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久落空。(詩9:18)
|
詩第九和第十是連續兩篇的字母詩,兩詩合共用了二十個希伯來文作詩句的開始,[1] 標題告訴我們這詩仍然是以大衛被敵人攻擊的經歷作背景,詩人因確信神的保守和應許,引領跟從者一同讚美神和向神呼求。
A. 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1-10
A1
回想耶和華曾經拯救,1-8
A2 上主不離棄尋求的人,9-10
B. 萬民都要歌頌耶和華,11-20
B1 祈求耶和華再次施恩,11-17
B2 上主不忘記求告的人,18-20
回想耶和華曾經拯救(1-8):
詩歌的上半以自己過去怎樣經驗神的大能拯救為主體。[2] 1-2節宣告自己常常讚美神,並且因此常常經歷歡喜快樂。詩人接著在3-8節歌頌神從前怎樣幫助和拯救過自己,那些都是他親身經驗過的事件,看見神怎樣打敗外邦人,滅絕惡人。「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8),神的拯救來到,因為祂要按公義審判。
上主不離棄尋求的人(9-10):
為甚麼神會向詩人施行前述的那些大作為?9-10節唱頌其中原因,因為神要成為受欺壓者的庇護所(「高臺」的意思),因為倚靠神的人都有神的保佑。詩歌上半至此結束。
祈求耶和華再次施恩(11-17):
詩歌的下半起始語(11-12)與上半的起始語(1-2)相近,只是之前是說明自己的習慣,現在卻是邀請同行者同來歌頌「居錫安的耶和華」,因為第12節說明「那追討流人血之罪的」不單憐恤詩人,這位神也會記念受屈的人和記念困苦人的哀求。13-17節是詩人向神呼求幫助,「從死門把我提拔」說明詩人當下處境十分危急。他作出如此呼求,因為有詩歌上半的基礎,所以他相信「惡人,就是忘記神的外邦人,都必歸到陰間」(17),惡人終必被打敗!
上主不忘記求告的人(18-20):
詩人用本段引領跟從者確信:上主不會忘記他們,所以他們的指望不會落空,雖然環境仍然惡劣,仍然看似沒有出路,因為在神面前,攻擊者再怎麼強大,也只不過是人,他們最終都要被神審判!
今天在許多困難險阻面前,我們都深深感受自己的窮乏和困苦,當看似再沒有辦法,甚至想到放棄時,這詩歌引領我們唱頌神從前的幫助和拯救,相信神的應許與約定,我們可以從新得力,也可以認定沒有被神遺忘,我們仍然有指望,哈利路亞!
【祈禱】
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久落空。(詩9:18)
主啊,感謝你提醒我,你總不會忘記我,所以我要稱謝你,我要把我的需要向你陳明,叫我不要放棄,我要跟從你,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