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詩118:25-26) |
詩118是節期詩最後一首,是高潮所在,唱頌救恩成就。詩118可以看作由兩幅圖像組成的歌劇,先是朝聖者在往錫安路上唱頌詩歌的情景(11-18),然後是進入聖殿後的呼求(19-29)。
A. 聖殿路上的呼籲
(1-18)
A1. 呼籲讚美耶和華,因神慈愛永遠長存,1-4
A2. 呼籲倚靠耶和華,因神比誰都可倚靠,5-12
A3. 呼籲記念神救恩,因神今天仍然拯救,13-18
B. 進聖殿中的呼求
(19-28)
B1. 呼求把義門打開,為要去稱謝耶和華,19-20
B2. 呼求神施行拯救,為要看見救恩成就,21-26
B3. 呼求神悅納獻祭,因神慈愛永遠長存,27-29
聖殿路上的呼籲
(1-18):詩歌上半其實和應著113-115這幾首歌;詩118:1-4與詩113和應,呼籲人來讚美神,從以色列人到凡敬畏耶和華的人,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1-4節4番重複)。118:5-12與詩115和應,呼籲人來倚靠神,雖在急難中,倚靠耶和華的人比倚靠甚麼都強 (10,11,12節3番重複靠神的名)。118:13-18又與詩114和應,呼籲人要記念神的救恩,肯定從昔日到今日,以至於將來,神從沒止息的幫助。
呼求把義門打開 (19-20):詩歌下半從這裏開始,當朝聖行列來到聖殿時發出連串呼求,先是這裏的在聖殿門前呼求,聖殿的門本就開著的,所以義門不是殿門,而是救恩的門,[1] 他們如此呼求,因為盼望當下就施行拯救。
呼求神施行拯救 (21-26):亡國後的以色列遺民,雖像工匠建樓時所棄掉的石頭,但因著神的拯救,他們竟可以得新生,成了建造神居所的頭一塊石頭!所以在節期的這一日──耶和華所定的這日,眾人都歡喜快樂。所以眾人唱頌「求你拯救…」(25-26)之語,這語句用希伯來話讀出來就是我們熟識的「和散那」[2],當下就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那是沒有人知道的日子),所以他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呼求神悅納獻祭 (27-29):隨著唱頌「和撒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的歌聲,他們把祭牲獻在壇前,之後是一同宣告:「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28)。最後祭司帶領眾人唱:「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29),節期詩唱頌就這樣結束了。
神的兒女們在節期中,要歡喜快樂唱這歌,可以嗎? 在一切順利的日子,當然可以,但自從王國被滅,聖殿被毀,人民被擄,備受外族壓迫,在節期中怎能歡喜快樂唱這歌?
可以的,當人在唱頌詩歌敬拜上主時,就能看見神的大能,神的大愛,他們就相信,「和撒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不是自我安慰的話,而是真實可靠的應許。所以,所謂「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24),是因為他們相信彌賽亞(基督)將要在這一日來臨,拯救他們,所以這些節期,這些詩歌是預演這一日的來到。[3]
這不是幻想,因為當那一天耶穌騎著驢進耶路撒冷時,他們唱這歌歡迎耶穌時,[4] 應許已經成為事實…
所以,二千年了,無數人都因為耶穌,生命不再一樣,經歷豐盛,因為「和撒那」不再是那等待發生的日子,耶和華所定的日子不再是將要來到的明天,而是現在的「今天」。每一個相信耶穌的人,都可以因信耶穌,活在今天,在其中歡喜快樂。今天我們的日子如何?
我們可以在其中歡喜快樂嗎?
【祈禱】和撒那,和撒那,慈愛永遠長存的主,求聖靈此刻充滿我,驅去我心中的一切苦楚,聽到你呼喚我,感受到你的擁抱,你的接納,你的愛,叫我活在今天,在其中歡喜快樂,阿們。 |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讚美之泉,7 )
這是耶和華,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所定的日子。
我們在其中,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要高興歡喜。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這是耶和華,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後記: 趙鏞基牧師早上的第一個祈禱】
跟從神是一個屬靈爭戰,我們要每天祈禱,求神保守我們脫離惡者的攻擊,才可以得勝,這不是一次立志的事,是每一天必需要做的事。韓國的趙鏞基牧師每天早上起床時就祈禱,而第一個祈禱的內容就是驅鬼,求神趕走撒但,救他脫離凶惡,把一切作孽的人在他家中,教會裏,城市中剪除。在他牧會的五十多年間,他就這樣經歷了無數的屬靈爭戰,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從神而來的保守與帶領。祝福你和你的家,你的教會和你生活的地方因耶穌的寶血遮蓋,免除惡者的搞擾和攻擊,控訴和引誘,活出有愛的生命,神兒女的氣質,阿們。
[1] 朝聖行列看見聖殿的門引發他們發出這呼求, 因為他們仍然在等候耶和華來拯救, 所以才會呼求把義門打開。
[2] 所謂義門, 就是進入聖殿的大門,「和撒那」是「耶和華啊,『求你拯救』!…」25節中,『求你拯救』這語句的原文(hoshia na)音譯。
[3] 當日的以色列民就靠著這份信念去面對無國, 無家, 無身份的生活。
[4] 當日耶穌進耶路撒冷時,歡迎他的群眾唱頌的就是這詩句(太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