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5. 《士每拿教會。七教會二》(啟2:8-11)


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

「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8a),一如對以弗所的令諭一樣,在給士每拿教會的令諭中,針對他們正面對內外交戰的困境,主用「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自稱鼓勵他們,不要因為有人受迫害至死!就灰心喪志,甚至對主懷疑,因為主勝過了死亡!

A.
令諭的雙方。8
  A1
士每拿教會,8a
  A2
死過又活的,8b
B.
令諭的內容。9-10
  B1
知道你的患難,9
  B2
不用怕要受苦,10
C.
令諭的應許。11
  C1
聽吩咐行必得勝,11a
  C2
不受第二次的害,11b

知道你的患難 (9):在多米田主政時代,教會大受迫害,士每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他們既有內憂複有外患,內憂就是來自猶太人的攻擊(見諸于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所謂「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芸芸,很可能是指當時教會被猶太人攻擊的常態,「猶太」一詞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從神而來的稱讚(見創29:35,羅2:29),那些敵擋教會的人既得不到神稱讚,而卻仍不斷逼迫教會,實是魔鬼的工作。

不用怕要受苦 (10):除了內憂,還有外患,就是來自政府的高壓政策,在多米田主政的這個時候,因為相信耶穌而不參加君王崇拜者,[1] 都會被捕下監,甚至被殺害!面對苦難的日子要到幾時呢?要直到永遠嗎?不是的,相對那「首先的和末後的」,苦難是有時而盡的。「受患難十日」不是說下監十日就可以得釋放,而是說明那苦難的日子是有時而盡的。

令諭的應許 (11):這是鼓勵看見為主受迫害至死者的安慰,鼓勵他們不要因此灰心喪志,對主產生懷疑,事實上,主也曾經教導過,門徒不要怕那可以殺身體而不可以殺靈魂的(10:28)[2]

相信耶穌,跟主腳蹤行,是會遇上苦難的,從前如是,今天也如是,有人會因此被迫害,甚至被奪去生命,感恩今天我們處身的社會不至於有這樣的危機,但很多時候也要面對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能看見主應許的成就,不少人因此灰心失落,信心動搖。主對士每拿教會的鼓勵也是給我們今天的鼓勵,得勝的可以得著生命的冠冕,不受第二次的死,這才是我們一生要追求的,那是超越我們的有生之年的。

務要至死忠心」,這不是等價的交易,主不是非要我們忠心才安慰和鼓勵,主叫我們忠心,為了要我們常常聽到他的話語,看見和經歷主的手扶持和拯救,叫我們在這有苦難的世界得著生命,豐盛的生命,叫我們靠著聖靈的能力,活得喜樂,活得平安,活得大有盼望。(15:13)

15: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祈禱】在面對苦難和逼迫中,我仍然可以倚靠你,得著喜樂和平安,並且大有盼望,哈利路亞,阿們。


【讀經隨想: 殉道者的見證】早期教父坡旅甲,在敵方軟硬兼施的情況下仍堅持說:「不要再勸我否認基督,在我事奉的86年中,我的主對我很好,我怎能對祂不忠和否認祂?」。
為甚麼明明知道恐布組織伊斯蘭國(ISIS)殺死基督徒,那些伊拉克北部的基督徒卻寧死都不放棄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因為有聖靈給他們勇氣和決心,他們至死忠心,因為他們相信苦難終會過去,因為主應許他們不會受第二次死的害。



[1] 君王崇拜的迫害是本書的主要議題, 將會在第4章開始不斷出現。當時羅馬政府有認可宗教清單, 猶太教是其中之一, 基督教最初被看成是猶太教分支, 但當兩者劃清界線後, 迫害就開始, 甚至愈來愈嚴重!

[2] 第二次死的害, 就是靈的死, 人都有一死, 但相信耶穌的人有永生, 就是可以得勝第二次的死, 不信耶穌的人死後還有一死, 就是永死, 就是被扔進一處再沒有機會與神連結的地方(參約5:28-29, 2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