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22.《守公平行公義便為有福》(賽56:1-12)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56:1-2)

再一次在沒有任何交待下, 以賽亞書的宣講背景已經改變了, 不再是呼籲被擄百姓回歸, 而是宣講與聖殿相關的信息, 聖經學者稱這是第二聖殿時期的開始, 所以與聖殿崇拜相關的用語, 諸如「守安息日(2, 4, 6)殿(5, 7)、「燔祭」和「平安祭(7)等的字詞在本章多番出現。56-66章被聖經學者稱作第三以賽亞, 56:1-8可以看為是引言, 講論參與聖殿敬拜者的應有態度[1]
A.
萬民成為神子民。1-8
  A1
持守公平公義有福, 1-2
  A2
外邦人在聖殿禱告, 3-8
B.
百姓領袖被定罪。9-12
  B1
野地的走獸來吃, 9
  B2
牧人拿酒吃的筵席, 10-12

持守公平公義有福 (1-3):回歸百姓重建了聖殿, 但敬拜生活卻流於形式, 沒有生命, 第三以賽亞要糾正這問題。先知指出當日的百姓雖然有敬拜, 卻是不守公平, 不行公義, 在安息日作惡, 這些人不能得神賜福。回歸百姓有聖殿獻祭,[2] 又守安息日及律法, 但他們仍然生活困苦產生埋怨, 先知於是宣告謹守安息日而不作惡的人是有福的, 這是甚麼意思[3]

外邦人在聖殿禱告 (3-8)謹守安息日又不作惡可以蒙福的, 除了以色列民, 就算是外邦人和太監都可以蒙神賜福, 這是先知在此要說明的這說法對那時的以色列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按他們理解外邦人與聖殿無關(參拉4:1-3), 而太監則根本不可以參與聖會(參申23:1)為甚麼會有這種說法?4-5節甚至說即使是太監, 當他們如此持守時, 會比有兒女的更美。所以才會有「太監也不要說我是枯樹(3)太監怎可能蒙神賜福呢?[4] 可能的, 因為守安息日, 又持守神與人所立的約的人, 包括外邦人, 身體有缺憾的人, 他們都會蒙神賜福, 因神的殿是為萬國而設的, 是萬民禱告的殿, 先知強調除了從四處回歸的百姓外, 上主還要招聚其他人做聖殿敬拜。

叫野地的走獸來吃 (9)究竟田野和林中的諸獸要吞吃甚麼?這些獸又是什麼?從上下文可知, 這是有關聖殿獻祭的事, 先知叫那些獸來吃的那些本來要獻給上主的祭物, 指的就是帶領的祭司(下文指的牧人)不知主的心意, 甚至是帶頭行上主可憎的事, 所以這裏講的是百姓在聖殿獻祭的事, 實質上是獻給別的偶像(獸代表的), 而非獻給上主。

牧人拿酒吃的筵席 (10-12):為什麼會有上述的情況, 把獻給上主的祭物變作給獸吃?因為看守的人(祭司, 下文指的牧人)是瞎眼的,[5] 不識律法(沒有知識的意涵), 他們只是貪食好酒, 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甚至只會在聖殿大談荒宴醉酒的事, 日復一日, 所行的都是上主所憎惡的事!

今天我們信耶穌都有相當時日了嗎? 我們的敬拜生活是怎樣的呢? 先知警告當日的以色列人, 別以為自己是神的子民就可蒙福, 別以為神的恩典只留給以色列人。事實是神賜福給誰, 與血統和身份無關, 只會留給預備好盛載神恩典的人, 即使是太監和外邦人, 與他是受洗加入甚麼教會, 在教會有甚麼事奉崗位無關, 而只與一個人有多相信神有關, 有多少禱告, 多少敬拜, 多聽神的話語有關。我們是怎樣的人?請多為教會的長執和牧者禱告。

【賽56:7】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祈禱】有了聖殿而沒有敬拜是當日百姓的問題, 求主憐憫, 讓我們的教會成為教會, 讓我們的教會成為萬民禱告的殿, 阿們。


【後記, 新約的太監和外邦人蒙恩】
長久以來, 這個宣告都被理解成先知那「恨鐵不成鋼」的心態, 即是說先知無意說太監和外邦人真的可以入聖殿敬拜, 只是用這極端的說法告誡以色列人, 要全心相信神, 好與神聯合, 因為回歸快一百年了, 到那時候, 以色列人的敬拜生活都很糟糕, 又沒有謹守安息日, 情況就和從前亡國前夕情況差不多。[6]
或許是以賽亞書在這裏的教導, 猶太人後來在聖殿加入了外邦人院, 和女院, 讓外邦人和太監都可以到聖殿敬拜和奉獻。這就是新約聖經時的情況, 也因此出現安提阿伯太監去聖殿敬拜的事。
不過, 到了新約教會出現時, 當腓利領太監信主(徒八), 當彼得領哥尼流信主後(徒十), 教會中人才知道這一段經文講的, 不是比喻, 而是真的有這樣的一天, 這是真的。
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56:2)

【附錄: 第三以賽亞(56-66)的分段大綱】
守安息日(56:2, 4, 6)殿(5, 7)、「燔祭」和「平安祭(7)等的字詞在賽56章多番出現說明一個事實, 再一次在沒有任何交待下, 以賽亞書的宣講背景已經是被擄回歸多年後的第二聖殿時期了。1-39章是以賽亞先知有生之年的主前700年前後為背景。先知宣告因以色列人的悖逆, 猶大國要覆亡, 聖殿被毀, 人民要被擄遠方, 但敬畏又始終等候神的人可以在巴比倫覆之門, 回歸耶路撒冷。

40-55
章是猶大國亡和人民被擄多年後, 巴比倫真的覆亡了, 滅巴比倫的波斯王古列於主前539年下詔幫助以色列人回歸耶路撒冷作背景, 只是多數以色列人都不想回歸, 所以這十六章經文都是呼籲神的選民回歸。56-66章是馬拉基書時期, 即聖殿生活恢復為背景。雖然以色列人已經回歸近百年, 56-59章呈現的聖殿敬拜群體(錫安)卻常埋怨神, 宗教領袖在欺壓神的選民

60-62
章是先知呼籲錫安要興起, 為主發光, 並且確認他們可以靠神的靈完成使命63-66章引領讀者看見, 錫安靠著主的大能, 可以最終將敵人打敗, 迎來美好世界的終末美好景像以賽亞書56-66章可作如下的分段:
A. 56-59         
人的無能。聖殿獻祭恢復, 生活困難, 怨神尤人。
B. 60-62         
錫安復興。呼喚信仰群體興起, 為主發光。
C. 63-66         
上主大能。遠景展望, 神的百姓必會迎來美好新世界。


[1] 第一聖殿已經在主前586年毀去, 所以這些字詞說明經文背景應是所謂的第二聖殿時期了, 第二聖殿是所羅巴伯帶領流亡的以色列人重回耶路撒冷所建, 在主前460年前後建成(詳見以斯拉記), 聖經學者因此把這裏開始直到66章結束處的以賽亞書稱作第三以賽亞。

[2] 主前539年是古列王下詔, 至尼希米把城牆重建好, 已經是主前444, 第三以賽亞最可能的背景就是這個時候, 大概就是瑪拉基書的時候。

[3] 還有就是他們仍然活在外族人統治之下, 因而對神的保守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沒有好好聽從神的話語生活。

[4] 太監是生殖器傷殘不能生育的人, 猶太人認為是有缺陷不能事奉神的人(因此不能獻祭, 甚至不能進聖殿); 但當時也可以指一些由王的親信, 即宮庭官員, 尼希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事實上, 不少認為他是太監。)

[5] 所謂的看守的人顯然是當時在聖殿作帶領和教導的人, 如祭司或文士, 而所謂的諸獸應是以色列人的敵人, 外邦人。

[6] 就如列王紀上下, 或其他先知書如耶利米、以西結、何西阿書、亞摩司書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