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19.《僕人之歌四,代罪與復興》(賽52:13-53:12)

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53:5)

這一段是第四首僕人之歌, 49:1-52:12敘述過了上主要復興錫安的應許,但那會是怎樣呢?第二以賽亞的結束部份告訴我們,原來, 上主用僕人的受苦來成就這個應許。第四首僕人之歌開這一部份的講論, 僕人之歌的前言和結語說明他的犧牲帶來復興
A.
我的僕人有使命。52:13-53:3
  A1 洗淨許多國的民, 52:13-15
  A2
他遭受蓄意苦待, 53:1
B.
我的僕人受苦待。2-6
  B1
他遭受蓄意苦待, 2-3,
  B2
為我們過犯受罪, 4-6
C. 我的僕人的成就。7-12
  C1
他不應遭受苦待, 7-9
  C2 使許多人稱義, 10-12

洗淨許多國的民 (52:13-15):本段是這僕人之歌的序言, 說明這上主的僕人大有智慧, 後來會被上主高舉成為至高, 使許多人驚奇。因為雖然他的外貌十分平凡(所謂 比世人枯槁的意涵), 卻能夠使許多國的民得潔淨(罪得除去), 這樣, 那些國的王都無言以對(閉口), 因為他所做的, 是人未曾聽見過的, 也沒有人能明白的。

他遭受蓄意苦待 (53:1):前言提及這僕人使人驚奇, 因為他的言行是人們未曾見過的, 所以開始時眾人都不相信僕人的話。這裏提及的「我們」是傳講僕人信息的群體, 他們也感嘆僕人的信息是叫人難以相信的。

他遭受蓄意苦待 (2-3):這裏進一步說明, 原來眾人不聽僕人的話, 除了他的言行是沒有人做過的以外, 更因為他的外貌不吸引, 且是被人藐視及厭棄的, 甚至「我們」(那傳講的群體)也不尊重他。前面三首僕人之歌已經說明這僕人實是當日以色列民中回應上主呼召的一群, 所以「我們也不尊重他說的就是多數被擄之民對回應者的態度。[1]

為我們過犯受罪 (4-6)「誠然」這詞希伯來文本來是要表達一種意外的發現,[2] 是表達「我們」很意外地發現原來僕人之所以受到種種苦待並不是他們原本以為的「被神擊打苦待了」。[3] 本段說明這逆轉的原因。僕人之所以遭受種種苦待, 竟然是因為我們的「病患」「痛苦」(4), 甚至為了我們的「過犯」「罪孽」(5)甘願被壓傷, 好叫我們得「平安」「醫治」。我們最終才明白, 原來我們都像羊一樣走迷了路, 上主用這僕人領「我們」回轉(6)[4]

他不應遭受苦待 (7-9)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一樣, 因為要使百姓的罪過得洗淨, 這個僕人被苦待時不開口。雖然僕人沒有行過強暴, 口中沒有詭詐, 但人們還是使他與惡人一同受刑致死, 不過, 他死後卻與財主同埋葬。

使許多人稱義 (10-12), 先知用10-11節說明僕人的遭遇是出於上主的定意, 因為上主要用他的身命作為贖罪祭, 好叫人與神的關係恢復 (參利未記1-7章講論)。為甚麼在第9節已經提及僕人已死, 為甚麼仍然會有其後有關他必看見後裔延長年日, 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然後還有他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 便心滿意足等的事? 因為神的僕人就是雅各(41:8, 44:1, 2, 21, 45:4, 48:20, 49:5, 6), 所有等候神的以色列人都可以成為這僕人的一份子。(當然, 唯有耶穌基督能夠完全成就此處提及這僕人的功效)

這一段僕人之歌是當日腓利對太監傳講福音時的經文(8:32-35[5]), 那安提阿伯(黑人)太監因此得著新生, 因為藉著聖經的話, 聖靈大能在太監身上發生

「我們的憂患」是甚麼呢? 當日流亡的以色列人是怎樣活下去的?兩千年來無數人, 包括今天的我和你, 我們自己的憂患, 我們是否相信, 耶穌都可以用他所受的鞭傷, 和所背的十字架去承擔, 用他所差來的聖靈叫我們得著力量、盼望、新生?

【羅15: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祈禱】因為我的罪, 主的身體被擘開, 為了叫我大有盼望, 聖靈降下來, 為了叫我心裏有力量, 賜下聖經, 作我一生的指引, 阿們。

 

附錄1: 僕人身份的多重性】
「僕人」既是當日被擄的以色列民, 又是神用來成就祂計劃的人,[6] 甚麼計畫呢? 原來僕人的受苦是作為贖罪祭, 叫以色列人的罪得赦免, 可以回到錫安重過新生(10-11a)

僕人受刑罰成為贖罪祭意義重大, 因為以色列人要恢復與神的關係, 就要獻上贖罪祭(見利未記第四章), 但那時聖殿已毀, 又沒有祭司, 這個祭怎樣可以獻呢? 僕人的受刑罰, 為以色列人受鞭傷所成就的贖罪祭就達到了這要求。這大概是指向在被擄之地有虔守主道的以色列人為要守住律法而遭受極大禍患, 有聖經學者指出這人很可能就是所羅巴伯, 他帶領以色列人回歸受盡屈辱, 最後甚至失去生命, 這都見諸於以斯拉記, 當聖殿最終重建完成後, 所羅巴伯再沒有出現, 因為他已在爭取重建聖殿過程中死去。[7]

【附錄2】僕人成就上主的應許, 52:13-55:13[8]
A. 無權勢者有大能。52:13-54:17
   A1.
僕人之歌, 52:13-53:12
   A2.
拯救宣告, 54:11-17
B.
歡迎上主的臨近。55:1-13
   B1.
安慰的話, 55:1-5
   B2.
勉勵的話, 55:6-11
   B3.
應許的話, 55:12-13



[1] 事實上, 第二和第三首僕人之歌已經提及過僕人被藐視的情況, 50:5-6在這以前,讀者已先後看見僕人既被看作「耳聾眼瞎」的以色列民(42:18, 43:8),又被描述為作列國的光的那一位(42:6),更有上主怎樣差派他和幫助他成就這計劃的自述(49:1-6; 50:4-9)

[2] 「誠然」原來的希伯來文是表達意想不到的「然而」意思。

[3] 這裏的「我們」是與v1的「我們」相同,在那裏「我們」開始敘述他們所傳的是難以置信的,為甚麼沒有人信呢? 因為vv2-3指出不單是因為他的形象軟弱得使當時的人都看不起他, 甚至像重病使人不想接近的, 利未記中得病不潔要被隔離的人一樣。

[4] Vv7-9進一步敘述僕人不應受到這惡待,v10-11a更清楚指出原來僕人如此經歷是要成就上主的計劃(使這事成為贖罪祭)

[5] 腓利沒有說僕人就是耶穌, 而是從這裏開始,「對他傳講耶穌」, 當時的人都明白那僕人為以色列帶來新生, 而耶穌的救恩,對當時的人來說, 還不能理解, 所以用《以賽亞書》來講述耶穌的救贖計劃將會同樣成就, 同樣地從以色列人開始, 使救恩傳到地極, 使凡相信的人可以靠著得救。

[6] 但不管怎樣,僕人是在當時已經出現了的人,而不是將來,甚至到末世才來到的人物(53:1-11a清楚可見僕人已成就了上主的計劃)。所以,「我們」除了是那些以色列人,還包括了所有回應上主呼喚的人,包括了外邦人,因為這事情在當時出現,列邦中的人都看見了,經由先知傳講詮釋:僕人所成就的,就是錫安的復興,而錫安的復興,不是單為了救贖以色列人,而是要使救恩傳到地極(42:7; 49:6; 52:13-15; 53:11b)

[7] 詳見Isaiah 34-66: Revised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John D. W. Watts]

[8] Fuller神學院的John Godingay教授的分段,參John Goldingay, The Message of Isaiah 40-55, (New: T&T Clark, 2005)

晨禱會講道錄音2019.4.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