1, 12和賽38:1; 39:1的「那時」),所以在希西家餘下有生之年太平無事, 大有平安了, 是這樣嗎?

[5] 因為巴拉旦早於西拿基立於公元前701年遠征巴勒斯坦已被滅,所以39章記載的事件必早於36章的事件發生。不少解經家提出這種時序倒置實是為了要引領讀者在下一個段落裏進入了新的段落,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希西家這裏的接待巴比倫使者, 猶如引狼入室。

[6] 也許是這個原因,在第37章有希西家王急忙找以賽亞先知的報告。

[7] 比較《賽》、《王下》和《代下》的記載,使我們看見雖然希西家把邱壇在各高崗樹下除去(王下18:4),恢復了守節,宗教生活,然而人民徒有宗教的外表而無實質的生命更新,仍然活在罪中(如六禍經文談及的)。所以當希西家死後,邱壇又再湧現(王下21:3)

[8] 從文學角度看,這一句話提及了希西家的死,比較6:1以賽亞蒙召時是烏西雅王崩的那一年,及1:1說明以賽亞作先知是從烏西雅至希西家年間的事,可以看成6:1-39:8是這一位先知職事的界綫,也即是所謂的第一以賽亞的內容。詳見下文解說。

[9] 這是希西家,不是馬拿西!《賽》這樣編排使讀者看見這個大衛王朝最好的王,既不信靠神(38章的回應),又不順服神(39章的回應),以色列國最終結局是甚麼?不是平安穩固,是國破人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