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開始的說明有「大衛的詩」,傳統認為這是以大衛逃避押沙龍的故事為背景。「我是投靠耶和華…」(1上),詩歌開始的這話,像是自言自語,實是詩人的禱告語句。
A. 向神訴說當前苦境,1-3
A1 無處可逃的苦況,1
A2 落難時的悲嘆,2-3
B. 上主在寶座上察看,4-7
B1 義人和惡人行為,4-5
B2 各人按行為得分,6-7
無處可逃的苦況(1):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1下),當押沙龍稱王,大衛被迫逃離耶路撒冷,人海茫茫,不知何處去的時候,追趕他的人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是對他的恥笑,認為他無處可逃了,這話語叫大衛深感哀傷,所以他心裏也產生了負面的思想。
落難時的悲嘆(2-3):
「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2),當聽到叛變的人正在派兵追趕他時,大衛心裏就出現了這圖畫,然後進一步更想到「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什麼呢」(3)?連耶路撒冷都要棄守了,義人還能做什甚麼呢,這是大衛落荒而逃時的悲嘆,他實在沮喪到了極點。然而…
義人和惡人行為(4-5):
大衛在此唱頌上主正在天上聖殿的寶座中察看世人的事實,深信上主定必見到他的苦情,這事實叫他從沮喪絕望裏醒悟過來!「耶和華試驗義人」(5上),大衛明白當下的困難是神對他的歷煉,所以這些難處總會過去,因為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都是上主所恨惡的(5下)。
惡人即使一時看似很順利,但因為神已經向惡人密布網羅,他們很快就要被「烈火、硫磺、熱風」擊打,因為這些都是「他們杯中的分」(6下)。真的會如此嗎?為甚麼會這樣呢?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7上),是的,當大衛想起耶和華的公義,從前怎樣向正直人施行過公義,他就得著信心,不再沮喪,也不再灰心,於是詩歌末了詩人唱頌「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7下)[1]。
「他的慧眼察看世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這一句中國古語和這詩篇談及的有點相似,但卻不能相提並論,這諺語說的是叫人苦等,無奈地等,但這詩歌卻是帶領每一個相信耶和華的人,只要想起神的話語,就可以感受神的慧眼正在察看自己,看見神怎樣施行拯救,因為有神的靈在他裏面,他可以重新站起來,照著主的話語行,見證神的同在和同行!
【祈禱】
「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箴15:3)
主啊,感謝你的恩典揀選,叫我知道你是我救主,叫我無論順境和逆境,都一生跟從你,敬拜你,作我生命的主,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